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小学四五年级的男生
枭雄的人性之美:喜欢人妻的曹操,为何没有霸占蔡文姬
煮酒君
2023-05-01 10:48
加拿大
董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言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
——《后汉书·董祀妻传》
这是《后汉书·董祀妻传》关于蔡文姬面见曹操为丈夫董祀求情的记载。董祀担任屯田军官,犯了罪将要处死。
曹操的宴会上,蔡文姬穿着一身破烂不堪的衣服,没有鞋袜,显得非常憔悴。走进门后便磕头请求曹操宽恕犯法当死的董祀,在场的所有宾客无不被她悲惨的状态和真挚的情感所感动。
曹操表示虽然她的话很感人,但是法律已经定下,难以更改。蔡文回答道,曹操他家有万匹马和无数勇士,为什么不能拿出一匹马去救一个将要死去的人呢?最终,曹操被她的言语所感动,决定追回董祀的罪责。
曹操看到蔡文姬在严冬季节,蓬首跣足,心中大为不忍,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让她在董祀未归来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这一段历史记录让许多人对曹操产生疑问,他为什么没有把蔡文姬霸占呢?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01
01
蔡琰(177年-249年),字昭姬,晋时为避司马昭讳而作“文姬”,为蔡邕的女儿。其父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更是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的开山鼻祖,《笔论》和《九势》,对中国书法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据《后汉书·列女传》载:“邕夜鼓琴,弦绝。琰曰:‘第二弦’。邕曰:‘偶得之耳’。故断一弦问之,琰曰:‘第四弦’,并不差谬”。受父亲影响,蔡文姬6岁就能凭借听力迅速判断古琴的哪根琴弦断掉。
《古今传授笔法》中记载,蔡邕的书法乃神人所授,并遗传给他的女儿文姬。蔡文姬12岁时便已得父亲的真传,14岁时在诗、书、礼、乐等方面都有卓越的造诣。她著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作品,其中《悲愤诗》被誉为中国诗史文人创作中的第一首自传体五言长篇叙事诗。苏东坡评价蔡琰的诗笔势似建安诸子,明代谢榛认为她的诗歌真挚动人,徐公持先生则认为她是建安文坛上的独特光彩。
《后汉书卷八十四 列女传》记载:“(蔡文姬)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16岁时,蔡文姬与河东望族,同是书香门第出身的卫仲道成婚。怎奈婚后没过多久,卫仲道便去世,蔡文姬也回到了娘家生活。
02
02
这样的悲剧于蔡文姬而言不是结局,只是开始。
《文姬思汉》(清.李坚)
公元190年,董卓一把火烧掉了繁花似锦的洛阳城,携天子迁都长安。为向士大夫们示好,董卓强召蔡邕为官。公元192,董卓被诛后,蔡邕因同情董卓而被下狱,不久便死于狱中,年六十。
董卓死后,南匈奴趁机叛乱劫掠,蔡文姬也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在胡人部落生活了十二年,并育有两子。这颠沛流离下,蔡文姬写下了著名的《胡笳十八拍》。
统一北方后曹操,在得知昔日老师的女儿蔡文姬正沦落在草原时,想起了年少时向蔡邕求学时的场景。考虑到蔡邕没有其他子嗣,同时蔡文姬在那一个时代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女时,当即便派出使者,前往匈奴驻地赎回蔡文姬。
蔡文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还能回到中原,此时的蔡文姬也不过三十二岁,也算不上年龄太大。对于酷爱人妻的曹操而言,居然不为所动。甚至不久之后,还给蔡文姬做媒,将其许配给屯田都尉董祀,并亲自主婚,这简直是令人匪夷所思。
03
03
其实曹操之所以不娶蔡文姬,主要有两点原因。
《文姬归汉图》(金. 张瑀)
其一,曹操与蔡文姬的父亲蔡邕亦师亦友的关系。魏文帝曹丕在《蔡伯喈女赋》的序中提到:“家公与蔡伯喈有管鲍之好,乃命使者周近持玉璧与匈奴,赎其女还,以妻屯田郡都尉董祀。”在《史记·管晏列传》中,管仲曾有,“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的感慨。曹丕饮用这一典故,可见曹操与蔡邕之间的交往至深,感情之后。曹操之所以赎回蔡文姬,更多的是把她当中自己的侄女,自然而然不会对其产生男女之情。
其二,蔡文姬代表的是其父亲蔡邕,蔡邕名满天下,被当时的士大夫所推崇,享有非常高的社会声望。当年董卓之所以重用蔡邕,并给蔡邕连升三级,也是看重他在文人当中的地位。据《后汉书》记载,王允杀死董卓后,蔡邕在司徒王允家做客时,无意中谈起此事,深为叹息。于是,“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蔡邕被逮捕入狱后,群臣纷纷上书求情。当得知蔡邕在狱中死后,群臣和士大夫们,无不为蔡邕之死而痛哭流涕的。搢绅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
曹操自起兵之后,杀戮甚多,对于那些不肯臣服于他的知识阶层,更是痛下杀手。孔融、边让、杨修、祢衡、崔琰等数一数二的名士,皆死于曹操之手。
长久以来,曹操在文人当中的风评便不好。可曹操并非一介莽夫,他是最负盛名的“三曹七子”之一,他的《蒿里行》《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薤露》《苦寒行》《碣石篇》等作品,至今仍是千年不朽之作,他理解文化,重视文化。若在此时迎回德高望重的蔡邕之女蔡文姬,可以凭借蔡家在文人当中的影响力,来重塑自己的形象,便于自己的统治。如果贸然便娶了蔡文姬,不仅不能为自己重新塑造形象,反而会使自己的形象一落千丈。
曹操不娶蔡文姬,既有枭雄的豪爽,也有诗人的浪漫,更有对故友的知遇之恩。
【 在 wangchh8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倒让我想起有个空姐美女跟我说她之前被一个男人骚扰
: 骚扰不到,sleep不到
: 男的只好回去废弃物重复利用
: ...................
