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a
第二节 志向是否只限于最终目的?
有关第二节,我们讨论如下:
质疑
志向/intention似乎只限于最终(最后)目的。因为:
1.在普洛斯培(390~455/460年)的《语录》中说:「向上主呼号是心的志向。」但上主是人心的最终目的。所以,志向常是关于最终目的。
2.此外,按第一节释疑4.已说过的,志向是看目的为终点。但终点有最后的意义。所以,志向常是关于最终目的。
3.此外,正如志向与目的有关,享受也是一样。但享受常是关于最终目的,故志向亦然。
反之
按前面第一题第七节讲的,人类意志之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即幸福。若志向只限于最终目的,人的志向则不能彼此不同。但其实不然。
正解
我解答如下:前面第一节释疑4.说过,志向是以目的为意志行动之终点。在行动中,终点有两种:一种是最后定止之终点,即整个行动之终点;另一种是一中间点,是一部分行动的起点,另一部分行动的止点。例如,从甲经乙到丙的行动中,丙是最后终点;乙是止点,但不是最后的。关于二者皆能有志向。所以,虽然常是目的,但不必是最终目的。
notes
1质疑:向上主呼号是心的志向。
评论:的确,人在苦难或挫折中,易去思考人活着的意义并去寻求神,走向真理的路是窄的,瞎眼的也很多,因为人容易被动物本性(如食物、性)等迷惑,陷在罪中而不自知。神要拯救人,先是犹太人,再是希腊人,再是秦国人,直到地极。
2反之:人类意志之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即幸福。若志向只限于最终目的,人的志向则不能彼此不同。
3志向是以目的为意志行动之终点。在行动中,终点有两种:终点和中间点(止点)。
—
1提问:最终目的对我们有什么意义?不关心这个可以吗?
2人有终极目的是好的,生活更充满意义,或得到享受(幸福)生活;很多年轻学子因考上大学,变得没了目的,就会出现焦虑、苦闷等问题。信仰将带给我们活着的意义,也带来道德生活,而有道德的生活(或脱离恶)是有人性的生活,因此人是幸福的。
--
FROM 27.19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