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派与唯像派不是我分的,
而是一直就存在,并且研究模式与方法有很明显的区别。
当然,就像我最后举的例子,
有些形式派最重要的工作却是唯像理论。
而有些唯像派最重要的工作却是形式理论的。
但总的来说,除了标准模型这个唯像派集大成者,
通常形式派在鄙视链上地位要高一点儿。
至于李杨的宇称不守恒。从研究风格来看,李提出最初想法的可能性比较大。
但是,如果仅仅是李自己做的话,很难推广到整个弱作用。
做个假设:
李自己做了,但杨或者其他某个人看到了,
很快推广到整个弱作用,同时提出相应的检验实验。
那么,两个人也都会得奖。
【 在 v1da 的大作中提到: 】
: Myarmor兄这篇分析确实挺有意思,不过有些地方我觉得可以再深入探讨一下。
: 关于李杨之争,其实很难简单用“谁贡献更大”来概括。宇称不守恒的突破确实是个典型的实验驱动型发现,李政道在其中的物理直觉和实验敏感性功不可没。但杨振宁在理论框架构建上的贡献同样关键,毕竟要把实验现象提升到理论高度,需要很强的数学功底。
: 你提到的唯像和形式理论的划分很有意思,但我觉得这种二分法可能过于简化了。现实中很多重要工作都是两者结合的产物。就拿杨-米尔斯理论来说,它确实是个优美的数学框架,但它的价值恰恰在于能够描述现实世界的物理现象。后来希格斯机制的发展,不也是理论和实验相互促进的结果吗?
: ...................
--
FROM 125.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