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求助版上中关村三小的家长
首先教育是个慢功夫,所以尽量选择传统一点的学校,不是说创新尝试不好,只是任何在教育领域的摸索都会极大提高当期孩子的教育风险,长期效果还不好说,短期风险还比较大,所以不是特别机缘巧合,尽量选老牌学校;
二是考虑到现在教育焦虑的情况,发现如果是二类好学校会使劲抓学习出成绩,普遍有点过度的训练,当然成绩提高也比较明显,注意这里是整体学校的平均成绩,在孩子个体上就不好说;而一般龙头老大的学校姿态在那摆着,教学上比较自信,长久以来的体系维持的很稳,没有明显感觉变化大;
三是关于孩子辛苦的话题,其实人类基因里带的是对变化的抵触,如果孩子每天回家都是玩,突然改成回家要写三小时作业,那么一定是最痛苦的,目前青少年时期出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是变化导致的,有些是明显对外界变化的抵抗,有些其实是内在有意愿去变化,但是惯性太大,对孩子挑战就很大。所以如果家里有矿,可以保证孩子一直衣食无忧就不用特别辛苦。
如果没有皇位需要继承,那么最好就是从一开始选择一条现实的路径,所谓的辛苦就是人生的日常!
【 在 edwinpiero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三小和私立小学之间犹豫不决。
: 希望孩子接受优秀又比较传统的教育,但不要那么辛苦,不要没有体育音乐美术课
:
: ...................
--
FROM 222.129.7.*
根据你还在选小学,说明孩子不大,这么早期的变化还比较容易适应;要是初中回来就千万别考虑公立体系了,省的之前的学习惯性受到挑战太大,孩子受不了。。。
关于老师严厉的问题,这个就是国内国外最大的差异,不光是老师,整个人文环境在这个方面都是变化最大的,老外比较喜欢和颜悦色赞美型教育,国人普遍表达更严肃更苛刻一些,矮子里头拔将军,这方面肯定是公立名校老师好一点,因为人的表达和善其实取决于情绪稳定,情绪稳定取决于生活状态稳定,在北京这种政治氛围比较浓郁的地方生活,肯定是体制内从业人员生活状态更好一些,私立学校老师工资可能会高一点,但是高不到哪里去,但是社会地位和面临的生活挑战可就大了去了。。。
另外,还多说一句,我觉得国外待时间长了对老外那套说的好听不玩真活也有点烦,前几天朋友孩子在美国申请大学,面试了一大圈藤校,整体感觉都不错,就其中一所是拜托一个中国校友面试的,过程不是很爽,觉得面试官过于咄咄逼人啥的。当时就安慰朋友说,先别着急下结论,感觉不好的不代表结果不好。最后果不其然那些说的好听的老美其实都没给offer,最后还就是拿到这个中国人面试的offer了。。。
【 在 edwinpiero 的大作中提到: 】
: 很多有道理~
: 我目前最担心的就是变化问题。目前孩子也是有一些兴趣班和课外学习时间的,只是担心回国后会不会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学习强度差别太大,作业写到十点什么的。。。还有一点担心的就是老师过于严格和严厉。
--
FROM 222.129.7.*
最好别晚上学,我们小朋友也是8月的生日,刚开始确实年龄劣势比较明显,说话不那么利索,字也写的不那么硬朗,尤其习惯了那种小孩心理,做啥都不太要强,喜欢跟着大的孩子屁股后面。。
后来看到班里特意晚上学的男孩子,好像愁的更多,三年级以后各种考试都是按年龄卡的,孩子连去参与的机会都没有,还有各种稍微正规点体育比赛也会卡年龄,孩子不能上场会很郁闷,所以感觉伤害反倒更大。
【 在 edwinpiero 的大作中提到: 】
: 哈哈哈,是的,我就是不喜欢孩子从小在别人的社会接受教育,才想着回国的。
: 孩子夏天就六岁,九月份就要入学了。我其实在犹豫要不要晚一年上学。。。
: 你说的这个名校老师生活更和美所以对孩子更容易控制情绪这个逻辑我很赞同!
--
FROM 222.1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