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唠唠90年代上半段北方小镇赶会的情形
我们那叫赶圩,农历逢二、五、八
这几天会热闹些,接头表演倒是没有。
倒是有些稀奇摆摊:阉鸡的、帮人杀鸡杀鸭的、卖中草药,幸运的话还有些山货
【 在 dfsusb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现在也不知道所谓的“赶会”赶的是什么会,时间一般在夏天,每个镇为期10天左右。说是庙会吧,好像又没有传统庙会的那些内容。大概说说当时的情形吧。
: 1. 赶会是要占镇上最宽的一条大街的,我所在的县城只有十字交叉的两条大街,赶会占东西向的那条,赶会期间汽车是过不去的,好在当时县城一共也没几辆车。
: 2. 路两旁搭满了帆布棚子,棚子里卖衣服、卖布匹、卖日杂百货、卖拉面。当时还流行买布找裁缝做衣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棚子里摆着的一匹一匹的五颜六色布。
: ...................
--
FROM 112.96.194.*
也许我们那太旮旯地儿,人少交通不便,外地人不愿意去,所以没有一年一度的大规模赶会。
【 在 dfsusb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还是不太一样,你说的这种我们那叫赶集,逢369或者258,出摊的都是本地人。
: 我说的这种赶会规模很大,一年就一次,一次10天,基本都是外地商家来,各个镇走一圈基本一夏天就过去了。
--
FROM 112.96.194.*
前段时间去四川,很山旮旯的地儿,藏民居住地...
看到大家都在用抖音...
抖音热门神曲到处都是
一个互联网,大家都趋于大同
民族的很多东西逐渐要失去了...
我爸爸那一辈的,很多会山歌,到我们这一代,没一个人会了...
【 在 xiaoyuan01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这些基本都看不到了,20年的超高速发展物质文明是上来了
: 但一些落后的东西还余温尚存,特别是某些精神和认知层面,不知还需要多少年才可以同“发达国家”平起平坐
:
--
FROM 112.96.194.*
那些都有条件吧?
得是大项目吧
【 在 xiaoyuan01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些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是不是可以申请非遗阿
: 我看有些地区保护得挺好,还指定了非遗传承人啥的
:
--
FROM 112.96.194.*
说起来山歌,虽说现在有专门的节日,
也有在组织些活动,但都是老人了
年轻人基本不会,也不参加。。
【 在 xiaoyuan01 的大作中提到: 】
: 可能得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
:
--
FROM 112.96.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