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微博上看到的一个孩子的历程
看完很心疼这个孩子啊,他父母简直可以成为用自己的成功完美坑了孩子的典型代表。
1、小时候的高情商是家长高压、高期待、高曝光度揠苗助长的结果,违反了正常人类先身体再智力最后才是人际关系的成长过程
2、手机电脑游戏的影响,这一点几乎所有人都无法幸免,中毒越早的会程度越深,家长能做的事就是让孩子越晚接触到这些越好,在此争取到的宝贵时间段里,期待孩子锻炼出强大些的自控力
家长可做的空间很小,因为个人力量是渺小的,能做的就是在孩子初中之前,和孩子建立真实度高一些的良好亲子关系,而不是那些看上去很好的亲子关系。
【 在 tcwyzhf 的大作中提到: 】
: 全文由孩子父亲讲述,读完之后一个不解的点在于,小时候看来情商很高的孩子为什么没有征兆的在初中开始与父母疏远,并且直接影响到学习成绩。下面有说父母不行的,要是孩子讲述肯定是另一番故事;也有说问题就在孩子自己的,因为青春期的孩子往往令父母捉摸不透。联想到自己与父母相处的经历,我也经历了一个由亲近到疏远的过程,尤其是与我父亲,因为他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对我大加呵斥,并伴有言语羞辱,彼时青春期的我逐渐不再跟他有太多交心的沟通,不过这并没有过多影响我的学习成绩,所以很难理解这个孩子的在校表现。作为父母,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尽量减小孩子青春期的不定心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呢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13,3」
--
FROM 123.119.182.*
这个孩子小学未必轻松,你看家长炫的那一段,8岁独自带亲戚完成一系列事情,这对那个年龄的孩子要比学习的难度高很多,需要强大的心理精神能量才能达成。后期沉迷于游戏正是孩子对早期这种付出的不自觉补偿,而家长在总结中却完全get不到这一点。。。
【 在 meruemu 的大作中提到: 】
: 小学过的太轻松,没有养成该有的学习习惯。爹妈估计都忙于工作,没有足够的亲子时光。高中竟然搬去别墅,喊孩子去住校,雪上加霜。初中都已经开始生分了,高中还让孩子住校然后自个儿住大别野,究竟是社会的倒退还是道德的沦丧。。。另一方面,物质条件充足,也让孩子缺乏奋斗的压力,宁交损友不理父母。当孩子砸玻璃的时候就应该全家一起接受正规心理咨询了,爸爸那么有为且有钱,为啥只能看书却不寻求更多帮助呢。太可惜了,优秀的家庭优秀的孩子啊。。。
: PS:求推荐小学生学习习惯正确养成法?
--
FROM 123.119.182.*
我是不太相信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会有意识的主动学习,学认字说话这些硬知识那是正常的,但是学情商方面的东西那一定是家长鼓励诱导的,什么会给爸爸拿鞋之类的行为绝对是某次或许孩子的无心之举被大人强调固化下来的,家长很享受这个过程。并且我猜测他们一家会广而告之众亲友给大家秀孩子这些行为,孩子要幸苦地配合表演。
他们家的问题,如果是和家庭相关的话,那一定就是在初中之前埋下的隐患。反而我认为在孩子叛逆之后,这家处理的还是符合常识的,不然他们继续和孩子纠缠的话,大概率会出极端事件,住校交给老师或许还好些。
【 在 meruemu 的大作中提到: 】
: 按家长的说法,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已经开始主动学习,家长打辅助,而且学习效果很好。当孩子面对有挑战性的任务,也许是主动请缨,也许是父母推动,无论怎样孩子完成的很好。个人认为,这个过程应该是会让孩子获得成就感,而不是反感的。对小学阶段,家长的感受是无忧无虑的渡过了,而问题始于初二。
: 我感觉吧,孩子的问题估计早就存在了,只是不显著。家长忙于创业,忽视了对孩子的观察和思考,自我感觉良好。小学里,太轻松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问题不断积累,随后遇上青春期,两相叠加导致孩子拒绝沟通,不愿再向父母寻求帮助,转而选择了游戏和同龄人。这种表现很正常,但是父亲应对失误。不但没有及时努力改善亲子关系,而且在依靠课外辅导勉强渡过中考之后,竟然搬家了,把孩子直接甩给了学校。绝了~~~
: 这个优秀的爹,觉得自己作为优秀人才+企业领导+人生赢家,沟通能力不好不存在的!所以,问题只能在孩子身上。孩子玩pad,砸pad;孩子不学习,请辅导;孩子撞玻璃,那就算了,自生自灭吧。他能列举不同阶段的辅导班费用,却只字不提孩子遇到过的困难和挫折。估计他根本没发现,或者觉得那根本不算事,因为他是艰难环境中自力更生走出来的强者。但他忽视了自己和孩子的成长环境差异,现今不论是家庭还是社会环境都已和他经历过的大不相同。这种差异需要父亲改变心态,更新养育观念,与时俱进的教导儿子。那孩子必定不是今日模样。这么个自小聪颖的孩子,我觉得真是可惜了啊!
: ...................
--
FROM 123.119.182.*
我下面说了,主动阅读认字数数这些常见,但有意识且每天都会进行的一定有家长幼儿园等等这些成人的引导和约束,你说的这些属于我说的硬知识范畴。
某次真情流露给大人拿鞋或者做了什么,那是自然;但把这种行为变成经常的举动乃至广而告之,我认为给孩子带来的不是一般压力了都,这个很容易令孩子形成讨好和表演性人格
至于进入初中青春期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家长推荐的书啊什么的基本都不稀罕看吧。主要是沉迷游戏了,这个像毒品,基本没人能抵挡,只不过自制力强点的能好些。但这家从小形成的模式应该是表扬和被表扬的模式,一旦切换一种模式,双方都不能适应和接受。。。
【 在 meruemu 的大作中提到: 】
: 幼儿园的小朋友主动阅读并学认字的很多吧(超级羡慕这种的!),和不愿意认字背诗的另一部分小朋友相比较,这当然也是一种主动学习。还有一些小朋友从模仿画画到自己画画,或者从照图拼乐高到自己搭建,都是他们的主动学习过程,只要是主动自发进行的学习和进步都是超级棒的。
: 至于“爸爸辛苦了”和拿鞋行为,我倾向于这属于小朋友的真情流露。即便被父母广而告之,也不至于给孩子带来什么压力吧。这不就是我喜欢爸爸爸爸也喜欢我的正常表现吗。但是这位爸爸很可能只看得见孩子的长板,也只记住了长板,完全忘记了孩子的短板。
: 初二的时候,爸爸突然意识到亲子关系出问题了(很可能早八辈子就出问题了),就没想过寻求心理方面的帮助吗。他有钱有人脉,肯定能得到最专业的指导。光自己瞎看书算怎么回事啊,还分配了一部分给孩子看。孩子要是能愿意看,就不会有问题了好吧!然后就强硬对待,手机买了砸砸了买,凡尔赛教育咩,这能管用。。。
: ...................
--
FROM 123.11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