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一群穷孩子的人生实验
一开始就有点飘,但出资人最后的这个转变我就觉得挺好的:
直到他们高中毕业后,孙文华与几位第一届青云班的同学吃饭,喝了一些酒,才讲出了平时他不该说的话。他说随着孩子们慢慢长大,他不再像最开始那样希望他们出人头地,对社会做很大贡献,他的要求在逐渐降低,希望他们首先是作为一个人,一个积极的人,然后还能过得幸福快乐,就足够了——项目逐渐往前走,他发现教育确实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花钱、耗时间,而且也许并不会有一个让别人很满意的结果。徐博听了这话觉得伤心,他想,大概是他们让大家失望了。
“首先是作为一个人,一个积极的人,然后还能过得幸福快乐,就足够了”。还要怎样?
我们跟三辰集团开始的培养目标比一比:"在电话里为结果叹息:他们当时是怀着改造孩子们人生的心理,希望他们能考上顶级大学,成为真正的社会栋梁,所谓「品行高尚、具有国际视野、富有人文与创新精神的精英人才」。"
有快乐有幸福吗?虽然之前这个标准写得高大上,但我看下整篇文章,觉得的确是不大成功,两点印象深刻:那些什么政策根本是他们搞不定的,他们似乎只是想培养一群现在流行成功标准下的流水线制品(有跟现有流水线竞赛的意思)。不能说他们不努力,只是在十年时光里被各种拉扯(政策,原声家庭,接受方态度,来自其他学生家长的挑战),他们没什么胜算。应对这些拉扯和挑战,超出了教学团队和出资方的能力范围,我看也很难说出现在他们的风险列表中,目标不清,风险不明,激情来凑。
如果一开始就是按照这个出资人最后的想法来做:培养有独立人格、独立精神、积极幸福快乐的人,在这方面跨越他们的原生家庭鸿沟,在世俗上不算失败。按照这样的目标去重新考虑风险,配备教学组,我相信是能成功的。说不定还有几个以后在世俗社会里做出大家眼里的“成功”来。
说到底,就像第一条like说说: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哲学家教育学家有很多思辨和研究。
【 在 USSRCCCP 的大作中提到: 】
: 算失败了,5000万砸下去,不应该是这个结果。
: 发起者太理想主义,好高骛远。
--
FROM 60.12.58.*
那你觉得目标应该设置为啥?
设置成pk掉北京八中好不好,
【 在 ablel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的,确实帮助一个是一个。但是5000万如果只是简单资助,可能能帮助到更多更广泛的人。现在大部分花在了为理想主义者的道德优越感上,结果是教出了几个“正直的人”
--
FROM 60.12.58.*
我在职高教书,我觉得职高除了身边的同学对自己期望值比较低之外,跟个就业型本科也没太大区别。
C9就不是就业型本科了吗。。。看看本论坛。
【 在 deerhuman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穷孩子直接去职高、大专学个手艺挺好的吧……
--
FROM 60.12.58.*
穷人家不跟风,富人就没有优越感。这是万万不能的!
【 在 deerhuman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太懂c9、211有啥特点…
: 但是感觉我周围一些体校毕业、酒店管理、财务学校毕业的同学也都过的还不错…都是职高或大专
: 穷人家就别追求什么素质教育了,学个厨师都不错
--
FROM 60.12.58.*
是的,这个小女孩能拒绝父亲的要求,这样放普通教育环境里培养,有这决断。我是不信的。我看就是拓扑兔也没几个能在那时候pk老爹的。
所以说嘛,如果把目标重新定义为独立人格、快乐、幸福。按照这个目标制定风险列表,重新配置资源。这项目指定能成功。
【 在 hoy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些回复觉得项目功利目的不纯,其实自己的想法就很功利,只以考大学论成败,没成功就觉得学校各种问题。
: 孙文华最后说的教育目的绝对正确,对大部分孩子都适用,只是不走一遭谁也不知道。这个学校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稳定科学的关爱,让他们学到尊重自爱,这是里面大部分孩子在家里可能永远体验不到的。
: 再很有感触的是李小溪,高中抗争出来的经历很宝贵。放弃出国那个决定,很可能是受了父亲影响或者暗示。但如果没有这个学校,她的勇气可能都留不到高中。自己做决定,承受,反思,就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
FROM 60.12.58.*
说明现在的高考制度下,应试教育是相对较优的解了。这项目想搞更更优解失败了。
不过他们的操作过程似乎又往出国的方向搞,所以解的到底是什么题,似乎前后不一致。
【 在 zhaohongxia 的大作中提到: 】
: 国际学校高中,国家不认可学籍。只能以初中毕业生考高中上一遍,获得高考资格吧!
: 但回老家初中考高中的,好像考得一般?这是否说明应试教育很重要?
--
FROM 60.12.58.*
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到现在没给母校捐款吧。。。没回去吹牛逼吧。
【 在 bluesmas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种实验其实有很多类似的。比如我们老家重点学校的开设的宏志班,武训班。结果都不尽如人意。最后得到的私下结论是孩子最终结果,和父母基因强相关。
:
: #发自zSMTH@Le S3
--
FROM 60.12.58.*
再扎你一心,有些人应该是大部分人,不不单单是跟风的,未来还会成为通房丫头、推屁股的帮凶。
潜意识里最终想成为主人的梦想,未来有没有自己的通房丫头、推屁股的,那是现在不确定的。
但是没关系,先让跟风的有信心就对了。
【 在 deerhuman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话说的好扎心,可能我现在就是那些跟风的
--
FROM 60.12.58.*
富人信心都给你了,咱们又是小郑做题家出身,谁怕谁呀,上车吧
【 在 deerhuman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咋办呢?学厨师可解否?
--
FROM 60.12.58.*
不见得归不见得,如果目标是提高这种人的概率。就很有价值。
我在高职教书,非常清楚,往往这些孩子的父母由于是底层人,碰到乱七八糟的事情多,没有好的心态,他们的孩子心态好不到哪里去。
【 在 ablel 的大作中提到: 】
: 转变就是发现失败了,自我安慰罢了,教一个快乐积极正直的人根本没必要花这么大成本。甚至打工家庭也不见得不正直积极快乐,教育家不应该这么俯视人家。
--
FROM 60.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