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胡适对《红楼梦》的考证存在哪些瑕疵
1. 史料引用有误 :胡适在《红楼梦考证》初稿中,贸然引用了如皋冒广生“删润”的《批本随园诗话》。其学生顾颉刚发现他的引文与原书有不同处,他虽在改定稿中做了部分修正,但该“批本”本身存在诸多问题,可能是造假或被篡改过的版本,胡适以此为据,误导了后续的红学研究。
2. 对文献理解偏差: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记载曹雪芹为曹寅之子,胡适根据杨钟羲《雪桥诗话续集》等记载,将其纠正为曹寅孙子。但袁枚还称雪芹与他“相隔已百年”,若按此说法,曹雪芹生活时代与胡适考证的生于约1715—1720年不符,且曹家家谱中有曹寅孙子曹天佑,未见曹雪芹,胡适未充分考虑这些矛盾。
3. 忽视文本特性:胡适得出《红楼梦》是曹雪芹“自叙传说”的结论,忽视了小说创作中的“典型化”过程,将小说情节与曹家家世强行关联,缺少对“辞章”的关注,未能充分认识到《红楼梦》作为文学作品的虚构性和艺术性。
4. 研究方法本末倒置:胡适认为作者事迹、家世、著书时代、著作版本等才是《红楼梦》考证的关键,而忽视了对作品内容本身的研究。他随意取舍《红楼梦》楔子中关于作者的说明性文字,认为“石头”“空空道人”等都是曹雪芹假托,却又拿后四十回结尾叙述《石头记》来历一段,当做曹雪芹传书的证据,存在逻辑矛盾。
5. 对版本及作者判断存疑:胡适认为后四十回是高鹗续书,主要依据程、高序及引言中的“语焉不详”等。但程伟元、裕瑞等当时的人都不敢确定《红楼梦》作者是谁,胡适却称“当时的人多认这书是曹雪芹做的”,缺乏足够依据。
6. 对曹雪芹年龄推断不合理:敦诚在《挽曹雪芹·甲申》中提到“四十年华付杳冥”,表明曹雪芹约活了四十岁,而胡适为了契合自己认为的曹雪芹“半生潦倒”开始创作《红楼梦》的观点,推断其约五十岁去世,这种推断有主观臆断之嫌。
--
FROM 116.128.189.*
谢谢!你肯定能猜到是谁总结的
【 在 Talker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棒!这是谁总结的?
: 胡适的“曹雪芹”著书说荼毒贵朝文化百年,还在影响着当今的“文化人”!想想那些个“曹雪芹纪念馆”是多么好笑…
: 根本原因是第三点,胡适没见过、不理解“文学”、“文学性”,只能以自己的小水洼“以斑窥豹”“管窥蠡测”推测大海的样子…
: ...................
--
FROM 116.128.189.*
目前主流学界普遍认可曹雪芹是《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主要作者,这一观点是经过长期学术研究形成的共识,主要依据包括:
- 文献记载:清代的一些文人笔记(如袁枚《随园诗话》、敦诚《四松堂集》等)明确提到曹雪芹与《红楼梦》的关联,指出他是曹家后人,曾创作此书。
- 文本内证:《红楼梦》中对曹家相关的生活场景、官场经历等描写,与曹雪芹家族(江宁织造曹家)的兴衰历程高度吻合,体现出作者对该阶层生活的深刻体验,非外人所能虚构。
- 学术传承:自胡适等学者通过考证确立曹雪芹的作者地位后,后续研究虽对细节(如是否有合作者、后四十回作者等)存在争议,但对其作为前八十回核心作者的身份,学界普遍认同。
不过,学术研究中也存在一些细节争议,比如是否有其他合作者参与部分章节创作,但这并不影响曹雪芹作为《红楼梦》主要作者的主流认知。
【 在 Talker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棒!这是谁总结的?
: 胡适的“曹雪芹”著书说荼毒贵朝文化百年,还在影响着当今的“文化人”!想想那些个“曹雪芹纪念馆”是多么好笑…
: 根本原因是第三点,胡适没见过、不理解“文学”、“文学性”,只能以自己的小水洼“以斑窥豹”“管窥蠡测”推测大海的样子…
: ...................
--
FROM 116.128.189.*
目前主流红学界认为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 。
这一观点主要依据清代敦诚《四松堂集》中《寄怀曹雪芹(霑)》一诗的句下注“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 。同时,从《红楼梦》文本来看,其中诸多细节与曹寅家族背景相符,如书中对贵族生活的描写等,显示出作者对曹寅所处时代与家族环境的熟悉 。此外,红学研究者通过对曹家史料的深入挖掘,虽未在曹氏宗谱中明确发现“曹雪芹”或“曹沾”字样,但结合相关记载及家族脉络,也支持了这一观点。
【 在 Talker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棒!这是谁总结的?
: 胡适的“曹雪芹”著书说荼毒贵朝文化百年,还在影响着当今的“文化人”!想想那些个“曹雪芹纪念馆”是多么好笑…
: 根本原因是第三点,胡适没见过、不理解“文学”、“文学性”,只能以自己的小水洼“以斑窥豹”“管窥蠡测”推测大海的样子…
: ...................
--
FROM 116.12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