- 主题:感觉这个版普娃都不敢吭声
【 在 seahawk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们是估分报,以前记错了以为先出分再报志愿。
: 我们大家敢报,考不上的话第二志愿也都还好,我记得我报了北邮,其他同学有去了上交和南开的。
对,就是估分报,看答案凭记忆打分。乐观的分就估的高,保守的估分低。
而且好的学校录取分一年高一年低点,头一年录取分高的,很多人不敢报,实录就低了;反之头年低的,第二年会上升一点,有胆大的就反向操作。我们那会儿第一志愿滑档,就要承担较大幅度的下跌,那时好点的学校情愿录取分低的第一志愿,也不录取滑档的第二志愿。所以逆向操作也是赌
--
FROM 221.223.196.*
看到某些娃小学期间数学学到高中,我不焦虑;
看到某些娃小学期间英语学到大学,我不焦虑;
看到某些娃初一能读原版资治通鉴,我不焦虑;
有的只是钦佩,自己也跃跃欲试,想试一下。
看到满版初中全科逼近满分,
我焦虑了,造神的年代来了。
--
FROM 221.223.196.*
怪自己资产不多,如果有一个亿,
我就退出这些自嗨的游戏,
自己玩去吧!
--
FROM 221.223.196.*
【 在 evil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全科满分比前面的都要简单很多吧。
:
累死了,一点乐趣都没有
--
FROM 221.223.196.*
【 在 Real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学到","能看",这种词一用
: 基本就知道在说什么水平了呀
: :
初一读资治通鉴的,已经高考完,top2
--
FROM 221.223.196.*
【 在 wang77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考分数高的离谱不是一年两年了,你家都初三了才焦虑?
: 发自「今日水木 on Android」
我关心的少,后知后觉
--
修改:scubawh FROM 221.223.196.*
FROM 221.223.196.*
【 在 Real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读"和读懂,以及有心得是完全不同的事
: 读资治通鉴和考拓扑2,又是两个平行事件
所说的“学”和“读”自然是基本学会,能轻松读懂的层次。
至于“心得”肯定是各有差异,和经历、年龄都有关。
“学会”“读懂”已经是高层次了,
“心得”已经是学术研究层次了。
--
FROM 221.223.196.*
【 在 Real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读"和读懂,以及有心得是完全不同的事
: 读资治通鉴和考拓扑2,又是两个平行事件
其实,读资治通鉴和考top2有很强的关联性。
此娃生在2线末或3线头部城市的工薪家庭,父母和我差不多同年代,一般性大学毕业(现在的1本以上),
他有一个姐姐,也是头部985.经济状况温饱有保障,家中书多,娱乐少,父母都爱看书。
这小孩初一读原版资治通鉴,我没敢说他读完,因为觉得不可能,有可能他读完了呢。他初一就参加过
早些年的那个电视组织的汉字比赛,他们得的是冠军。可想而知,他小学的阅读量是多大。
他的弱项是英语,也是相对弱一点,在市第二强重点从未掉出过前10,多数能前5震荡。
能读资治通鉴充分说明他的学习能力与好学的品质与家庭的学习氛围。
--
修改:scubawh FROM 221.223.196.*
FROM 221.223.196.*
【 在 ptco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明他从小热爱学习,这是top2的必要条件。而另一个更关键的必要条件是天生智商高。
:
智商高是肯定的,这是基础,但也不会高的离谱。
我认为智商排布是纺锤体,不是金字塔。
他的父母创建了一个书香环境,工作之余都爱看书,清心寡欲,这是很扎实的环境基础。
--
FROM 221.223.196.*
【 在 ptco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用高到竞赛保送,但要高到能考上TOP2,前1%吧,北京的话前5%要的。
: 各种因素都在起作用,其中智商是第一位的,当然光智商高也不行,所以说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 但是智商达不到那个级别,就算再怎么鸡也不可能top2,智商决定上限。
: ...................
是这样,北京的中考放了太多人进入超高分群,模糊了能力界限,造成非理性内卷
中考又决定了进一步的资源分配,制造大量的高分群会过快的淘汰一些成熟晚的娃,
而且有些娃本可以在几个科目深化学习,考核方式下只能去卷弱项,把达标推到高分,
这种考核不合理。
当然学校创造了直升,还有竞赛通道。但更多的人不在这个范畴,还是要拼中考,
教改考核的难度又控制在增强几科不如全面卷,追求满分。搞得所有人都心累。
--
FROM 221.22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