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儿童近视自我恢复的可行性研究探讨!
【 在 diterlish 的大作中提到: 】
: 单眼近视的要挡住一只眼吗
单眼近视,平时使用好眼学习,训练时候遮住好眼,训练差眼,根据我的经验,你可以自己细心观察,当你保持对差眼的训练,好眼并不会因为用眼而视力下降,当然要真正训练到位,而不是敷衍,这个我反复强调过。
--
FROM 61.154.94.*
【 在 trum 的大作中提到: 】
: 感谢楼主有这样的研究,眼镜店的人和我说的一直都不相信,结合我自己的亲身体会,能看清就行,不用配那么高的度数到标准视力,很多高度数的人都是不断配镜不断涨度数。我初三被配到350度,当时觉得度数太高了,眼睛店的人说这是标准视力,后来高中3年我都没有再配过眼睛,即使度数低了我也不配,凑合使,后来多次配镜都推荐配450的,但我没同意,到现在依然是350度,我妈妈教我的往远处看,我原来350度不到标准视力,现在已经到了,说明度数减了
要望远的时候不要戴足矫的眼睛,那样眼球得不到训练,就好比你一直拄着拐杖恢复训练,如果没有最终摆脱拐杖,也没法真正行走!
--
FROM 61.154.94.*
【 在 lxl36819655 的大作中提到: 】
: 孩子望远会不会觉得枯燥,怎么说服孩子
: 发自「今日水木 on HMA-AL00」
这个问题就好像问说,学习很枯燥,怎么说服孩子认真学习?如果孩子真的是那种油盐不进的,还真是很难。不过,我有几点经验可供参考,或许可以帮助引导孩子逐步养成望远的习惯。
一、激励法
设定一个小目标,比如说一开始专注5分钟奖小奖品,逐步提升到10分钟,15分钟,20分钟,而视力的提升根据测试的结果进行适当的奖励。(给孩子测视力用自家视力表要防止孩子背下来,所以我建议用手机APP测视力。)
二、忆苦法
网络找些资料让小孩去感受近视的弊端,戴眼镜对生活带来的不便,即使是戴OK镜也是费钱费时的办法,以及如果不保护视力最终可能致盲的后果,这样可使孩子受到触动,间接地给小孩一个望远的额动力。
三、引导法
小孩望远初期要适当监督,陪伴一起望远,在望远处绿景的同时可以适当加些引导语言,比如你可以跟他说,你看看那边的树上,想象有一只小鸟躲在里面,或者一只小虫躲着,你正在努力地想把它找出来,这样或许小孩会觉得比较有趣,也能够专注去寻找训练。
四、暗示法
采用心理暗示的方法,我们人类实际上是无法控制内部系统的一些精细动作的,比如内部细胞的运作,但是可以通过外部的刺激去引导,有研究报道,心理暗示会起一定的作用,暂且试试没有坏处。方法就是眼睛凝视远处,配合大脑想象自己努力下逐渐地清晰起来,这样的暗示至少可以增强信心,这样的想象会不会无形当中诱导了大脑对视觉神经的调节,进而控制调节聚焦能力,谁也说不准。
--
修改:penlong97 FROM 61.154.94.*
FROM 61.154.94.*
【 在 pieceofcake 的大作中提到: 】
: 周末陪孩子看了20分钟,看的时候就是她说她看到一个大猩猩,让我找,我说我看到一个大象,让她去找,感觉还挺好坚持的
: 就是我们从窗户看出去,一片绿色树木是在两栋楼之间,视野不是很开阔,不知道会不会影响效果
训练其实在于集中注意力,如果绿色部分偏少,就尽量把注意力注重在绿色这部分,应该也是一样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自觉地训练大脑对眼睛的调节,这样的效果是最好的。至于孩子如果觉得枯燥,类似像你这样的方法引导是很好的。
--
修改:penlong97 FROM 61.154.94.*
FROM 61.154.94.*
【 在 Tuliptulip 的大作中提到: 】
: 感谢楼主分享,我自己正在实践这一个方法,先说结论:方法有用,目前两只眼睛各自在15分钟时间里,可以看清楚三次远处的目标物细节,清晰的图像从一闪而过到今天最长可以维持五秒时间。
: 迄今为止,共进行了14次望远聚焦练习。我从第9天开始从双眼一起望,改成了单只眼睛轮流望,每只眼睛100秒,每天共半小时。 也是从第9次开始,左眼第一次出现了一闪而过的清晰图像,很短暂,不到0.5秒。
: 我自己感觉单只眼睛望远的效果好,状态好的时候,可以看到图像从模糊到清晰变化的过程。第一次看清远处铁架子细节的时候,感觉非常激动。其次,望远的时候盯着看,实在酸了的时候眨一下眼。频繁眨眼,漫不经心,效果不好。如果刚开始找不到专心望远的感觉,就盯住不要眨眼,直到流泪,擦干再望。
: ...................
