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远上寒山石径斜xie&xia(二声)?
早就有人提倡古音今读了
张中行也算大师吧,他也提倡的
不押韵无所谓啊,平上去入,好像普通话没有入声了吧,比如琵琶行,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好像唐朝有入声,帛和白押韵啊,现在说书说白龙马,还有人说bo吧
还有李商隐的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朝原和昏还是一个韵部,什么韵我忘了,现在也不押韵了
【 在 foreverdh 的大作中提到: 】
: 读xia,整首诗按绝句,一二四压韵,读xie,不压韵,而其他字不涉及这个问题,古诗就是讲韵律
:
--
FROM 219.236.127.253
这种还好
我上面说的 驱车登古原和只是近黄昏,原和昏不押韵了
但唐朝押韵,不可能李商隐写不押韵的诗
【 在 VIV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首名诗咋样?不知道亲和人有没有变过音,还是说en和in也算是同韵
:
: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 ...................
--
FROM 219.236.127.253
我一直读qi
后来搜狗拼音告诉我读ji,qi打不出来
【 在 wendy0051 的大作中提到: 】
: 斜字的读音不算啥
: 你知道一骑红尘妃子笑,现在应该怎么读就要更崩溃了
--
FROM 219.236.127.253
据说李白有诗不合格律
确实应该内容最重要,格律 押韵倒在其次
【 在 chrisssssssw (wf) 的大作中提到: 】
: 又不是只学这一首
: 学了那么多诗词,足够明白韵律了
: 一方面,这个字古音读不读xia,是不一定的事,硬教成xia,不见得就合理
: ...................
--
FROM 219.236.127.253
一直有人提倡古音今读
只不过现在落实了而已
【 在 dcdc1979 (dcdc1979) 的大作中提到: 】
: 要是不瞎改,编教材的人就没饭吃了
--
FROM 219.236.127.253
没必要追求这些
都说上联必须仄韵,但岳麓书院就是平韵啊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 在 boldnessht (老匹夫)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教娃学诗该从平仄韵律学起,首先考古学学方言,先搞清楚写这个诗的时候说的啥话
: 诗词的平仄放到普通话里都已经不适用了,还如此“学究”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X」
: ...................
--
FROM 219.236.127.253
时代变了
一暴十寒,不知道还读pu吗,或者改成曝?好像曝的读音都改了
【 在 foreverdh (潇潇雨歇)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见是通“现”吧?这个还不单是音的问题,属于通义
: 文中意思是草低了牛羊就显现了,不是就看见牛羊了...
: 虽然我同意众多网友的关于语言的是发展的言论,不必过于计较读音,但有些真的没必要,要是搁我们上学那会儿,读jian牛羊可能会被嘲笑是文盲吧
: ...................
--
FROM 219.236.127.253
我不举例了
琵琶行的秋月白和如裂帛,现在不押韵
驱车登古原和只是近黄昏,也不押韵
你读诗经,不押韵的就更多了
意思理解就行了,毕竟音会变,比如江和红,按理该是一个音啊,今天读音差远了
【 在 USSRCCCP (USSR)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他音无所谓,但汉语是押尾韵,最后一个字如果不押韵,整首诗会非常奇怪,所以才会强调斜xia和野ya
--
FROM 219.236.127.253
琵琶行一直在课本吧
就算没选李商隐这首,中国人都会吧,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在 USSRCCCP 的大作中提到: 】
: 平水韵里,白和帛都是陌部啊
: 原和昏都是元部
: 我们那时候这两首都没收入课本吧 不然也得标出来
--
FROM 219.236.127.253
我不说了
琵琶行,四弦一声如裂帛……唯见江心秋月白
李商隐的诗,驱车登古原……只是近黄昏
都不押韵了啊
诗经不押韵的更多了
这都无所谓的
【 在 ciwp (孤鸿~~共和国遗民)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韵脚。改了连押韵都不要了还成什么诗。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SE 2」
--
FROM 219.236.127.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