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文学的高度就是民族思想的高度:本青为什么不推荐《红楼梦》
所以是先有内核还是先有形式?
【 在 lingzhishui2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最重要的是形式,他开创的形式恰好表达了他的内核。这种内核又揭示了真实生活的一面。
: 比如,普鲁斯特的真实是回忆,宫殿式的回忆,哪怕瘫痪也夺不走的回忆,让人思考叩问回忆的本质,意识流风格就无比贴合他要表达的实质。
: 他就成了意识流风格的奠基者,他的作品也因为形式的创新而成为经典。
: ...................
--
FROM 111.0.97.*
那我们对内核和形式的定义不太一样
比如我有时候喜欢用一种非常白描的方式来刻画一个极端场景,不涉及任何主观感情,因为我会想制造一个空间,让读者把自己的情绪填充进去,可能在你这里,你会觉得这属于形式,但是在我这里,我作为一个创作者,我在写之前就知道该怎么表述了,所以这个算是我内核的一部分
至于意识流,在我这里,也是我想表达一些非常抽象但是在感官上无比真实立体的场景的时候,会考虑使用,这和内容本身是密不可分的,是内容决定了我的形式
【 在 lingzhishui2 的大作中提到: 】
: 古典文学内核稳定,必然先有内核。
: 但现代文学,甚至很多在叩问文学本身,邀约读者体验甚至参与创作,在不确定性中思考问题,所以形和意产生了很多丰富的变形,交融方式千差万别。
: 这时候,先有核还是形,都是有可能的。比如《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这种,本身就是基于阅读与形式的一个作品
: ...................
--
FROM 111.0.97.*
是的
因为艺术评论有方法论 而艺术本身没有方法论
【 在 lingzhishui2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你是搞研究的路径,方法是读和归纳,但我感觉在艺术评论上,人很难比得过ai。人的视野还是受限。
: 我说的是自己去搞艺术,其实没有方法,任何学校和书本都培养不出艺术家,只能靠实践
: :娘嘞,现在研究还需要你自己去归纳吗?:文艺理论就摆那里,读一读的事儿:剩下的就是你去读读具体作品,亲自检验一下人家总结的
--
FROM 111.0.97.*
那你说的形式属于我的内核了
因为对我来说,一个想写的东西出现的时候,我就知道该用什么基调去描述,接下来只是思考如何更精确的实现而已
【 在 lingzhishui2 的大作中提到: 】
: 形是在写之前就大概确定好的,氛围基调,语言基调,结构与叙述方式,因为这些不好变,内核反而是很小一部分,就是核心思想。所有服务于核心思想的,我都把它称作形式了。
: :那我们对内核和形式的定义不太一样:比如我有时候喜欢用一种非常白描的方式来刻画一个极端场景,不涉及任何主观感情,因为我会想
--
FROM 111.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