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电子朋友们,求指导
我是一个33岁的女博士,医疗行业事业单位上班。家庭比较稳定,孩子有人帮忙带,颜值可以,脑子可以,缺点是内向,不会搞关系。
在经历了各种轮岗后,最近换到了舒适区,没什么进步,但也躺不平,摆不烂,每天上班感觉摸鱼的机会比较多吧,但是实际上也不好摸,其实我骨子里是个很上进的人,这种状态让我不安,我发现我好多同事都是一边一边的状态,比如有的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小宝宝,有的一边上班,一边读个博士,有的一边上班,一边搞科研做课题。
我在考虑我能做些什么,我想了几个方向
1、临床方向深耕
这个是肯定的,基本上上班时间,我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及时的查阅资料,有时候我也会深入的再学习,买一些书看看,但是特别基础的东西真的没有时间看,也看不进去,临床上有个问题是三级医师负责制,我是最低的那级,其实做不了什么决策,基本上都在执行,成长是很缓慢的,我最近有努力更新自己的互联网科普,尝试能不能通过做科普吸引一些病源,作为自己的硬实力。临床方面大家普遍看重职称和资历,这个都是熬年头,主观能动性不太大。
2、科研方向发力
这个是我一直最想干的,可能原来也比较忙,很多客观原因,但是发现主要还是自己,对于科研这个东西,实在没有兴趣,博士也是坑天努力的读下来的,我承认我就不是搞科研的料,不想面对层层审核,伦理、统计什么的感觉都是拦路虎,有点什么科研的动作,也容易被一些小肚鸡肠的人盯上,也曾遭遇过被嫡系故意为难的情况,但是我很多同事,这种情况下还是杀出来一条血路,我着实佩服,但是我努力了好几年,课题文章颗粒无收,写了两篇文章,被拒了快10次了,说实话,我不想造假数据,就是没有阳性结果,大概如果升职场需要,我可以努力努力灌点水,但是这不是长久之计,虽然科研这颗大果子很诱人,但我觉得我摘不动,如果非从客观上找找理由,就是前几年我真的挺忙的,现在时间会多一点,我要不要再试试。
3、副业另辟蹊径
我是医疗行业的,外行人可能不知道,内行人应该都知道,这个时间节点还是住院医的,绝对是后浪了,前浪吃肉,后浪死在沙滩上,更重要的是,作为后浪,看不到希望,而且,现在的大环境,人口老龄化,公立医院开始向保基础的方向发展,感觉就挺一言难尽的,原来我还挺有包袱的,觉得自己大三甲医生啊,大博士啊,不好抛头露面搞副业,但是,看看小某书,就知道学历贬值的风在医疗行业肆虐,而且现在的人工智能真的是牛b,我非手术医生,感觉写病历,管病人这些,迟早得被AI取代了,前途堪忧,以上是副业势在必行的原因。
但是搞副业也需要时间和经历,比如前期减肥就花了3个月,内心也是很焦灼,实际上互联网,个人IP这碗饭也不好吃,大健康方面我最近在学习新的课程,看看能不能利用自己的医疗身份找到相关的兼职,目前也在摸索中。
其实我每天都超级努力的在生活,上班坐地铁的路上在听课,中午午休的时候也可以边刷视频课,边做俯卧撑,边带娃边跑步,边工作边拓展人脉,这些我都很努力。但是我还是感觉迷茫。想请教我的电子朋友们,给我指指路,我该怎么走下去。
--
FROM 101.39.86.*
谢谢可医生
我看了一些建议
感觉大家一致不建议放弃科研
【 在 kekesilly (生生莫离) 的大作中提到: 】
: 电子的朋友来了。
:
: 1.临床,的确是必须深耕的。这需要跟对人,跟你一组的所谓大佬到底行不行(技术、人品、影响力,这个人品主要看会不会肆意妄为、行为不端、是不是吃独食、教不教下属、对年轻人是打压还是送一程),作为内部人肯定很明了,如果不行,要伺机换人。一是院里的主要特色优势科室、几十年老科最稳定、待遇也有保障,缺点是生态也稳固,你横插一脚进去还得得大佬赏识要看机缘;二是新成立科室机会多,但也意味着一开始很可能活多钱少委屈多,再细看新科室领头羊以前的口碑人品、与医院管理层实权者的关系(这关系不是面上的好和面上的重点支持和发展,而是给真东西,比如空间、人员、设备、绩效政策等),所以是机会还是大坑自己分辨;三是交叉学科方向,自己挖掘和学习,可以临时去其他科室或者单位学习一段时间,比如内科系统的穿刺操作和特色检查诊疗技术、与外科合作的代谢性疾病管理、与厂家合作的ai健康管理(做成区域或全国中心平台)、质控管理、诊间模型,医联体的深入开展(需要多方支持),在一个领域熟悉之后,就可以深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是王道;四是健康科普和网络宣传,可以做,但职称低、底子薄的情况下收效会有点难。
: 2.科研,如果你是审稿人或评委,你会看到太多的炒冷饭、烂创意和不知所谓,你就明白了该怎么设计课题和论文。科研这方面看个人领悟能力,一是多跟大佬交流、多参加高质量学术会议、多看文献,看看最近大家都在关注什么、有什么新理念、新名词,二是跟上一艘大船,加入大佬队伍,哪怕是一开始做个干杂活的小喽啰,时间长了,自然有回报,三是寻找适合你的机会,一些市级的、与外地省事对口支援的项目、青年项目、甚至党口的项目,不管多小先申请做起来,攒资历和经验。
--
FROM 114.254.0.*
临床方面,前两个我没太多话语权
我们领导属于非常保守的那种
交叉学科的方向倒是可以伺机努力
【 在 kekesilly (生生莫离) 的大作中提到: 】
