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日三省乎己
哦哦,忘了你们是小升初的这个特殊暑期了。
【 在 justff0 的大作中提到: 】
: 都还没分班呢,老师就是个监督作用。有答案的才能自己批改,没答案的娃搞不定。跟体育应该没啥关系,她也没啥体育天分,就是我喜欢就引导着她玩玩而已。粗心是娃妈的锅是显而易见的,家庭共识。
--
FROM 123.121.177.*
我儿子语文也不灵的,你这里的描述完全可以对标到我陪他做阅读理解的场景
你现实中凶不凶?这段描写我会想起我爹辅导我的场景了,我也是啥话不说大气都不敢出的听着。。。
【 在 justff0 的大作中提到: 】
: 学校卷省家长我也理解,但是我的段位显然超过这个层面了,包括写出错在哪里这些,都属于基操。另一个问题是即使孩子写了,她也并不一定理解。你儿子的情况不能拿来做普娃参考,不同资质的孩子面对的生态环境是截然不同的,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也不为过。
--
FROM 123.121.177.*
你们中考卷子是不是难度值比较高,数理满分的多么?
【 在 justff0 的大作中提到: 】
: 每年中考出来机构们都会发喜报,今年不同机构里有同样的前几名的学生,他们不只在外面学,还在好几个地方学,当然有些地方可能只是上个刷题班短期班什么的练手。反而是竞赛的还真不一定在外面学,学校应该会组织专门的教练团队,但是据我了解这是高中的情况了,初中好像所有人只有一个目的中考。当然有些奔着高中竞赛去的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
FROM 123.121.177.*
我觉得不凶吧。小时候拍过一次桌子,后来写了张纸条,娃不明白不是娃的问题,是爸爸的问题,贴到桌子上,慢慢平和了很多。现在虽然仍会有不切实际的希望,但是已经能够接受不同资质的孩子各自有他们本身的样子,前面也说了,只有所谓的粗心让我头痛。其实现在我认为习惯是决定不同孩子之间差距的因素,因为习惯会被时间叠加,而时间是无敌的。不过也正因为是习惯,所以很难改变。总之参与娃的成长也是自己成长的过程,包括源源不断的发现自己的理论创新、感觉到娃偶尔一点点的进步、反馈到自身的种种反思,这是很有意思的。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儿子语文也不灵的,你这里的描述完全可以对标到我陪他做阅读理解的场景
: 你现实中凶不凶?这段描写我会想起我爹辅导我的场景了,我也是啥话不说大气都不敢出的听着。。。
--
FROM 36.108.116.*
难度是变化的,比如今年就简单,650分以上的从去年不到200人飚到了700出头。单科成绩很难知道,不过从个别发喜报的机构看,机构学员数学满分在个位数,甚至一只手数的过来,物理也差不多,所以我觉得满分应该是很少的。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们中考卷子是不是难度值比较高,数理满分的多么?