--
FROM 120.229.22.*
这回,鼎鼎为啥又出了大名?
2022-09-02 20:12
1
中国有句尽人皆知的成语叫“鼎鼎大名”,形容名气很大。
但大名,为什么要用鼎鼎才配呢?最合理的解释,大概就是因为鼎,在中国文化和国人心目当中的分量太重了。
这几天,随着全球三大博物馆行业展会之一的“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简称“博博会”)在郑州开展,鼎鼎,又出了大名。
“博博会”的吉祥物就叫“鼎鼎”,寓意“鼎立中原”,设计灵感源自郑州出土的商代“杜岭方鼎二号鼎”。
吉祥物以青铜器绿锈色为主色调,既有历史纵深感又与“绿城”的别称相合。
“鼎鼎”身披飘带,飘带以黄河为原型,是对中华文明摇篮的礼赞。
河南文物的“家底儿”太厚了,仰韶彩陶器、商周青铜器、汉代石刻、历代名瓷、书画珍品……
能从众多强劲对手中脱颖而出,为厚重河南“代言”,“鼎鼎”凭啥呢?
2
若说到鼎与咱河南的渊源,那可是真的深。
鼎,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原地区裴李岗文化,算下来已经8000多岁了。
也就是说, 鼎始作于中原,中原地区也一直是鼎文化的核心区域。
最早的鼎是陶鼎,渑池仰韶村遗址、舞阳贾湖遗址、郑州大河村遗址等地就出土过不少。
铜鼎则是在陶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史记》有载:“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也。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鬺烹上帝鬼神。”
图/国家人文历史
这两句话不长,信息量不小。
“鬺烹”的意思就是烹煮。说明鼎最先是一种烹煮食物的食器。
先民们在罐、盆上加上三足,然后在足下烧火,鼎就是他们的锅。有个形容大户人家的词叫“钟鸣鼎食”,宅子太大,得敲钟才能告诉所有人饭点儿到了,吃饭的人太多,得用大鼎来炖肉烧汤。
“鬺烹上帝鬼神”,则展现出鼎的用途之变,即祭祀和宴飨。
简而言之,就是鼎由食器变为礼器。
这一变就让鼎从厨房走上了庙堂。
往大了说,鼎成为政治权力的象征。
你看黄帝、大禹是何许人?说明三皇五帝这一级别才有资格铸鼎。
《左传》记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这就把鼎和政权的统序联系起来。因此,后来的人们把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与“定鼎”同样有名的是“问鼎”。故事是这样的:
东周时期,楚庄王陈兵周定王的疆界之边,在雒水畔声言要“问鼎”。字面上的意思是想问问鼎的大小轻重,实际上就是要取周而自代之。
国力孱弱,周定王眼看“武斗”不行,只能派王孙满去劳军,进行“文斗”。
王孙满对楚王说“在德不在鼎。”意思是说天下有德者居之,你把鼎抱回家也没用。
楚王闹了个大红脸,恹恹而回。但此后,想问鼎的人却越来越多。
“问鼎中原”也就成为争霸天下的代名词。
图/上观新闻、上海博物馆
往小了说,鼎定尊卑,是身份的象征。
古时候的人使用东西的数量都有讲究,叫作礼制。
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
用错了就是逾制,是僭越,要治大罪的。
同时,鼎还是旌功记绩的礼器。
这在周代相当流行,铸鼎铭文主要就是为了歌功颂德。比现在送锦旗、发奖状都讲究。
那时候技术条件有限铭文不易,所以字不能太多。如西周晚期毛公鼎有铭文497字,绝对算是长文了。
图/文旅中国
如今,许多活动庆典或者开业仪式都会用到鼎状的摆件。其实就是这一礼俗在民间的延续。
3
“鼎鼎”的原型,大名叫杜岭方鼎二号鼎,又名兽面乳钉纹铜方鼎,是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
杜岭方鼎1974年出土于郑州张寨南街,离二七商圈、人民路商圈不远,如今可繁华。
出土时共一对,略大的一件被命名为杜岭一号鼎,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杜岭方鼎的出土,成为郑州作为商代都城的强有力的证明。
