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儿化音有个大概规律,只要是小的,矮的,需要矮化的,民间的,俗气的,随意的,大众的,就可以加儿化。
凡是高大的,庄重的,严肃的,皇家的,独特的,都不能加儿化。
比如东便门,西便门,广渠门,都是南城的小门,用于百姓出入。内九门都是皇家和官僚显贵,运粮,出征,班师回朝的就不能儿化。
还有,红庙儿,白庙儿指某个地名,就加儿化,如果专指寺庙就不能儿化,如城隍庙,土地庙。
长安街,西四大街,不加儿化,但南小街儿,宽街儿,这种市井小道就可以儿化。
天桥儿,杂耍卖艺的地方,儿化了市井气息立马展现出来了,但金水桥,航天桥,儿化了就怪怪的,人们也不会这么说。
儿化没有极其严谨的规律,只是人们经年累月形成的口音,大概是这么个习惯。
【 在 FangGu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发信人: Garter (稳稳的幸福), 信区: NewExpress
: 标 题: 北京的儿化音太神奇了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Sep 21 16:58:58 2023), 站内
: ...................
--
修改:ds1king FROM 222.130.158.*
FROM 222.13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