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圓球討論區的言論越來越成人限定,我嘗試告訴自己,那和我沒有關係,不過在被圓球新聞局找去喝咖啡後,我想我不能再漠視這個問題了。
好吧,Mihiro確實很可愛,我是說,她真的很可愛,但是,我想我還是用回歷史作主題比較好。
蕭規曹隨的活塞
漢惠文帝年間,蕭何去逝後,曹參繼任相國。上任的曹參終日飲酒作樂,朝臣上門也屢屢被勸酒,三巡下來後仍無機會開口規勸。惠文帝命任中大夫的曹窋回家問問父親,也吃了一頓排頭。終於在惠文帝的詢問下,曹參才解釋自己施行的黃老政治,也因此有了蕭規曹隨這句成語。
基本上,有沒有Larry Brown,活塞都是一個「沒有總冠軍,球季就算失敗」的隊伍,所以當長期和第一輪魔咒為伍的Flip Saunders接下教練之後,許多人都紛紛投下不信任票,除了Saunders很「帶賽」的消極理由外,更重要的是,Saunders並不是一個會「耳提面命」 - 這句成語在教練圈的解釋:拎著你的耳朵在你面前大吼 – 的教練,他的好人性格成了去年季中黯然離開灰狼的致命傷,而面對一票冠軍賽經驗比他豐富許多的球員,Saunders能否壓得住這一群新壞男孩,的確是一個大問號。
不過仔細想想,哪種情況稱之為「壓得住」?是用娃娃音對球員說:「乖~這樣不可以喔」,還是對著球員大吼:「好的教練帶你上天堂,不好的教練只會帶你上K房,跟你說了要聽沃克,聽沃克,聽沃克,你有沒有聽?你沒有嘛!你沒有聽那你打球幹麻呢?不要打了嘛!」
Saunders毫無疑問地選擇前者的林志,呃,曹參路線。實際上,經過蕭何調教後的活塞諸將,不管在球隊紀律還是球場認知上,都達到最嚴謹的狀態,就算偶爾發生小問題,也不用刻意高調處理,因為這種問題往往會在教練開口之前,球員之間就會先關門搞定。想當然爾,接管這樣一群自我要求極高的球員,Saunders確實不需要費盡心力去作什麼大幅度的改變,只要沿用以往的制度,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呃,至於沿用的制度中有沒有包括「冷凍Milicic」在內,那就看個人怎麼想了。
Saunders的溫和個性,讓他很快和活塞球員打成一片,戰績持續紅盤也加強了將帥彼此的信任。不過Saunders並非真的什麼事也不作,雖然說不上改變,但是Saunders在攻守兩端作的兩項調整,卻讓今年的活塞多了過往沒有的特殊武器,也讓他們有再次問鼎總冠軍的本錢。
首先Saunders給予活塞球員更多的攻擊彈性:Billups、Hamilton以及Prince分別創下個人生涯得分新高,而其中以Billups為最大受惠戶,在減少教條戰術執行,增加彈性後,Billups主導球隊攻勢的時間變多,助攻數也相對提升,到達生涯最高的八?八次。到目前為止,活塞的二十三場比賽中已經有七場有球員得超過三十分的紀錄,其中還包括一場Hamilton的四十分紀錄。而去年整季,包括季後賽在內,也不過九場而已。
要強調的是,無為而治看起來很好用,但前提是必須體系完整,運作良好的隊伍才有可能。在Rasheed Wallace的交易之後,包括今年球季在內,活塞已經連續三年擁有全聯盟最穩定的先發陣容;接連在Carlisle以及Brown時期打下的根基,讓活塞諸將的基本功、對彼此的了解以及比賽認知都非常扎實。所以就算Saunders改變Set Play與Motion的比例,活塞的創意仍舊衍伸自基礎(Creativity based on Fundamental),而不是雜亂無章的爛戰。
Brown和Saunders都同樣信奉防守,但是對於防守的演譯大不相同:Brown的防守守則第一條:當面對天份與速度遠超過你的對手時,適度用身體接觸阻擋對方;而Saunders則是把他在灰狼發揚光大的區域防守混入活塞的防守體系內,利用後衛騷擾禁區球員下球,讓活塞過往禁區偏小的死穴變得更難攻破。
和進攻一樣,Saunders能讓活塞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活用區域防守,完全是仰賴球員在Brown時代,甚至在Carlisle時期所打下的基礎。如果換作是拓荒者,Saunders恐怕要從第一課「移動你的腳底板」開始,更別提在二十三場比賽內現學現賣。
所以,活塞到目前為止的成功可以歸功於,過去四年打下的根基、Saunders的蕭規曹隨,以及適度的「Creativity based on Fundamental」
那,如果是「創意凌駕基礎」(Creativity Over Fundamental)呢?請看下面的故事。
苦命的蕭何
如果Saunders是曹參,Brown自然是當仁不讓的蕭何,但在他之前的Carlisle也是居功厥偉,功勞不下Brown。不過標題既然是「苦命的蕭何」,人數自然是越少越好。
到昨天輸給馬刺為止,尼克的戰績為六勝十八敗,七年來最差。
