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少年锦时(转载)
今早骑车上班,出门晚了点,娃先走了。听见关门声赶紧加快了速度,骑到公交站的时候娃刚刚走到,跟她打了个招呼,她点点头,我就骑走了。
其实娃早就可以自己坐公交、地铁上课了,只是没有直观印象,感触不深。上周外出旅游,又翻出以前旅游的视频回顾,那个小小的、圆滚滚的、跑来跑去一刻不停的、叽里呱啦嘻嘻哈哈的小东西,什么时候就变成了如今亭亭玉立、惜字如金的样子。想起前一阵偶然听到了赵雷的《少年锦时》,app里找出来,挂上耳机,边骑边听。
30年前看《义不容情》,丁有健深夜里一个人看儿子小时候的视频,想还是有钱人好,能够记录时光。后来不再需要有钱人了,单反、ipad、手机,少年时的奢望向往,已经成了随处可见的普通手段。然而单反和ipad已经多年未用,手机里的视频,也停留在了几年前,好像觉得手机的屏幕,都已经装不下娃了。昨晚还跟娃说起,还有六年,她考上大学,就开始了离开我们的进程,从此渐行渐远。
是谁偷偷地,偷偷地,偷走了我们的,又来偷走娃的少年锦时。
--
修改:justff0 FROM 118.115.51.*
FROM 118.115.51.*
我擦,教授回这么快
【 在 shuhanmoon 的大作中提到: 】
: 再生一个!
:
--
FROM 118.115.51.*
教授威武,青史留名了。
【 在 shuhanmoo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在写一本专著
: 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
--
FROM 118.115.51.*
3058年,地球已经沦为丧尸和机器人的战场,少数碳基幸存者在战场夹缝中苟延残喘,捡拾一点必须的生存资料。某日他们辛苦挖掘出了一个包装完好的金属箱,打开后发现是几本书,作者栏“张教授”三个大字熠熠生辉,散发着人性的光芒,幸存者们纷纷膜拜,获得了继续生存下去的勇气。
【 在 shuhanmoon 的大作中提到: 】
: 天哪
: 写本书就青史留名了
: 现在出书的比狗都多
: ...................
--
FROM 118.115.51.*
两个娃感触没那么深,忙都忙不过来。所以教授说再生一个,确实是有道理的。
【 在 sherry2010 的大作中提到: 】
: 同感啊~
: 我家娃应该比你们小一岁,很多事也能独立干了
: 也长大了好多。
: ...................
--
FROM 118.115.51.*
是啊,这玩意上瘾
【 在 sherry2010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发现啊,你跟教授学坏了,也开始用 转载 了
--
FROM 118.115.51.*
嗯,而且热闹些,会冲淡这些无聊的情绪,充满生命力。
【 在 sherry2010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的,两个娃的感受很不一样。
: 每天都忙的不行~
:
--
FROM 118.115.51.*
对,要等最小的离巢,然后操心前面的恋爱、结婚、生子,循环能接续上,自身的寄托也可以分担在不同孩子的身上。相对来说会很充实。
【 在 sherry2010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确实,就有时候老二不在家的时候,我们三个在家,我就会觉得,如果没有老二,我们的生活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 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里开始慢慢安静下来。各忙各的。
: 因为老二的存在,家里就会很热闹。
: ...................
--
FROM 118.115.51.*
发出来我们学习
【 在 shuhanmoon 的大作中提到: 】
: 把我写的前言发给大家
: 请大家批评指正
:
--
FROM 118.115.51.*
教授大才,紧跟时代潮流啊,审美AI化?
【 在 shuhanmoon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这一章里,我们试着把抽象的批评和具体的操作结合起来,把“机制批判”转化为“机制设计”。我们发现,AIGC时代的感性生态,并不是一个不可改变的天命,而是一套由技术、制度、用户共同塑造的可调系统。只要抓住生成链条的关键节点,就有可能让它朝着更开放、更包容、更有深度的方向运转。
: 传播学的介入尤其重要。它提醒我们,感性并不是一片“自由流动的美学原野”,而是被各种媒介逻辑切割、组织、调度的结构性产物。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在制度设计上动真格——在推荐算法里设定多元化权重,在训练数据里扩充本土文化样本,在内容策展上主动为少数风格开辟空间。
: 中国美学的算法化表达,则是更长远的一步。这不仅是文化软实力的延伸,也是感性主权的重建。把意境、气韵、留白这些美学原则转译成算法语言,不是为了“输出一个风格”,而是为了让全球生成系统有多条感性通道,让不同文明的节奏和韵律都能在其中生长。
: ...................
--
FROM 118.1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