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关于中考语文阅读的问题
学霸和学霸别吵了
他的意思是说:一般程度的娃,非学霸,像你这个速度去读,记不住要点,理解不透
所以说你这种学霸,不适合当老师,因为你无法理解普娃的痛苦
你觉得轻松的事情,普娃费劲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也懒得理你
: 史记就是中学课本的内容
: 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本基本是全的,后面就是赵奢啥的
: ...................
--
FROM 106.120.73.*
考语文,是为了将来:
1. 有阅读能力
2. 有深刻并快速理解的能力
3. 有表达能力
这些都不是这种考点速成能达到的
【 在 gohibo 的大作中提到: 】
: 教育部推荐书目都是考试内容,有没有大咖归纳一下考点,比如西游记,考啥,然后把考点记住,就可以免去读大部头书的苦恼了。我个人认为,大部分书都没有读的必要,浪费时间,入股想读书,可以读读短片散文心灵鸡汤之类的,可能更有利于写作。
: 那些鸿篇巨著,比如复活,读了能有啥作用呢?要知道,整个初中生的学习任务极为繁重,都放到语文上,其他科目就不要想了。
--
FROM 106.120.73.*
这次期中考试之前我也筛选了
但是看到考题我认识到,出题者跳出这个考点的思路,出题还是灵活
【 在 Pandora 的大作中提到: 】
: 阅读书目里各本书的考点,马云家有各种在卖,找几本拿到手里对比一下,给孩子筛选出有用的,或者让孩子自己筛选,就行了
: 作文别那么干
--
FROM 106.120.73.*
先读评论,再看原著,这样先入为主,真的好吗?
正向阅读,对指导老师的要求更高
大量阅读,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培养语感吧
语文确实耗时间
区分年级前50,靠全科
区分年级前1-10,靠语文
这是前几天版上写的
【 在 SlO 的大作中提到: 】
: 同样的感觉。
: 大量阅读的确是好事,但是效率太低。就如同学数学大量刷题但是不总结规律一样。
: 另外需要明确大量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 ...................
--
FROM 106.120.73.*
你说的有道理
这个应试阅读的思路很好
【 在 Pandora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家是暑假时候,给买了西游记的一些,孩子自己筛选,应该是看了一些题。
: 我觉得还是挺好的,应试阅读和日常阅读不一样,很多考点孩子意识不到。熟悉这些题之后,就有那么个“应试阅读”的思路了。至少开学以来几次语文考试,西游记相关的题没扣过分
: :
--
FROM 106.120.73.*
学霸和学霸(非竞赛类,拼高考类)之间,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真的差不了多少分
得语文者得天下,这是学霸对高考的认识
【 在 bookbusay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说明别的科目区分度太低了
: 高考不应该这样
:
--
FROM 106.120.73.*
你这个思路很好
值得借鉴
我觉得关键因素是找到高质量的评论和背景介绍
但是我自己作为家长,没有这个能力为孩子讲
【 在 SlO 的大作中提到: 】
: 好不好,因人而异。但是效率高。
: 前几天看B站上拉片肖申克的救赎,出了好几集,其中一集就只讲red三次假释面谈的情节中光线的运用。面试人物的座次,red的面部表情,还有背景分析。
: 培养语感的目的是啥?不就是阅读理解和写作吗?
: ...................
--
FROM 106.120.73.*
你看看这次海淀初一期中语文的一道简答题,基于三味书屋
读完三味书屋后,请(1)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你的感受,或者(2)横向比较朝花夕拾各章节,从某个角度(我自己理解的)谈谈感受
标准答案:
(1)从百草园的自由到三味书屋的严格学习,体现了作者对童年自由玩乐生活的向往和回忆,我想起我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的(大致意思如此)
(2)我对朝花夕拾中的民俗印象很深,某章提到某个细节,某章又提到某个细节。。。这都是当时的民俗
你说这2点,该怎么引导孩子呢
【 在 SlO 的大作中提到: 】
: 好不好,因人而异。但是效率高。
: 前几天看B站上拉片肖申克的救赎,出了好几集,其中一集就只讲red三次假释面谈的情节中光线的运用。面试人物的座次,red的面部表情,还有背景分析。
: 培养语感的目的是啥?不就是阅读理解和写作吗?
: ...................
--
FROM 106.120.73.*
民俗只是一个角度
任何角度,只要能自己说的有道理,就得分
【 在 SlO 的大作中提到: 】
: 2问这种开放式的问题,如果看过一些相关评论,可能就有很多现成的答案。
: 例如旧社会各种人物的描写,反映当时人们思想的保守,对新思想的抵触,阶级的剥削压迫等。
: 如果不提标准答案中的民俗,就没有分。那我也没话可说。
--
FROM 106.120.73.*
我们班主任是语文老师
孩子丢分点我特意一一问过她,课堂上是否讲过,她说没有
要么我娃听课效果不好
要么老师讲的覆盖面不够
全班语文最高分90,仅一人,全年级最高分96
班级有些弱,相对而言
【 在 Lcsccc 的大作中提到: 】
: 家长看这道题一头雾水,实际上考的内容都是课堂上教过的。
: 顶多是换了个问法
:
--
FROM 106.12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