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为什么鲁迅可以买北京西直门四合院呢?
鲁迅相当于大厂码农
现在大厂码农和没有编制的临时工图书管理员 收入差距也有30倍
【 在 wholeholes 的大作中提到: 】
: 到1916年3月后,鲁迅的工资已经稳定在300银圆每个月。
: 我记得图书馆管理员,1个月才10银元
:
--
FROM 221.232.135.*
那总归还是房价便宜
鲁迅的社会地位,无非相当于现在年薪百万而已
他一年的薪水就能买四合院,现在你拿一百万,别说四合院了,买个厕所都够呛
只能说明当时房地产业不发达,房子不值钱,说白了房子值钱的是地段,那会你从故宫出发骑自行车十几分钟都能看见菜地,地段毫无价值,房子的价值仅仅就是那一堆砖瓦的钱而已
现在你如果在青海小县城买个四合院(假设有) 也不需要一百万,就只是建筑费用
北京四合院贵的是地段,而鲁迅那会,北京的地段并不值钱
【 在 mondex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时鲁迅在北大的月薪为300大洋
: 同时还兼职在他校讲课,课时费四块大洋一课时
: 稿费每月也有数百元。
: ...................
--
FROM 221.232.135.*
shopping考取官费留法的费用是每月200大洋,其中四川省f补贴一半,自己家自筹一半
去了不到一年,官费就停发了,他爹也出事给不起另一半了
于是只好辍学打工,从此没有正经读过书
100银元在当时是很大一笔钱,即使放在法国也不少
兑换成法郎,足够法国底层老百姓生活一个月了
中国主要是吃亏在国际银价一直下跌,所以银本位汇率蒙受巨大损失
1美元兑换3银元,大家都知道亨利福特给工人涨工资的故事,时间是1914年,当时市价日薪2.5美元,福特翻倍开出5美元,也就是月薪达到100多美元,折合三百多近4百银元
换言之,鲁迅这个顶流,只相当于美国普通汽车工人的收入
怪不得80年代中国大学教授偷渡美国刷盘子,过了70多年,情况还是一样的
【 在 mopo 的大作中提到: 】
: 随便查了下,迅哥儿月薪300多大洋,10个月就够了,就算去掉开销20个月也够了,如果按现在的房价估算,500平1亿的话,相当于月薪1000万。。。
--
修改:animalrain FROM 221.232.135.*
FROM 221.232.135.*
所以啊 那些果粉做梦都想回到这个年代 老百姓都是文盲,果粉认识几个字,就可以轻松坐到高位,拿老百姓几十倍的工资 现在他们大学毕业 一个月挣的还不如装修师傅泥瓦工,心态崩了
无非是物以稀为贵罢了,我小时候汽车司机也是高薪职业,比一般人高五六倍收入 现在呢?
当时会开车的人很稀罕,现在大家都会开车也就不值钱了 一样道理,民国那会能当教授的人少
那会中国全国大学加起来才一二十所,一个大学一年才招几十个学生,你想想教授总共才多少人,
全国4亿人,教授总和可能不到400人
现在中国1000所大学,每个大学教授起码100人吧,总数至少10万人,总人口14亿,比例翻了多少倍?
所以高薪是建立在人少的基础上的,那会一个普通教授,跟现在院士一样稀少,现在院士一年赚上千万的也有
【 在 chenyu99999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个时候工薪阶层一个月也就2-3块大洋,民国时期的大学老师相对待遇是真高。
--
FROM 221.2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