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娃的期中,小学不学奥数影响还是蛮大的
所以,现在的中高考对第一梯队的学生其实蛮不利的,成绩拉不开就只能看运气。第二梯队的孩子用一年时间大量刷题反复练习,和第一梯队的学生可看不出差距
【 在 laomm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们那个时候,710的总分,山东570就可以上清北了,平均分80分就很nb了
: 距离满分远了去了
--
FROM 221.217.63.*
没认真对比过。但是大学老师普遍的反馈是现在孩子数理基础能力和以前比差很多
我觉得现在数理的难度其实是体现在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上,而非本质的数理基础逻辑上。你看楼主贴出来卷子的最后两题,那个正方形的题是数学题,那个坐标的题我认为是语文题。。。
【 在 shuang99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题目比平均分八十的年代简单很多吗?
: 也未必吧
: 就是全体高考生都刷题上来了吧
: ...................
--
FROM 221.217.63.*
所以我说高考是否满分看运气,当然这是对那些平时有满分实力的孩子而言
【 在 qiaodog 的大作中提到: 】
: 夸张了吧,去年高考数学北京市好像都没有满分吧
--
FROM 221.217.63.*
坐标那个最后一问我没细看,我感觉就是介绍了一个概念,只要理解了这个概念,其它很简单吧,照着套公式就可以了?
为什么说正方形那个是语文题呢?那个题我没细想,但是从文字和概念的简洁度来说,像数学题
【 在 laomm 的大作中提到: 】
: 正方形的是语文题,坐标那个显然是标准的数学题
:
--
FROM 221.217.63.*
可那不是思维的难度。
现在提高难度的路子就是你说的这种,提高计算量,好像人脑计算量能拼过电脑似的,真不知道他们咋想的
【 在 zhenniub 的大作中提到: 】
: 提高难度很容易,我记得高中做过一道96年高考数学题,解析几何,思路非常常规,仅仅是运算量大,然后全国得分率都非常低。
--
FROM 221.217.63.*
哦,我说的语文你可能理解为传统的语文了。
我就不费那个脑子了,这题的难度你说在求解的过程?能不能说说标答中节点在哪里?
【 在 laomm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做做试试吧
: 坐标那个是标准的数学题,做到最后列出不等式后,求解过程娃直接就放弃了,绝对不是语文的思路
: 正方形那个娃完全不懂题目所云,话说我第一次看也不知道要干嘛,后来自己分析才搞定
: ...................
--
FROM 221.217.63.*
对,这就是我说的运气。。。
【 在 zhenniub 的大作中提到: 】
: 高考想满分,平时模拟的时候至少需要达到能够提前半小时做完且基本都是满分才行。高考一般来说都要比模拟难一些,一是心理压力大,二是高考题目新一些。所以高考能满分的孩子,基本需要达到满分水平的120%以上才行。我当年平时模拟数学从没出现过做不完的情况,高考时因为题目较新颖、同时自己太仔细了耽误了一些时间,导致最后时间不太足,只能战略性的把4分的立体几何题最后一问放弃了,不过还好没有影响心理状况导致崩盘,最终就只扣了那4分。
--
FROM 221.217.63.*
这我也定义为“语文”题
【 在 laomm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有就是分n钟情况讨论,有时候能分个7 8种
:
--
FROM 221.217.63.*
主要前两点一限制,也就那样了。。。
【 在 zhenniub 的大作中提到: 】
: 高水平的高考题很难出。当年都是全国好多专家集中出题几个月才搞定,现在各地出高考题我估计做不到这个程度了,很难出来很有水平的高考题。高考题一不能超纲、二不能硬提难度、三要新颖,在模拟题那么多的情况下,想做到三点太难了。
--
FROM 221.217.63.*
这难点属于计数和计算吧?
【 在 laomm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是把取10个点的下边界条件和取15个点的上边界条件找出来,解不等式组
:
--
FROM 221.21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