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讨论一个话题:诗为什么会演进为词
如题。
有没有了解的?
--
FROM 106.120.127.*
唐朝的人唱歌,是唱的诗,还是唱的词?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存在演进一说,诗就是诗,词就是词,词相当于又开了一颗文化树,词最开始就是歌词,唱歌用的歌词。
--
FROM 106.120.127.*
谁先想到要进化的?李煜? 李煜算唐,还是算宋?
【 在 hut 的大作中提到: 】
: 诗的形式太拘泥了,对感情的表达有限制了
: 所以进化到词了
--
FROM 106.120.127.*
哦哦,你好有才啊!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诗能唱的,但是和词有本质区别,诗有五言有七言的,按照这个排列的话,差不多两个调就够用了。词主要是有词牌,一个词牌下的词调都是一样的,偶尔某个句子多一个字少一个字也可以,叫变调,比如浣溪沙就有很多变调。词主要是词牌名多,所以就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歌曲传下来了,现代歌曲中填词的概念还是沿袭古时候词牌的概念,即先有了调,就按照这个调的安排把每句填上,比如粤语歌曲有不少歌都是引进的日本的作品,按照人家的调先填的词。这是因为古人创作一首曲子很不容易,所以词牌就非常重要。
: 现代人作曲工具和软件比较多,所以一般还是先写好了词,再按照词里面表达的感情来谱上曲子。像渴望啊,红楼啊,三国啊,这些影视歌曲都是先看了戏,再写的词,然后才是旋律来表达出来。
--
FROM 106.120.127.*
哦哦,我都不知道,刚刚看了下
确实
那所以词,首先是有曲,然后填词,对吧。
所以词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发展。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李白都写过词的,比如他的清平乐
--
FROM 106.120.127.*
嗯,确实。
我记得有一首歌,叫 月满西楼 也挺好听。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王菲和邓丽君都唱过的明月几时有,是现代人重新谱的曲,水调歌头以前都是能唱的,放到现代旋律失传了,也可能现在的新曲和以前的版本某种意义上能重合一两句,这个曲子谱的还是很有水平的,听着很谐和,也很容易学。
--
FROM 106.120.127.*
汉乐府 我了解了一下,它本来好像是 乐工 的一个机构,专门唱歌啥的,所以说,汉朝的 汉乐府,本身就是 歌词,对吧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呀,词是起源于南北朝的,我的理解乐府诗可能是唐诗宋词的源头,一支演化为律诗和绝句,一支演化为各种定式词牌。
:
--
FROM 106.120.127.*
哈哈,我是不是听过?
我还挺喜欢这首歌的旋律的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啊,我唱过啊,被你说的我唱的最难听的一首。。
--
FROM 106.120.127.*
应该比较难唱出那种韵味,需要比较好的气息才行,破了就不好听了。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然,你不听我咋能知道这首最难听。。
--
FROM 106.120.127.*
嗯嗯,这么说来,有这么个意思,你这句话说的特别好 “好像天生就该那么写一样”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啊,李白的乐府诗就写的很好,比如将进酒,长歌行,带点叙事抒情的感觉,现在的童谣啊,还有江湖卖唱的数来宝啊,都有古乐府的影子,听着不吃力,诗随意转,行云流水般,好像天生就该那么写一样。
:
--
FROM 106.1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