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我觉得zf限制鸡娃的思路是对的
搞数学的人有些特立独行是很常见的,不止是中国如此。国外的数学研究者也经常如此,还有佩雷尔曼这样比较极端的例子(你可百度一下他)。
我想说的是,对于多数科研岗位来说,并不需要从小就以鸡娃的方式去专门培养,不妨尊重孩子的兴趣。偏重数学的科研岗位,确实需要从小打好基础。但是打数学研究的基础靠逼着刷题没多大意义,这样只是透支孩子的热情和精力。以前课题组里有个读博士的小孩,奥数全国第八,本科保送的北大数学系,但是到了博士阶段,喜欢睡觉和打游戏,已泯然众人矣。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这些其实很大量存在的,比如大城市里打工人家的孩子,厂矿企业里普通城市居民家庭里的孩子,从小不用刻意天然一直都是这样的,只不过你没有意识观察到他们。
: 但是上述这些和你所提到的在基础理论研究领域从小到大受到的熏陶和训练,还是有很大差别。举个例子,前阵子热炒的北大韦神,父亲数学教授,从小做数学竞赛题对他来说就是修车就是下棋就是旅游就是游戏,那么这样的人才具备你说的在原创领域有一定竞争力。
: 但同时,这样的人在我们看来,都有一定缺陷的,比如不会做饭啦不修边幅啦等等我们都能列举好多。因为每个人的时间每天都是24小时,时间分给了一部分,另一部分必然压缩,平均分配带来的就是平均能力和结果。
: ...................
--
FROM 218.67.192.*
不无裨益。
【 在 iqu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小时候玩过青蛙,昆虫,蚂蚁,各种玩法,算不算提前生物实验了
:
--
FROM 218.67.192.*
我觉得就是有很多不顾孩子想法的家长。天朝人普遍缺乏界限感,父母想支配子女生活的现象很普遍。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4.2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这些都是一些宣传概念上的东西,比如鸡娃和尊重兴趣等等,其实到了现实生活中,很少有那些不顾孩子成长规律鸡的家长,以及完全不尊重孩子兴趣独裁的家长,多数家长都会根据实际情况把握一个度,所以相对正常的孩子还是大多数。随着自家孩子的成长你会渐渐清晰这一点
: 你说的那个读博的小孩,奥数曾全国第八,但没有后劲。你在高校应该清楚,这样的孩子在没有奥数经历的孩子里面更普遍。人成年后不复年少时的兴趣爱好转专业的也很多。
: 我不知你是否有体会,就是这些年理工科学生的数学基础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
--
FROM 218.67.192.*
为啥我觉得现在的孩子没格局和追求呢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4.2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独生子女大部分宠溺的不行,孩子强烈反对的大人肯定就放弃了。这一代哪一个城市家庭的父母不以孩子开心快乐为天职啊,咱们小时候那会儿的父母有这个概念吗?
--
FROM 218.67.192.*
我还是反对应试教育。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您老总是用这种宏大和抽象的判断来总结,看哭了。。。
: 我觉得现在孩子的格局和追求,与我们这一代的格局和追求,在底层逻辑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导致彼此理解起来会有不小的困难。用大白话来说就是,人家有啥追求根本不会跟你交流,因为说了你可能不懂反而转过头来居高临下训斥他们,而训斥的理由在他们看来很幼稚可笑。。。
: 对了,我前面说那些,是基于您此前比较纠结的在重大原创领域有突破性贡献的人才该如何培养,所谈的一些看法,这部分人在任何时代和国家都是很小众的人群,所以不太适用你本贴中所论述的一般科研工作者培养路径。其实一般科研工作者培养我认为应试教育挺合适的,我前面也说过了。
--
FROM 218.67.192.*
简单说我希望本科生高年级和研究生有自学能力。给他几篇论文,他能自己研读,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自己找到中肯的参考文献把它搞懂。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应该对应试教育的理解很概念化。
: 我感觉目前即便是北京这样的城市,取消中高考改为美式的那种自主招生都是不具备条件的
--
FROM 218.67.192.*
虽然下总有对策,但上不会放弃出政策,这是博弈。
【 在 Choutos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你一直在强调这个社会应该是什么样的,没有从人性的角度考虑问题。正常讲,一个单位应该是提拔那些业务能力强威望高的人,可实际上更多比拼的是谁在领导面前更讨喜人缘更好的人,当然大部分时候这俩因素不矛盾。
: 小孩子也是这样,人家不聪敏,孩子自身对知识没兴趣的家长当然也希望孩子上清北上985,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更有竞争力。
--
FROM 218.67.192.*
我觉得天朝的高中生有自学能力的应该不多。按照目前对于“好老师”的要求,老师不讲明白透彻了,把“窍门”总结好了,是不好混的。
天朝的高分学生,有多少是这些应试好老师培养出来的,有多少是靠自己悟出来的?我需要的是后一类学生。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种自学能力本来应该是高中生就具备的,有想过为什么到了本科生甚至研究生还没有吗?
: 你把它们归因为应试教育带来的问题,其实我认为是数理化考试难度不够没有区分度带来的问题。也就是说你们招来的一些学生总分看上去很高,但实际上数理化分数并不高。或者说数理化考试太简单,具备能力的孩子考试成绩有可能比大量刷简单题以提高准确率的孩子成绩要低
:
--
FROM 218.67.192.*
这种能力是需要培养和磨炼的。如果从小到大的老师都“很好”,讲解细致入微,把“窍门”总结得井井有条,对于传授知识是和应试是好的,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我学习意识来说,未必好。
问题是,天朝是需要很多大中小学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假设应试教育出来的人到了大学也认真学习),但自主性和独立思考比较差的人?还是需要很多虽然知识掌握未必那么面面俱到,但比较有学习热情和独立思考意愿的人。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4.2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里提到的靠自己悟出来,应该有个过程吧?人不可能从生下来就有很强的这种能力,总要有一个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或者说从跟随别人学习到能自主学习的过程。比如你觉得导师给出了一个课题方向,学生自己查文献设计过程然后实行得出结论完成论文这些能力,通常在那个阶段培养并且在哪个阶段应该具备?比如结合你自身的经历是在哪个阶段?
--
FROM 117.10.160.*
我觉得现在zf的思路挺好,从中小学就压缩应试教育的空间,让那些悟性高的学生不至于被衡水模式的考试机器淹没。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4.2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问您的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以及如何培养的问题啊,您这泛泛而谈的道理都懂的
: 举个例子吧,您觉得刚生下来的孩子吃母乳或配方乳到断奶要多长时间呢?比如说需要一年,那么是不是刚生下来就给他尝试吃点辅食甚至大人吃的包子馒头,这样来锻炼呢?还是说等先吃纯乳,过几个月再慢慢添加易消化的辅食,再过一段时间再慢慢吃点成人食品。。。
:
--
FROM 60.2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