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请教:普通家庭的男娃是否不适合走音乐专业路?
我们前任也号称跟朗朗是同学,搞的我以为她年龄小呢。结果她其实比朗朗大好几岁。也不知道怎么算同学的。
【 在 hai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而且能这么忽悠的也确实没几个,我们钢琴老师和朗朗是附中同学,业务水平和情商都挺高的,也算个人中龙凤了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1
--
FROM 124.64.71.*
公共厕所免费,但音乐学院琴房可不免费,老师的学费更是一分都不能少
【 在 Crusade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动不动就啥举国体制,国家才投了几个钢镚?
: 公共厕所也是国营的,也是举国体制
--
FROM 124.64.71.*
绝大多数毕业生都当老师了。但是音乐培训学费很低呀,乐器需要一对一,三四百块一节课算不错的。机构还得抽走一半。要是自己能招生的话不用被机构抽成。
远不如语数外老师一次给几十个学生赚的多。
【 在 hmb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一点我就有点不理解,既然学音乐的成本这么高,为什么没有多少毕业生冲进这个蓝海赚钱?刚才很多人说就业很窄,这个路子不行吗?还是说能进入音乐培训行业的人很少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13,2」
--
FROM 124.64.71.*
真是外行。作曲要考三门专业课,所以至少三个老师教不同科目。就跟高考那么多科目,你就找一个老师教所有科目?
【 在 signalyc 的大作中提到: 】
: 顺其自然就好了吧
: 作曲,跟当领导一样,需要天份、环境、教育基础,找100个老师跟找一个老师,可能没什么差别
--
FROM 124.64.71.*
走专业成本高是因为要跟音乐学院的在职老师学,一节课15分钟就花掉两三千。即使考上音乐学院距离当音乐学院的老师也很远,外面普通老师根本赚不回走专的本钱
【 在 hmb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一点我就有点不理解,既然学音乐的成本这么高,为什么没有多少毕业生冲进这个蓝海赚钱?刚才很多人说就业很窄,这个路子不行吗?还是说能进入音乐培训行业的人很少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13,2」
--
FROM 124.64.71.*
各种不知道哪搞的山寨比赛。即使是星海杯、珠江杯拿奖的孩子也不一定考得上附小附中。花钱如流水。考上了只要是没留在音乐学院,那学费就上不去,回不了本。起码当上副教授才能回本。
家里随便能砸钱给孩子玩的那无所谓。
【 在 hai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小柴赛国内选区这种能获个二三等奖的,这种是不是还是比较有前途,值得培养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1
--
FROM 124.64.71.*
没法跟国外比,国内升学内卷,必须早点决定要不要走专,不可能兼得。即使是兴趣爱好到了中学也没多少时间练习了。国内音乐内卷,三年级开始考附小、等你大学时想考的时候发现附中的学生已经占了大多的位置了。有钱出国那是无所谓。朱莉亚预科差不多就是给中国人开的。现在都开到家门口了,还是中国人的钱好赚
【 在 zoa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有什么不行的,国外很多音乐人,艺术家,运动员,都是兼职。主业是职员,甚至工人,副业才是乐手,画家,运动员。中国人还是把艺术看得太过清高了,其实也不过是一门手艺,一个爱好,一个求职工具而已
--
FROM 124.64.71.*
那是国际比赛。但国内各种山寨比赛太多了,搞不清李逵李鬼。不过通过参赛选手可以看出是不是野鸡比赛。每年附小录取名单都可以查到,看看这些孩子参加什么比赛。北京的话希望杯就基本上是央院老师弟子的天下
【 在 hai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柴可夫斯基赛是世界性的,朗朗当年拿过第一,得奖的必然都是附中附小的孩子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1
--
FROM 124.64.71.*
现在古典乐根本不赚钱,只当个非在职老师根本对不起这么多年花的时间和钱。我们老师的导师劝他考研考音乐教育安心当老师,但他根本不甘心。学了这么多年就是想当演奏家的。实际上能靠演奏养家糊口的凤毛麟角。
【 在 hai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只要能考上附小附中的孩子,国际比赛也能拿个奖的,已经是不错了,将来不会太差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1
--
FROM 124.64.71.*
你说的是苏迈的学生?那孩子花费不止百万了。写了大字报贴在附中门口。实际上业内都知道老师这种收钱套路,他家是输不起。
【 在 gucasjia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发现音乐老师这种就是传销,卖的是身份。大学老师可以帮助考学。所以大学老师就收非常贵的学费,其实不怎么教的,
: 去年还是前年有个学生告央音附中的老师,收50万学费没咋上课,当然最核心的是学生没考上
:
: ...................
--
FROM 124.6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