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李杨之争的看法
心情不好,无聊中,炒冷饭!
先说结论,后说原因:
1. 他们得诺贝尔奖的工作“宇称不守恒”,应该是李的贡献大一些。
2. 除此之外,其它合作工作,例如统计物理里非常重要的那几个定理,应该是杨为主。
3. 杨后来没再在标准模型的建立中做出贡献。
原因:
1. 高能理论物理里,研究模式和方法分两大主流:唯像和形式。
1a. 唯像顾名思义,就是直接构造模型解释实验现象。
1b. 形式理论是构建理论的数学框架。
2. 举例说明:
2a, 开普勒根据老师第谷的天文观测数据总结出行星运动三定律,就是典型的唯像理论。
而牛顿运用微积分,在开普勒基础上写出万有引力定律就是典型的形式理论。
2b. 库伦定律是根据实验总结出来的一个公式,是典型的唯像理论。
麦克斯韦在前面一群实验唯像理论的基础上,纯从理论自洽的基础上引入位移电流,从而写出了麦克斯韦 方程组, 就是典型的形式理论。
2c. 一定程度上,洛伦兹为了解释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引入洛伦兹变换,想强行解释电磁与牛顿力学的矛盾,是典型的唯像理论。
爱因斯坦直接假设光速不变,建立狭义相对论,就是典型的形式理论。
所以,可以说,唯像理论更物理但相对狭窄,而形式理论更偏向数学且更强大与具备一般性。
3. 李是典型的唯像派。这从他的博士论文和与杨决裂后的工作很明显就能看出。
4. 杨却是非常正统典型的形式理论派。
4a. 杨米尔斯理论就是一个框架性理论,是一个基础方程。
4b. 杨振宁另一个伟大的工作“杨-巴克斯特”方程也是一个典型的框架性方程。 注:两者是独立得到这个方程的,但杨比巴克斯特先得到。这个方程在可积系统领域具有核心的地位。
4c. 决裂后,杨和吴大峻(哈佛教授),黄可逊(MIT教授)等合作的工作都是典型的形式理论工作。
5. “宇称不守恒” 是典型的唯像理论,所以李的贡献应该是大一些。
6. 人类目前最成功的物理理论叫标准模型,这个模型是在杨米尔斯框架下的典型的唯像理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杨后来没再继续在这个上面工作。因为这和他的风格不符合。尤其是标准模型里有一些比较丑陋的纯唯像成分,这应该是他非常不喜欢的。
7. 爱因斯坦也是典型的形式理论派。玻尔偏唯像派。海森堡中间派,狄拉克是典型形式派。霍金是形式派。费曼本性唯像,但最重要的工作却是形式理论方面的。泡利是形式派,但其最著名的两个工作却是唯像派的,这应该是他心里永远的痛!
--
修改:Myarmor FROM 125.71.74.*
FROM 125.71.74.*
是为了你仔学?太拼了,太卷了吧!
【 在 miku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不懂
: 不过,我也要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从最基础的开始
:
--
FROM 125.71.74.*
没涉及技术细节。
【 在 TyUt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不懂
: 看起来有道理
--
FROM 125.71.74.*
这就是物理学的目的。
物理学整个发展史就是在不停的试图用一个方程解释更多的世界。
至于是不是最终能达到,物理学本身并不去问这种空洞的问题,
反而是哲学或者神学喜欢干这样的事。
【 在 anyone111 的大作中提到: 】
: 真的一个模型能概况不同尺度的所有相互作用?感觉宇宙没有那么简单,或者数学没有那么万能。
--
FROM 125.71.74.*
基本可以这样理解。
最后不能用数学表达出来的物理就不是真正的物理。
李提出了一个想法,但很可能这个想法只是局限在了 theta-tau 这个具体的实验中,
而杨干脆把这个想法推广到了整个弱相互作用,并且提出了其它实验来检验。
吴做了其中一个实验,验证了。
【 在 fatlee 的大作中提到: 】
: 可不可以理解为杨偏数学,李偏物理
: 物理关系都是用数学形式表达的
: 李提出了一个关系,杨用数学形式表达出来。吴健雄用实验证明了
: ...................
--
FROM 125.71.74.*
确实是典型的形式派小虾米!
【 在 innisfre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佬又出来睥睨众生了
: 按照你的风格,我猜你肯定是形式派的,哈哈哈哈
:
--
FROM 125.71.74.*
一个字:服!!!
【 在 miku 的大作中提到: 】
: 两方面
: 一:和他一起学习,要不然到时候他讲给我听的时候,我不能像白痴一样
: 二:干啥不是干,学习这种事情和锻炼身体一样,都有助于身体健康
--
FROM 125.71.74.*
当然不是泾渭分明的,毕竟研究的问题都是一样的。
事实上,做形式的大佬偶尔也会做一点儿唯像。
标准模型最后集大成的建立者温伯格其实偏形式派。
【 在 qtpr 的大作中提到: 】
: 唯象和形式的区别是模糊的
: 例如你说洛伦兹变换是一个拟合现象的数学构造,狭义相对论是基于“简明的物理原则”导出的形式理论。这种说法似乎有道理,但逻辑上的理由并不充分。因为,你并未解释为何把光速不变之类的现象规律作为公理就比把洛伦兹变换这种现象规律作为公理更“形式”。本质上说,它们都是现象规律而已,虽然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两个现象规律中的一个看上更“简明”,但这种“简明”并不是绝对的,也许换个理论体系,谁更简明就可以反转。而且,即使不换理论体系,也有人觉得光速不变不好理解或者说很刻意牵强。
:
: ...................
--
FROM 125.71.74.*
形式派与唯像派不是我分的,
而是一直就存在,并且研究模式与方法有很明显的区别。
当然,就像我最后举的例子,
有些形式派最重要的工作却是唯像理论。
而有些唯像派最重要的工作却是形式理论的。
但总的来说,除了标准模型这个唯像派集大成者,
通常形式派在鄙视链上地位要高一点儿。
至于李杨的宇称不守恒。从研究风格来看,李提出最初想法的可能性比较大。
但是,如果仅仅是李自己做的话,很难推广到整个弱作用。
做个假设:
李自己做了,但杨或者其他某个人看到了,
很快推广到整个弱作用,同时提出相应的检验实验。
那么,两个人也都会得奖。
【 在 v1da 的大作中提到: 】
: Myarmor兄这篇分析确实挺有意思,不过有些地方我觉得可以再深入探讨一下。
: 关于李杨之争,其实很难简单用“谁贡献更大”来概括。宇称不守恒的突破确实是个典型的实验驱动型发现,李政道在其中的物理直觉和实验敏感性功不可没。但杨振宁在理论框架构建上的贡献同样关键,毕竟要把实验现象提升到理论高度,需要很强的数学功底。
: 你提到的唯像和形式理论的划分很有意思,但我觉得这种二分法可能过于简化了。现实中很多重要工作都是两者结合的产物。就拿杨-米尔斯理论来说,它确实是个优美的数学框架,但它的价值恰恰在于能够描述现实世界的物理现象。后来希格斯机制的发展,不也是理论和实验相互促进的结果吗?
: ...................
--
FROM 125.71.74.*
情绪不好炒冷饭~~
【 在 myheart2023 的大作中提到: 】
: 真的是很不错的科普文章
: 通俗易懂
: 给你一百个赞
: ...................
--
FROM 125.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