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想象不出比HP更好的小说什么样子
苦恼!
最近又重读了一下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
在罗琳的时代,POV、拼贴、折叠、蒙太奇…各种复杂的写作手法已经很成熟了,罗琳作为一个阅读量巨大的作家,不可能不知道这些,但罗琳还是坚定的回到了主人公单一视角这一古典写法,充分利用这一写法的优点并解决了这种写法存在的问题…
再次感慨,带英的女作家从来不囿于厨房、八卦,而是直接叩问女人作为普通的人,需要直面的人生、生活意义问题!
PS:
本青的“存在主义”新发明:
本青的存在本身对某些人来说就是痛苦、就是恐惧,就会让他们失去判断力(以至于类似不能判断一段文字是人类写的还是AI写的),动作变形,行为可笑
必须消灭本青这一存在,他们才能找回自己、找回平静!
望周知~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Pro Max」
--
修改:Talker2020 FROM 111.196.131.*
FROM 111.196.131.*
《白鹿原》在近现代小说中确实相当不错!
但贵朝近现代小说有个相当大的误区:以为描写外部世界就是小说。比如:
《额尔古纳河右岸》:以为描写一个少数部落的历史变迁就是好小说,找到了一个独特的题材;
《尘埃落定》:以为描写时代中土司家族、土司制度的变迁就是好小说
…
《白鹿原》:以为描写一个时代、一个地方的习俗、风俗、观念、变迁等就是好小说
但,它们可能是高贵的小说,但不一定是优秀的小说。优秀的小说是一定要看到时代中的人的,人的困境、难题、忧愁、梦想…就是说,按国际对小说的理解,现当代优秀的小说是注重描写精神世界的小说。
比如:卡夫卡《变形记》,一个人在精神上觉得自己跟一只甲虫没有区别,时代异化了每个人
比如:伍尔夫《达洛维夫人》,开头一句,达洛维夫人决定自己去买花,因为达洛卫夫人觉得能证明自己存在的,只有自己去买花了
…
类似这些才是文学永恒的母题:人是什么?人如何感知自己的存在?人是理性的吗?理性主义对人的意义?生活中人类需要理性主义吗?…
【 在 myheart2023 的大作中提到: 】
:
: 不说特别老远的中国古代小说
: 就说近现代小说
: 我觉得能跟它在一起能比的都少
: 还比它好的有很多? 这个说话十分不客观
: 我觉得虽然他是得了茅盾文学奖 但茅盾的小说也不见得都比这部好
:
: 我觉得四世同堂大约可以一战 但那部小说时间线短
: 虽然十分精彩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Pro Max」
--
修改:Talker2020 FROM 111.196.131.*
FROM 111.196.131.*
哈哈~你们锤锤不懂!
本青回一下你那个单一视角的问题。
鲁迅、余华、莫言都有单一视角叙事作品,《神曲》、《追忆逝水年华》、《了不起的盖茨比》、《洛丽塔》、《我的名字叫红》、《项狄传》都用第一人称单一视角(罗琳还用第三人称)叙事,是因为他们是儿童文学吗?是因为读者都是小学生吗?
【 在 Myarmor 的大作中提到: 】
: 然后就是下列的问题:
:
: 艺术与科技是不是分别代表情感与理性的?
: 情感是能够通过技术分析、构建出来的吗?
: 有哪个伟大的艺术家是“教”出来的吗?
:
: 太过沉迷于技就是舍本逐末了。
: 还是那句话,我觉得你花费了太多时间精力在屠(西方)龙之技上了。
: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Pro Max」
--
修改:Talker2020 FROM 111.196.131.*
FROM 111.196.131.*
66如果你观察够仔细,你就会发现本青从来不单纯的贬低一部作品。本青说他们的缺点只是因为在同样的问题上,本青见过更好的处理方式。
比如主题。讲成长必须经历痛苦的肯定比让其一直幸福就获得成长的好。
比如结构。有结构的肯定比没有结构的好(这也是为什么本青从喜欢《冰火》转向了喜欢HP)。
比如人物网络设计。对比、对照组设置人物的肯定比单单突出一个人物的好,用某种方式把所有人物结构起来的肯定比让一个个人物孤立的好。
比如象征。用独特的象征传达主题、情感的总是比不使用的高级。
比如故事世界。能洞察、创造独特故事世界的总比没有的好。
比如叙事手法。对某些特定的类型而言,某种叙事手法就是更适合、更优秀。
……
本青想不出这有什么问题啊
【 在 s111111 的大作中提到: 】
: 小师妹,棒棒哒!
: 文学已经走下神坛,“饿死诗人”都成了口号,
: 在这个时代,有小师妹这样理想主义的人,还是蛮可爱的
: ...................
--
修改:Talker2020 FROM 223.104.40.*
FROM 223.1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