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杨振宁谈 造物者 我想是有的
年纪大了的时候 看见妙的东西多得不得了
而自己觉得能够把这东西贯彻地了解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自己退缩了一点
如果说这就是比较多有宗教感 我想这是一个正确的讲法
【 在 ying2021 的大作中提到: 】
:
--
FROM 221.196.97.*
人家自己说的
“宗教感”
不要自行替换好不好
【 在 hut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就是老杨老了变深刻了
: 思考起哲学问题了
:
--
FROM 221.196.97.*
嘻嘻 本版有一堆很好笑的人
一个框架体系拿来当万能的用
那个自以为是啊 嘿嘿
【 在 hut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那些鄙视哲学的自以为是的科学家
: 都应该看看这个视频
: 他们要是活到老杨这个年纪
: ...................
--
FROM 221.196.97.*
你倒数两句还可以更真一些
现在这个表述会让儒释道的人一眼看出破绽的
【 在 hut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说神学宗教学是哲学的分支之一
: 上帝在大部分哲学里面都是若隐若现的
: 稍微动点脑子
: ...................
--
FROM 221.196.97.*
并不是“要停止无止境的追寻”
而是在无止境的追寻里 到达了六识之外
破执了
破执了会有新的感受
因此而有了新的表述
就是儒释道的表述
【 在 hut 的大作中提到: 】
: 儒释道的人 呵呵
: 破绽 说啊
:
--
FROM 221.196.97.*
你描述的还是六识以内用大脑的状态
【 在 hut 的大作中提到: 】
: 儒释道的人 呵呵
: 破绽 说啊
:
--
FROM 221.196.97.*
我说的是迷信科学的高知们
【 在 hut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是那些所谓的教授们吧
: 其实他们就是技术工人
: 教授在我这里跟掏粪工人差不多
: ...................
--
FROM 221.196.97.*
对
这就是我说的为什么要用“宗教感”
不要用“哲学”
因为宗教本身是大成者证到了之后的事情
而通常学科意义上的搞哲学的人一般都不是证道者 而是思想家
【 在 hut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说的根本不是这个意思
: 我说的是
: 人的理性迫使人去追寻超出经验之外的原理
: ...................
--
FROM 221.196.97.*
在你能到达的集体共识里
你已经很真了
但是在比你觉知范围更大的人群里
也是有你没接触过的集体共识的
人数更少 但是仍然是有共识
你已经开始使用自己最经常使用的防御手段了
这就是个人边界
我先打住了 未来说不定有机会再聊
【 在 hut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一边说不要陷于一个框架里
: 你说的六识啊 大成啊
: 就是某个框架吧
: ...................
--
FROM 221.1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