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90年代北京的小升初,大波哄和特长生
这个情况现在也是这样。
我司出差最多的城市就是上海,我们的上海合作方里,搞金融IT的职业,少见上海本地人。而开饭店的,宾馆服务员里,说上海话的很多。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早就是了
: 将近20年前我在上海读研,我就发现哪些人说上海话呢,清洁工 售票员 收银员之类的,稍微上点档次的职业,都不说上海话
:
--
FROM 114.244.115.*
神烦看到沉浸在过去拔不出来的帖子。
刻舟求剑啊,古人诚不欺我。
【 在 BigTTBeHappy 的大作中提到: 】
: 90年代小升初的孩子,如今自己的孩子也都小升初了吧?
: 记得那会儿在北京上普小的小升初途径就三条:保送,推荐,大波哄。一个班40来人,通常只有2个保送进一类区市重点中学的名额,五六个保送去二类中学的名额,三两个推荐生名额(参加区级市级重点中学自己出卷的选拔考试)。感觉那会儿的小升初的政策还是比较公平的,也没有多大压力,小学生在外面上补课班的几乎没有,上拔高班(奥数奥英)的也是极个别少数。推荐生的名额和保送二类中学的名额,只能二选一,如果推荐生没有考上区市级重点,就只能大波哄了。一个班80%的学生都是大波哄,家长和孩子心态也都挺正常的,一点没像现在的家长那么矫情事妈,觉得自己孩子上了差中学,天都踏了没前途了。
: 保送和推荐名额有没有猫腻?当然是有的,比如小学老师的孩子,学习中等偏下,都可以挤掉班里的千年老二,拿到进区市重点中学的名额,把千年老二逼得只能被保送去二类中学。没有重点中学关系的家长,通常也不敢选择推荐名额,多是选择保送去二类中学。但是总体上,还是比较公正的。虽然没有什么统一的小升初考试,但是6年下来,谁家孩子在班里是什么位置排名,也是很明显的,无争议的事情。
: ...................
--
FROM 114.244.115.*
土生土长的正经北京人,表示怀旧挺无聊的,完全无法指导现在的生活,毫无意义,有那功夫不如想想怎么鸡娃鸡的更得法一些。
补充一点省的说我屁股歪,当年也是伪学霸一枚,中学六年都在市重点上的。
【 在 BigTTBeHappy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不是北京人,没有过这美好的过去,所以不懂我们为什么怀旧。我们那会儿除了上学,还有很快乐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都是大大的良民,不是唯利是图拼命钻营的那一种。
:
--
FROM 114.244.115.*
我的青少年时代很快乐,某种程度上我也是享受了福利的。
社会在进步啊,都过了二十年了,叽叽歪歪以前的事情挺无聊的。
【 在 BigTTBeHappy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不需要鸡娃。你受什么伤了,那么恨自己的青少年时代。
--
FROM 114.244.115.*
大兄弟你可真能瞎YY。
醒醒,醒醒
【 在 BigTTBeHappy 的大作中提到: 】
: 90年代,北京的哥月入几千块钱,外企小白领也是五六千起。那会儿有个好玩的说法,好女非开出租的不嫁。
: 那会儿打车是很方便,一开始是黄色的面包,后来又有了夏利,然后是桑塔纳,也有奥迪。现代,都是以后的事了。
: 90年代初,家里按一个电话要交5000块钱,所以说90年代北京人生活的挺富裕的,当然物质水平不能跟现在比,但是过得很舒服,defeatyou兄弟说的北京人那会儿没钱学滑雪滑冰,纯属意淫。
: ...................
--
FROM 114.24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