: 电子的朋友来了。
:
: 1.临床,的确是必须深耕的。这需要跟对人,跟你一组的所谓大佬到底行不行(技术、人品、影响力,这个人品主要看会不会肆意妄为、行为不端、是不是吃独食、教不教下属、对年轻人是打压还是送一程),作为内部人肯定很明了,如果不行,要伺机换人。一是院里的主要特色优势科室、几十年老科最稳定、待遇也有保障,缺点是生态也稳固,你横插一脚进去还得得大佬赏识要看机缘;二是新成立科室机会多,但也意味着一开始很可能活多钱少委屈多,再细看新科室领头羊以前的口碑人品、与医院管理层实权者的关系(这关系不是面上的好和面上的重点支持和发展,而是给真东西,比如空间、人员、设备、绩效政策等),所以是机会还是大坑自己分辨;三是交叉学科方向,自己挖掘和学习,可以临时去其他科室或者单位学习一段时间,比如内科系统的穿刺操作和特色检查诊疗技术、与外科合作的代谢性疾病管理、与厂家合作的ai健康管理(做成区域或全国中心平台)、质控管理、诊间模型,医联体的深入开展(需要多方支持),在一个领域熟悉之后,就可以深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是王道;四是健康科普和网络宣传,可以做,但职称低、底子薄的情况下收效会有点难。
: 2.科研,如果你是审稿人或评委,你会看到太多的炒冷饭、烂创意和不知所谓,你就明白了该怎么设计课题和论文。科研这方面看个人领悟能力,一是多跟大佬交流、多参加高质量学术会议、多看文献,看看最近大家都在关注什么、有什么新理念、新名词,二是跟上一艘大船,加入大佬队伍,哪怕是一开始做个干杂活的小喽啰,时间长了,自然有回报,三是寻找适合你的机会,一些市级的、与外地省事对口支援的项目、青年项目、甚至党口的项目,不管多小先申请做起来,攒资历和经验。
--
FROM 114.254.0.*
你可说的太对了
要不我这么迷茫
【 在 lili2030 (Barbarossa)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键是她没文章,拉不到项目,对单位没有利用价值,可替代性很强,像一个螺丝钉,谁都可以取代她
: 【 在 kekesilly 的大作中提到: 】
: : 慢慢等到机遇,正常上班,也不是死路一条啊
: :
--
FROM 114.254.0.*
经常被派去参加科普比赛演讲比赛
算不算竞争力
唉
【 在 lili2030 (Barbarossa)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键是她没文章,拉不到项目,对单位没有利用价值,可替代性很强,像一个螺丝钉,谁都可以取代她
: 【 在 kekesilly 的大作中提到: 】
: : 慢慢等到机遇,正常上班,也不是死路一条啊
: :
--
FROM 114.254.0.*
我感觉我是属于耽误了
就是科博,重新规培
博士毕业后换医院,非嫡系
临床和科研都是工作后重新白手起家
还是成家养娃的关键期
就老大不小了还没什么成就
【 在 kekesilly (生生莫离)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这个还可以靠主观努力去实现
: 另外,慢慢攒人品和职称吧
: 其实哪干久了,不出错的情况下都能小有所成
: 到中层基本靠自己本事就够了
--
FROM 114.254.0.*
谢谢你呀
我真的感觉这个版是友好又有爱
【 在 boulderii (boulderii) 的大作中提到: 】
: 赞!其实已经很优秀了
: 尽人事,听天命
:
: 【 在 sarahfly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FROM 114.254.0.*
唉
反正能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但是我确实想努力找到一些不可替代的资本
就很难
【 在 lili2030 (Barbarossa) 的大作中提到: 】
: 边边角角的活,不过你表现突出,也能做台柱子
: 【 在 sarahfly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 经常被派去参加科普比赛演讲比赛
: : 算不算竞争力
--
FROM 114.254.0.*
唉
握个爪
【 在 lili2030 (Barbarossa)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也是置身事里,同道中人
: 【 在 sarahfly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 你可说的太对了
: : 要不我这么迷茫
--
FROM 114.254.0.*
不换工作换大树不太可能
说实话我说了我的缺点
就是内向不会经营关系
就挺难的
【 在 ingeno (默)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赶紧换个大树抱
: 你现在的科室是温水煮青蛙
: 要发展就得换思路
: 还有能不能对自己狠一点
--
FROM 114.2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