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这篇科普总算让我看明白点儿了
知道是特性就行了
但真实的基本粒子如何 比如引力子还没发现
已经发现的这些粒子更深层的来源 以及运作规律 都还不清楚
在微观领域 目前人类的观测技术手段严重不足 为了找个希格斯玻色子 花费无数
所以量子力学是个半成品
而且我认为 在它“成品”之前 大概率就会被新理论取代了
【 在 katelina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看懂…
: 大概因为完全没基础
--
FROM 114.91.14.*
量子力学最大的问题就是还没能完美统一宏观和微观世界
除了专业人士 绝大多数的人和微观世界无关 所以量子力学没啥用!
【 在 katelina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的认识还停留在薛定谔的猫…
: 你们写的生动点 我继续学习
--
FROM 114.91.14.*
所以 我说的这几句话的摘要 算是和所有人都密切相关的
我们人类的身体 也是由无数费米子组成的!
只不过大部分的日常生理活动 是宏观的
但我猜测 其实还有很多比如和脑电波、灵魂、第六感、心灵感应之类的
本质是微观的量子的 只是目前还缺乏科学证据
【 在 katelina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啊 就很难建立空间概念
--
FROM 114.91.14.*
量子纠缠 在人体内的作用 或许将来会被验证
这个可以成为解释心灵感应乃至灵魂的一个理论基础
【 在 katelina 的大作中提到: 】
: 要是后边这段能被验证就厉害了
: 期待
--
FROM 114.91.14.*
这就是工具人和真正科学家的差距
第一要点就是质疑 科普一切的第一句话 就必须是质疑要科普的理论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有些拉真理大旗做虎皮的感觉。。。
: 首先科普文章质疑不是必备元素吧?
: 其次,我认为在无限接近真理的过程中,脚踏实地的取得点滴的进步,即便走错路和岔路,那也是正常的代价。即便你认为现在的理论今后被证明是错误的,但在现在还没有出现能将之推翻的,任何的尝试都是值得的,这就是科学精神
: ...................
--
FROM 114.91.14.*
我什么时候说你说的 我只是告诉你科普的核心是科普科学精神 也就是质疑
而具体的理论只是次要的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家幼儿园老师给小朋友讲1+1=2的时候,是如何先质疑的?
: 另外,我首帖也没说写这个科普文的是真正的科学家之类的判断吧?你是如何跳跃到这个的?
--
FROM 114.91.14.*
这句话有点我的style了!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你连这点力气都不愿花费的话,还是不要去问什么是量子纠缠这种问题了,不知道也蛮好
--
FROM 114.91.14.*
其他的都不缺 就缺这个
所以我对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不看好 未来3/50年 也不会有几个诺奖的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科学精神主要不是靠科普来的
: 就像你看包饺子的视频看得再熟练,真动手包的时候第一次也会笨手笨脚
: 科学精神除了质疑还有验证和传承,否则不成了怀疑一切打倒一切了么?
: ...................
--
FROM 114.91.14.*
在数据泛滥的年代 算法才是核心竞争力
所谓的很多专业 其实只要有基本的智商 随便学习个几个月就足够了
如果不行 说明智商不足
【 在 Myarmor 的大作中提到: 】
: 爬了下楼。
: 因为昨天老王在40说起这个,
: 我就顺手推荐了你这个帖。
: ...................
--
FROM 114.91.14.*
我推荐所有的科技工作者 认真看看约翰穆勒的论自由
大部分人对科学如何发展的认识 还不如几百年前的一个古人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倒是,缺质疑,也缺创新
--
FROM 114.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