这好比一个胖子动作很粗苯,在训练几天可能就行动灵敏许多,但是要真正达到最终减肥的目的,要持续的训练。训练眼睛也是一样,你每天训练,只要训练到位,裸眼视力的提升相对容易,就是大脑对眼球调节的灵敏度提升容易,只是要能够坚持并让大脑理解并记忆,最终去恢复眼轴。根据我的经验,这个恢复是可能的,不过要考虑眼轴本身随年龄的增长而变长,所以训练的最终眼轴的变化情况如何,要综合考虑。
--
修改:penlong97 FROM 61.154.94.*
FROM 61.154.94.*
【 在 w234 的大作中提到: 】
: 每天20分钟专注凝视确实特别考验人,别说是小孩,大人都很难
训练眼睛不是让你紧盯着不眨眼,这样当然累了,我觉得你还是不太理解我说的意思,放松眼睛,但是集中注意力去观看,分神了再次把注意力调整回来,可以正常根据需要眨眼,但是不瞪眼眯眼,刚开始训练可能不适应眼睛会稍微酸,不过几天就能适应,在眼睛觉得酸的时候,可以轻轻闭上眼睛15秒然后睁开继续训练,因为我们训练的目的是最终让大脑重新获得对眼球调节的灵敏度以及聚焦能力,所以配合一点想象力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就是你可以用大脑去相信,你眼睛看得慢慢清楚了,闭眼休息睁眼的瞬间感觉清晰了一些,这方法不是自欺欺人,这是通过行为暗示去刺激大脑对视觉神经的控制,进而促进对眼睛的调节。
至于这专注力到底要达到多专注,就以练字,欣赏名画,或读比较难的书为例,如果做这些事情每天20分钟你都坚持不下来,那么这个训练也许就真的不适合你。
--
FROM 61.154.94.*
【 在 dyingirl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让孩子专注地看那片绿树的某个点吗?可以陪着孩子看,然后聊关于那个注视的点吗?一直看20分钟的确挺难的,聊天的话还好点。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ad (6th generation)」
是专注去分辨,去聚焦辨识,而不是死盯着。举个例子,我感觉远处走来一人,一晃只能感觉到有个人,但是认真一看就能判断出是谁,还有我们看远处广告牌上的子,一瞥只能意识到有字,但是我们要认真去看才能知道是什么字,这种不是感性地判断出来,而是要认真聚焦眼球去分辨出细节。不一定要盯着一个点,盯着一个部分去分辨差别。眼睛有信息输入,大脑根据需求主动去聚焦形成清楚的图像,这就是训练的意义。我比较建议看大榕树,那种很茂密的绿色,凸凹层次感,而且新叶子和老叶子呈现的绿有不同,叶片之间的间隙又呈现出明暗的区别,我们的集中注意力就好比在欣赏一幅图,在找细节一样,而不是眼神涣散,只感觉到一片绿,而是要能够分辨出不同。小孩要一下子理解当然不容易,所以家长应先理解后经常地表达清楚的意思给小孩去理解,尽量组织浅显的语言或举例子给小孩听,慢慢的小孩就会找到感觉。
--
FROM 61.154.94.*
最近看到本版挺多讨论佩戴OK镜的,我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就是佩戴OK镜是否会对小孩视力的自我恢复产生影响,因为我没有这方面的研究,因此本帖子所描述的方法,对OK镜的佩戴者超过半年的是否有效暂时未可知。
--
修改:penlong97 FROM 61.154.94.*
FROM 61.154.94.*
【 在 loveyuanyu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来提供个可恢复案例,我家娃前段时间看课外书太凶了,哈利波特那几本砖头看起来几个小时不带动弹的,一个多月前测视力,没散瞳的情况下是4.9和4.6,回来以后让孩子停掉了所有的电子产品使用,课外书也不让看了,每天除了做学校作业30分钟,其他时间都不让看书,睡觉前给娃做眼保健操,周末去爬山看远,昨天学校测视力5.0,4.9,好开心,我的看法,小孩的视力还是可逆的,减少电子产品使用和近距离用眼,增加望远,辅助按摩放松眼睛
这个近视时间短,不过你用眼时间这么少也不可能一直做到,孩子长大终归要大量用眼学习的,所以我建议参考下我的建议,试试看看什么效果,欢迎再来反馈。
--
FROM 61.154.94.*
【 在 loveyuanyuan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的做法也尝试过,但是孩子很难坚持二十分钟
二十分钟不是紧张的二十分钟,而是如看书集中注意力的二十分钟,一开始只是不习惯,如果因为不习惯而放弃,那生活中需要坚持的事情都要放弃吗?体育训练,书法训练,音乐美术的学习,哪一样不需要坚持?
--
修改:penlong97 FROM 61.154.94.*
FROM 61.15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