--
FROM 36.108.116.*
那的确是相当温柔了
我感觉你对粗心还有习惯的理解有一些主流的既定概念了。
这么说吧,我孩直到高考也没能解决粗心的问题,虽然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攻坚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我感觉跟基因有关当然和后天的环境也有关,类似于智商,可以通过训练有比较大的改善,其实就是刷题,所谓读书百遍其意自现一个道理。熟能生巧熟能少错
习惯其实是能改变的,就看促使改变的环境压力是否足够和持续。举个例子比如从来不咋叠被子的农村男孩参军入伍,得学会叠豆腐块,那么此人复员以后是如何对待自己的被子的,我看到的例子是不叠被子的习惯被改变了
【 在 justff0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不凶吧。小时候拍过一次桌子,后来写了张纸条,娃不明白不是娃的问题,是爸爸的问题,贴到桌子上,慢慢平和了很多。现在虽然仍会有不切实际的希望,但是已经能够接受不同资质的孩子各自有他们本身的样子,前面也说了,只有所谓的粗心让我头痛。其实现在我认为习惯是决定不同孩子之间差距的因素,因为习惯会被时间叠加,而时间是无敌的。不过也正因为是习惯,所以很难改变。总之参与娃的成长也是自己成长的过程,包括源源不断的发现自己的理论创新、感觉到娃偶尔一点点的进步、反馈到自身的种种反思,这是很有意思的。
--
FROM 123.121.177.*
按说中高考成绩单科分数都是知道的吧,难道现在只能知道个总分了么。你们那儿总分满分是多少
【 在 justff0 的大作中提到: 】
: 难度是变化的,比如今年就简单,650分以上的从去年不到200人飚到了700出头。单科成绩很难知道,不过从个别发喜报的机构看,机构学员数学满分在个位数,甚至一只手数的过来,物理也差不多,所以我觉得满分应该是很少的。
--
FROM 123.121.177.*
你说的部队叠被子这个习惯是行为上的,这个相对好改变一些,但是自家孩子我反正下不去手这么训练。思维上的习惯很难,我当然相信可以改变,不然我还费啥劲。但是这个是需要长期潜移默化的持续影响,不知不觉的,我只是希望我能尽量缩短一点点这个过程,或者埋下点种子。
我也觉得刷题是解决粗心的一个办法,这几天刚做了个试验,学校作业几页题让她三天连做了三遍,第二遍的错误和第一遍不一样,总体少一些,第三遍就全对了。但是又总想找到有针对性的有效的题来刷,也不想过分刷,然后就停在这了。而且她做的题也不少,重复刷同样的题是否有意义也是个问题,毕竟目的是第一次就做对而不是刷几遍做对。实际上从这次试验来看,我反而觉得第一次就能做对,正是思考习惯、做题习惯的问题。而且对我娃来说,我一直觉得是注意力集中度的问题,用漫画里的话来说,叫危机感不足。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的确是相当温柔了
: 我感觉你对粗心还有习惯的理解有一些主流的既定概念了。
: 这么说吧,我孩直到高考也没能解决粗心的问题,虽然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攻坚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我感觉跟基因有关当然和后天的环境也有关,类似于智商,可以通过训练有比较大的改善,其实就是刷题,所谓读书百遍其意自现一个道理。熟能生巧熟能少错
: ...................
--
修改:justff0 FROM 36.108.116.*
FROM 36.108.116.*
考生当然会知道,但是没人去统计公布啊。总分有一分一段,这个会官方发布,这跟报志愿有关,单科没人管。满分好像是710。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按说中高考成绩单科分数都是知道的吧,难道现在只能知道个总分了么。你们那儿总分满分是多少
--
FROM 36.108.116.*
一般家长教不好自家孩子以及医不自医都是类似的道理,其实家里也不是好的学习场所,家是放松的地方。
刷题我的观点是刷难一些的题,然后降维打击,就是你得找到对你家娃的水平来说有些难度值的题,把它攻下来,然后容易一些的题不用刷就解决了,不用一遍遍刷她仅仅是粗心但会做的那些题
人在碰到艰巨和不容易达成的目标时,才会有危机感,注意力才会高度集中。。。
【 在 justff0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部队叠被子这个习惯是行为上的,这个相对好改变一些,但是自家孩子我反正下不去手这么训练。思维上的习惯很难,我当然相信可以改变,不然我还费啥劲。但是这个是需要长期潜移默化的持续影响,不知不觉的,我只是希望我能尽量缩短一点点这个过程,或者埋下点种子。
: 我也觉得刷题是解决粗心的一个办法,这几天刚做了个试验,学校作业几页题让她三天连做了三遍,第二遍的错误和第一遍不一样,总体少一些,第三遍就全对了。但是又总想找到有针对性的有效的题来刷,也不想过分刷,然后就停在这了。而且她做的题也不少,重复刷同样的题是否有意义也是个问题,毕竟目的是第一次就做对而不是刷几遍做对。实际上从这次试验来看,我反而觉得第一次就能做对,正是思考习惯、做题习惯的问题。而且对我娃来说,我一直觉得是注意力集中度的问题,用漫画里的话来说,叫危机感不足。
--
FROM 123.12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