1959年,郭沫若在考察郑州商城遗址时猜测郑州有可能是商代都城,但当时并无考古发现佐证。
直到杜岭方鼎面世,才让郑州商城遗址逐渐走向“清晰”。
另外再“科普”两下,“华夏第一鼎”同样是在河南出土。
1987年,河南偃师县二里头遗址出土一件网格纹铜鼎,其年代距今约3500至3800年。
这是目前发现中国古代青铜器中时代最早的一件铜鼎,也是至今出土的二里头文化时期唯一一件铜鼎。
还有一个知名度最高、进入历史课本的鼎,也在河南出土。身世颇传奇。
1939年,安阳武官村,农民吴培文在地里挖到一个青色硬物。
好奇心驱使下,他一连深挖13米,挖出个大宝贝。
大铜槽,四条腿,槽上面还有两个粗把手,通体花纹密布。
当时正值抗战,这个大宝贝出土,闹得沸沸扬扬,惊动了日本人。
吴培文得到信儿,当机立断,连夜在自家马厩下挖了深洞,将宝贝再次掩埋。
乡亲们很给力,谁都没泄密,这才侥幸躲过日本人的搜查。
直到抗战胜利后,吴培元才将铜鼎挖出,送到南京。
这个大宝贝,就是咱们“国之重器”——商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鼎形制巨大,雄伟庄严,重832.84千克,是目前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
宅兹中国,鼎立中原。
用鼎来凸显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可谓恰如其分,实至名归。
看来,“鼎鼎”这个吉祥物,咱们真要好好顶一下。
图 / 聂冬晗
图/新华社
图/王铮
【 在 wangchh8 的大作中提到: 】
: 哎呀
: 蔡文姬没被曹贼玷污真是万幸呀
: 不过都是小人物
: ...................
--
FROM 120.229.22.*
爱打猎、爱喝酒、爱杀人、爱取男人的胆做药引子,唯独不爱女人。
辽穆宗耶律璟是一个暴虐残忍的皇帝,他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的长子,也就是因为这个长子身份,在辽太宗突然去世之后,稀里糊涂地做了皇帝。
耶律璟21岁做皇帝,要说正是精力旺盛的年纪,但他不喜欢过问国事,于是他设置了南院大王、北院大王两个职位,把国家大事都交给这两个部门处理;前几任皇帝喜欢打仗,耶律璟不喜欢,因此停止了南侵中原的步伐,自己也就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他想做什么呢?做了皇帝的人,大都喜欢搜罗天下美女,设三宫六院为自己所享受,但耶律璟不喜欢女人!
他的后宫只有一个萧皇后,还是在奶奶的强迫下娶的,他根本不去皇后那里,自己身边全是宦官,没有一个女子。
他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打猎、喝酒、睡觉上。只要兴致来了,耶律璟才不管什么季节,就带着人马出发了,杀不到动物,就杀人,他的侍从、游猎场的仆人,都是他猎杀的对象。
玩累了,就喝酒,喝了酒杀人,如此循环,闹腾一宿之后,白天上朝的时间用来睡觉,(倒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点像)因此,大臣们都偷偷地教她“睡王”。
其实,他在位时,国家一样有叛乱、有后周的觊觎,但这些都阻挡不了他喝酒。
在他认为的安乐生活中,十几年不知不觉也过去了,熬夜喝酒这样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了他身体的不适,也许还没有玩够,对生命他倒是很在乎,于是,下诏书广求延年益寿的妙方。
女巫肖古趁机向他献了一个“绝方”,其中的一味药是:男子的胆!
耶律璟每吃一副药,,就会杀一个强壮的男人,几年下来,好几百副药喝下去,就杀了好几百男人。
结果呢?他的身体并没有变好,反而变得更坏,他这才觉得肖古的药方是假的,于是就名人骑着马,活活踩死了肖古。
【 在 wangchh8 的大作中提到: 】
: 嘿,这就如蟾蜍版呐喊,唾沫横飞风靡全水木一样顶呀~
: 公众场合公示的动物性的苟合总能引起人类一种鄙夷的心情
--
FROM 120.2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