還記得,年輕時候練球,教練的罵聲常常傳來:「你是豬啊!」在往往還沒搞得清楚為何被罵之前,教練的罵聲又再響起,幾次下來,我幾乎自信心全失,不敢作任何事情,不敢切、不敢傳、不敢投。想當然爾,教練對我的評語也讓人不敢聽,我的比賽成績也讓人不敢看。
後來,我終於了解到自己的問題在哪裡:在外線接到球之後,我下意識會先運球準備切入,對手自然就全副準備要防止我切入或者伺機抄球,而當我再把球拿起來後,對方會馬上像餓虎撲羊般開始貼身防守已經不能再運球的我,於是隊友就必須要上前到無威脅性的位置去接應我的傳球,白白浪費許多進攻時間。
只是好玩的是,當時對於教練的做法認不認同?恩,不全然認同 – 儘管我認為他是對的。如果悶著頭打街頭籃球打法也可以讓我輸贏各半,為何要像罵廢物一樣地罵我?罵到我東也不會走,西也不會去。理由其實很簡單 – 因為這種街頭打法,終其一生,最多也只能讓你輸贏各半。而每一個球隊,都是以盡量贏為目標去邁進。
故事講完了,再回來對照尼克的問題,你應該會豁然開朗,尼克現在面臨的瓶頸在哪。
尼克過往幾年的表現,往往隨著特定球員的表現而暴起暴落,而球隊整體表現普遍乏善可陳,這就是創意凌駕基礎(Creativity Over Fundamental),打順手球時虎虎生風,但逆境時往往也提早放棄。的確,如果放手去打,再怎麼打也不至於比現在的六勝十八敗差,可是再好,也不可能有機會超過季後賽第二輪,更遑論東區冠軍、甚至問鼎總冠軍。而Brown現在作的,就是讓尼克球員全盤從基礎學起,把不必要的運球、不必要的過度防守、不必要的觀念一個個修整。
所以尼克球員現在面臨的,就是做這個也錯,做那個也錯,導致連原本是對的,也不敢做的尷尬情境。一個不知道自己在幹麻的球隊,勝多輸少也是意料中事。
千萬別誤會Brown在謀殺創意,的確,Brown有可能會遏制某些創意,但他的教條卻對球員的基礎有無比重要的影響。Saunders或許幫助活塞球員找回創意,但前提是活塞球員已經會篩去錯誤的決定,做出正確的選擇。尼克有許多充滿天份的球員:一個天下第一衛、一個被Thomas評論「他很像我」的板凳後衛、一個心臟特大顆的年輕中鋒,以及一個中規中矩的中前鋒等等不計其數的人才。他們常常會做很多有創意,但是稍有基礎的老球員都不會做的事情,而這些事情十有八九會變成無謂的失誤或犯規,也就是英文所說的Rookie Mistakes,and Silly Fouls。
Brown現在等於是和球員作觀念上的拔河。而尼克想要贏球,某一方就必須先低頭,接受對方的「灌輸」。過往的經驗告訴我們,Brown絕對不會是先低頭的那一個,所以尼克想要贏球,就看尼克球員什麼時候開始願意被洗腦了。
附贈一篇:我實在懶得在去開一篇新的戰國誌,因為標題真的好難想,我差點就要用「猜猜我幾歲」作為本期標題了。
- Artest的事件最近被炒的沸沸湯湯,最新的情節發展到男方說:「親愛的,我只是一時氣話,我還是想和你白頭偕老的。」而女方回答:「我一見你就討厭,再見你更傷心,你想留下來,我就跟你把命拼。」
- 聽說Welsh和Bird打算把整個交易的心路歷程拍攝下來,紀錄片片名將仿照韓國驚悚電影「親切的金子」,取名叫「吃了秤駝鐵了心的馬子」。
- 以上兩點都不是本段討論的重點。
在Artest的交易風波當中,有一個名字不斷被提及 – Al Harrington,一個曾經在年度第六人獎項角逐獲得第二名,卻在要求先發位置不果後,向球隊提出「賣我」要求的球員。在最近一連串的流言中,小歐先是提及他至今仍然與Harrington「過從甚密」,後者也多次表明「不反對」回到溜馬打球。
所以到這個時候,「寧為雞口?不為牛後」已經不足以形容態度180度大轉變的Harrington。正確的說法應該是,當初「自願性」下海的Harrington,在經過一年多歷練,讓原本就有的禁區單打以及跳投變得更加嫻熟,以及習得「從後場運球到前場後直接出手」的必殺絕招後,終於獲得「結構性」的成熟與成長,於是主動表態,願意回到前鋒位置依舊擁擠不堪的溜馬。
從Harrington的轉性當中,我們可以導出一個頗為牽強的結論 – NBA其實根本不需要什麼「發展聯盟」(Development League),因為光是「發展球隊」(Development Teams)就夠多了 – 拓荒者、黃蜂、山貓、老鷹、暴龍一字排開,哪個不具有保證上場時間、NBA等級對手「陪練」、起碼可以定期「評估」兩場比賽(或以上),方便就近觀察,以免染上惡習的好處?在發展聯盟只有九個NBA下放球員、而Marvin Williams、Gerald Green、Sebastian Telfair、Martell Webster、Travis Outlaw、Johan Petro、J.R. Smith、Louis Williams通通都還在NBA的時候,有誰可以告訴我,發展聯盟到底有沒有意義?
所以當灰狼的Ndudi Ebi說「我是NBA球員,不是發展聯盟球員」,並拒絕到發展聯盟打球的時候,我真的沒有責怪他的立場。
--
FROM 59.6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