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讨论热烈的帖子大多数是优秀孩子怎么变得更优秀,普娃少人
我一直不明白某些人总是拿“天牛”来说事,为了印证自己的观点正确就搬出“天牛”,这就是“智商”或“天赋”奴才,有“跪”的天赋。
是否学霸每个人的感受不同,明显比自家娃成绩好的,你就认为他是学霸。
我娃初一实验班20名,我的感觉就是太差了,后来娃班级倒数几名,我就觉得班级前20名都好厉害,感觉都是学霸了。
我发现娃自信有崩的危险,就对娃说:“你是否感觉他们都是学霸,其实他们都是弱鸡啊!感觉他们强是因为你弱了,其实他们都很普通,你提高自己就会发现他们很普通”
后来娃成绩大幅提升,跟我说:“那些人确实不强,以前我觉得他们很强”
我说:“他们不弱,包括考的差的,他们也不弱,他们只是失去了契机,人都是差不多的,你愿意攻就会发现人是差不多的”
真正的天牛几乎没有,取得好成绩的都是有所付出且方法对路的,值得赞美。
我的观点是,智商后百分之30的确实算真笨,没法搞,后30%落实到数量上很少,可能10不到1,前面的娃的表现基本都是方法为主导。
--
FROM 221.223.196.*
【 在 hfyx 的大作中提到: 】
: 天牛还是有的,就是数量比较少。
: 我觉得这问题要看两面,课内天花板不高,对于相当比例的学生都在认真努力可达的范围,只要态度行动到位,即可一战。
: 在大家都很努力的情况下,越往上走,天赋的作用越来越显现,如果战绩不佳,单纯把原因归结为努力不够,是不客观的。
: ...................
天牛极少,从自己的经历+育儿的经历,学霸碰到很多,但达到“天牛”程度的没碰到过1个。
关于“努力”,我感觉很多人的“努力”效率不高,原因是方法的问题,很多人都触碰到一点
关于教育方面的感悟,但都不具备共性,教育工作者也没有提出长远性的被广泛接受的教育理念,
我们的教育还是生存教育、快速功利化教育为主流。家长也是进入教育互卷的第一代家长,可谓
兴风作浪各显神通,教育理念的初生时代?
最初婴儿的逻辑未建立,思维是发散的,只要人口基数足够,就有自然逻辑生长吻合客观规律的,
得到反馈后不断加强,从而产生“天牛”,但从小进行有效干涉,就是人定胜天。这也是符合
“教师子女更优秀,书香门第子女出高才”的现实现象。
“努力”的目标如果是增加知识量就会造成后劲不足,娃自行开窍另论;目标着眼逻辑思维可能达到
触类旁通。
生物变异的天牛可以忽略不计,总体基础是确定的,能变异多少?后天恰好吻合规律的组合牛可能现实的
拔高更明显。
--
FROM 221.223.196.*
【 在 logos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天天说按时间表来搞学习也没啥可听的啊,不过教育的神奇就在这里,谁也不掌握规律,但谁也似乎知道点规律。
:
教育让人迷惑,似是而非,不断地肯定否定模棱两可
--
FROM 221.223.196.*
【 在 logoser 的大作中提到: 】
: 自然是的,中国主要是被应试扭曲了,小的时候不追求应试反而是另类,比如本版里面大多提倡严苛的作息规律,功利化的学习目标,已经没时间管其他的了,对或者不对难以评判。
严苛的作息我觉得是一种折磨,不适合我,我也不这么管娃,看到这类帖子我不表态。即使效果不错。
--
FROM 221.223.196.*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你啥中学了
: 市重点实验班中等生,绝对不算差
: 我初中的时候,就是大约实验班中等,后来我高中就算班里前十了,高考是全校前三
普中实验班20名很普通了,但是当你更差时,20名也就慢慢不普通了,成为目标了,哈哈
--
FROM 221.223.196.*
【 在 logoser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东西谁也说不准,也许这样也能培养出来很好的娃,至少可能能上个不错的大学,本身这个世界就是多元化,但我总觉得兴趣才能拔高人的成就,因为创新能力很强,学的很多,但兴趣不大,创新能力有限,就跟有的人读了博士但搞科研完全不行一样,从小开始爱画画,哪怕是业余,经常自己画,我觉得到了成年,一个伴随了二十年的业余爱好没准能给你惊喜,给你一个选择的机会。
赞同
--
FROM 221.22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