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一个关于技巧的吧。
如果你让读者看出你的技巧了,那这一技巧基本上就使用失败。因为最高级的技巧就在于“无形”。
HP里的规则是非常复杂的,四个学院都叫什么名字、代表性颜色都是啥、创始人都是谁、最看重的品质是什么、常驻幽灵是谁、宿舍在哪里、什么样子,四个学院七个年级的代表性学生都有谁、每个学院魁地奇球队7个人名单都是啥,十三门课程的名字都是什么、上课都学些什么内容、教材都是啥、任课老师都是谁……
但技巧说了,传递信息的技巧就在于“无形”,如果你能做到“无形”的传递信息,那么不管你创造的规则多么复杂,读者都能自备干粮、克服重重困难记住!
资深哈谜对上面说的那些都能如数家珍,就问HP的技巧是多么牛逼!
《红楼梦》在本青看来至少看到了两处可以提高的地方:
1.《红楼梦》用第三人称无固定视点叙事,造成了读者阅读、理解上的巨大的困难。黛玉进贾府从黛玉的视点写,周瑞家的送宫花从周瑞家的视点写,刘姥姥进大观园从刘姥姥视点写,甚至在抓司棋偷情线从鸳鸯的视点写……当然我们很佩服作者视点转换的自然,但这确实给读者阅读带来了困难。
相比之下HP高明多了,除了开头的激励事件用第三人称无固定视点叙事(非常少数几个人的视点),剩下的全部用第三人称主人公单一视点叙事,读者理解起来方便多了。
2.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初步介绍贾府用冷子兴演说的形式。这属于是无目的解说、传递信息,在现代文艺理论里这种写法叫“掸桌子”,非常蹩脚,两个仆人闲的没事干,掸着桌子向读者介绍主人家的状况。无目的传递信息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贾府人员构成是那么的复杂,读者根本就记不住,很多人到这里就直接读不下去弃了。
当然,300年前的“曹公”是没有可能看到“之前的、之外的”优秀的作品是如何处理这些细节的,这并不影响《红楼梦》的伟大,因为它就是当时独树一帜的最高水平。在300年前做横向对比,《红楼梦》的写作技巧是世界范围内都是领先的。
【 在 Myarmor 的大作中提到: 】
: 过于强调技巧了,是技巧而非技术。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技巧不过是毛而已。
:
--
修改:Talker2020 FROM 117.129.53.*
FROM 117.12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