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为何提批评意见的人就得离开?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清修的明史恐怕还不如元修的宋史可信。这句话说的对,主要是因为元朝的骑兵对南宋已经形成了碾压式优势,只需要一线平推就可以了,不需要搞那些弯弯绕,而明清的骑兵至少是实力相当的,清的天下前有洪承畴,后有吴三桂,为之驱使,全是关宁铁骑的底子啊,不是军队打不过,完全是明失了军心,失了人心啊。袁真的想反完全可以学这二人,也不至于落得个阶下囚被人千刀万剐,就在大牢里他还给祖大寿写亲笔信劝其回来,崇祯对他说,你写吧,写吧,写了我就对你官复原职。。就这样的皇帝实在是没啥好说的

--
FROM 118.113.158.*
都说了,这事明朝人写的不可信,没有谁敢跟崇祯唱反调的,清朝人写的也不可信,因为他们有充分的抹黑动机,但是他们就算抹黑也比明朝写的更可信一些。注意这只是相对来说的,要说绝对可信,这两朝都没资格对袁进行评论。
【 在 Myarmor 的大作中提到: 】
: [upload=1][/upload]
--
FROM 39.144.79.*
再说了,你说没人想说袁崇焕想反就是不对的,因为袁崇焕就是按照谋反罪判的凌迟的
【 在 Myarmor 的大作中提到: 】
: [upload=1][/upload]
--
FROM 39.144.79.*
那些书尤其是《崇祯长编》,《崇祯实录》
基本都是根据往来奏章、文书总结的,这些才是最可信的史料。
而且写的人谈迁(《国榷》),计六奇(《明季北略》)都是明亡后写的,
都是明末清初的亲历者,写得也比明史早。
袁崇焕定的不是谋反罪,其罪名:
“托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种种罪恶云云。”
每一条都是坐实了的。我懒得一一说明。
当年,有人为了考证,专门跑密云水库那边去看地形,确认袁所谓的“潜越”纯粹是胡说。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再说了,你说没人想说袁崇焕想反就是不对的,因为袁崇焕就是按照谋反罪判的凌迟的
--
FROM 118.113.158.*
看地形好歹也得去山海关外吧,密云可不是袁崇焕的领地啊,后金是从蒙古方向绕行到北京的,这也能扯到袁崇焕身上,狗扯羊腿啊。
【 在 Myarmor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些书尤其是《崇祯长编》,《崇祯实录》
: 基本都是根据往来奏章、文书总结的,这些才是最可信的史料。
: 而且写的人谈迁(《国榷》),计六奇(《明季北略》)都是明亡后写的,
: ...................
--
修改:klbs FROM 39.144.79.*
FROM 39.144.79.*
顺便说一句,你之前说的宁远大捷。我记得的几个事实:
1. 旁边觉华岛,几万军民在眼皮底下被屠戮殆尽。--- 我夏天还去觉华岛看了看。
2. 宁远堡, (注意是个堡, 其军资就是靠觉华岛供应), 袁把门给封死了。一个堡里,啥都没有,
后金有病才死攻。
3. 千万别提大炮轰死努尔哈赤的事。查查时间就知道了。
宁远战斗(注意是战斗!)与努尔哈赤之死
好像隔了8个月,而且中间努尔哈赤还去征伐过蒙古还是野女真。
真当被大炮打了是玩的?
4. 为什么明官方也宣扬是大捷? 简单,看印度的赢学嘛。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再说了,你说没人想说袁崇焕想反就是不对的,因为袁崇焕就是按照谋反罪判的凌迟的
--
FROM 118.113.158.*
去密云看地形就是针对罪名里的“纵敌长驱”4个字的。
你没搞清楚当时袁负责的地域和防区。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地形好歹也得去山海关外吧,密云可不是袁崇焕的领地啊,后金是从蒙古方向绕行到北京的,这也能扯到袁崇焕身上,狗扯羊腿啊。
--
FROM 118.113.158.*
哈哈,看结论啊,努尔哈赤死了吗,死了,后金军有没有绕过宁远城越过山海关,没有呀,那后金脑子有包非要跟宁远城死磕,你说为啥呢?当然,也可能他们没有你聪明,这也算一个原因吧
【 在 Myarmor 的大作中提到: 】
: 顺便说一句,你之前说的宁远大捷。我记得的几个事实:
: 1. 旁边觉华岛,几万军民在眼皮底下被屠戮殆尽。--- 我夏天还去觉华岛看了看。
: 2. 宁远堡, (注意是个堡, 其军资就是靠觉华岛供应), 袁把门给封死了。一个堡里,啥都没有,
: ...................
--
FROM 39.144.79.*
后金是不是从蒙古绕过去的,是从袁崇焕的防区过去的?要从山海关过来的还讨论啥
【 在 Myarmor 的大作中提到: 】
: 去密云看地形就是针对罪名里的“纵敌长驱”4个字的。
: 你没搞清楚当时袁负责的地域和防区。
:
--
FROM 39.144.79.*
你把自己当主人,那肯定会有这个疑问
--
FROM 1.203.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