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民国知识分子的阶级立场
工程师治国的年代,恰恰是中国风气最务实最自由的时代,也是发展最快的时代。这些年的混乱现象,就是因为国考进去的大多是文科生,只会发明新名词
【 在 luckyllh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
: 现在我们整个社会和教育的理工技术偏好
: 只能说是一个特殊时期的产物
: ...................
--
FROM 111.192.96.*
我有个朋友圈,全部是在位的部委司局处长,文化程度基本都是研究生,山大浙大的文史哲。科学素养基本为0,说点稍微专业的就不懂了,这种人将来要上了高位,让人一忽悠一个准。他的智慧不足以决策,必须借助智囊团。
【 在 sunskysea 的大作中提到: 】
: 确实是体质问题 以前国有企业主导 国企和公务y之间好赖还是通的 起码在具体技术行业有很多从技术一线起来的人 这些人是能说的通的 现在有些行业部委的司长处长 可能就一直做政策研究
: 发自「今日水木 on PGT-AN00」
--
FROM 111.192.96.*
新世纪的领导人都是建国后培养的工程师,胡温朱。国考文科专业还是占多数,人数比例即使相当,你得想想高考里文科生才多少。
【 在 luckyllh 的大作中提到: 】
: 呵呵
: 那些工程师也不是现在培养的工程师
: 此外
: ...................
--
FROM 111.192.96.*
工信部,药监发改这种业务部委理工科比例大,一般沟通起来没问题。枪杆子刀把子人力群团之类,就是文科为主。
【 在 sunskysea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所了解的部门看 好多搞审批的毕业后就一直在搞审批 还能写文章发表 也是挺牛的 说不定就是几个企业帮攢一篇出来他负责发给杂志
: 发自「今日水木 on PGT-AN00」
--
FROM 111.192.96.*
我们大且掌握几乎所有资源,对知识的要求更高。他们只需要演讲就行。
【 在 luckyllh 的大作中提到: 】
: 真不多
: 文科也就是法学多
: 经管这都是文理兼收,全国来说理科比例更高
: ...................
--
FROM 111.192.96.*
过去就是这个通道
【 在 myheart2023 的大作中提到: 】
: 技术转管理还是很有优势的
: 比较全面
: 我们接触到的一些企业一把二把手
: ...................
--
FROM 111.192.96.*
不灌了,一遍遍的都是敏感词。一个网站搞成这样也不知道是谁的错
【 在 luckyllh 的大作中提到: 】
: 只是你以为的
: 美国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占gdp比例
: 不比我们低
--
FROM 111.192.96.*
能管好一个企业,一般管好一个地方也没太大压力
【 在 myheart2023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有些行业也是吧
: 不过我也基本上就了解我们自己的这一类企业
: 别的行当还真的不清楚
: ...................
--
FROM 111.192.96.*
不难学和没学过,不一样。没受过系统科学训练的人,水平一般堪忧
【 在 luckyllh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是基层经验
: 我们比较重视这个的
: 国外倒不太重视
: ...................
--
FROM 111.192.96.*
拍胸脯保证,拍脑袋决策,拍桌子定调,拍大腿后悔,拍屁股走人,外行领导的常态。专家拿两千块钱咨询费,大部分都是项目实施部门请的,只能修修补补。
【 在 addadd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说不了国家 只能想想自己单位类比
: 我感觉很多话 我们财务处 科技处(虽然我从来不认为他们有什么眼光素养啥的) 质管处的人都说过类似的 还给我们培训。他们更关注制度流程建设制度、过程管理、思想建设啥的。我或者我们部门的是没有本事或资源能去那些地方的,我们谈那些不合时宜,只能先当或者一直当工具人。能去那些地方的其实无所谓理工还是文科,这只是个教育背景而已。
: 置于没有深入专业背景做决策,这个也容易。找专家做咨询么,了解的信息全面准确,懂得社会运行和人性的基本规律,集体决策就行。
: ...................
--
FROM 111.1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