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文·杜兰特不为人知的伟大进步,以及超级得分手们可能遭遇的迷途
由 张佳玮·信陵 发表在HoopChina·篮球场
http://www.HoopChina.com本文由4everpenny同学点播。
1
2007年2月1日,即凯文·杜兰特在德州理工大身上破记录的那天——37分、23个篮板——我做了以下笔记:
http://bbs.hoopchina.com/read.php?tid=161418
“进攻端,投篮出手点、手指感觉、出手速度和作为射手需要的跑位已经初具规模,速度、身高、协调性、节奏感极佳。突破时的护球、连贯性其实不算很好,但考虑到其身高已经不错了。反映快,意识敏锐。篮板意识好,臂长惊人。肩有些窄,但关系不大,也许反而对他投篮有益。
已经非常习惯于全场都用跳投来解决进攻,但强突和骗犯规能力还没怎么体现。内线动作有些单调。
防守端,步伐和重心扎得很稳。虽然步伐移动不算快——被人突了几个——但是因为臂长的缘故,可以离对方很远防突破,而不必担心对方直接投篮。防守没有力量优势的面筐者时好象没多大问题。步子横移有些慢,但跟对方前后移动时的节奏很好。”
那时节,他的优缺点都是如此明显。有关投篮,以及无球跑动制造投篮空间的技巧方面,他很完美;他的身高、臂长、跑动、协调性,都只会为他的投篮锦上添花。他的缺点同样明显:瘦得不合情理,作为外围选手,身材过高,以至于影响运球。
但是,对年轻人来说,缺点是美好的:缺点意味着可能性。这也是勒布朗的迷人之处:一个技巧远未完整的他已经能创下今时今日的成就,何况未来?
职业生涯的前四个月,情况不妙:他在一支动荡不安的队伍上,命中率堪堪在40%。如果只考虑他的身高,这个数据显然糟糕透顶。但是,许多人会忽略,在他的新秀季,有77场,他是以得分后卫出阵。足有74%的进攻是出自跳投。
赛季的最后两个月,他的命中率分别是:53%和46%。场均得分接近23分。
如果观看他的一年级录象,你会发现他犯的许多错误。投篮时机的选择很糟糕,持球切入禁区后找不到篮筐,运球摆脱对手很困难。最大的问题是,他似乎对NBA级别的补防准备不足。你经常会看见,他用一个漂亮的卷切或V切晃开了一个人,接球,准备起手时,却被另一个人追上了。
他的瘦使他缺乏对抗性。原先,在一个更慢、更矮小的环境打球,就像《摩登时代》里卓别林在一台运行缓慢的机器上拧螺丝。压力很小,他还可以别出心裁玩花样,甚至踩着舞步。但是,当机器加速、零件密集扑来时,他就手忙脚乱,最后还会被卷进机器里去……
2
许多时候,我们会拥有一些二轮出身的天才球员。他们成功了,便可以拿来讥笑那些错选了高位秀的孩子。但是,久而久之,你会发现,高位秀许多时候自有其道理。大体而言,如果能力对等,则高位新秀的心智总是稍微好一点点。
凯文·杜兰特就是如此。
在一支朝来夕往、人走茶凉、完全看不到未来的队伍里,他训练勤苦。他在大多数细节技术方面问题都不大,对技术的应用也信手拈来。所以,本季他的进步非常惊人。
很少人会注意到,他是本季联盟三分率第二,48%。
迄今为止,他所投进的三分球,100%来自队友助攻。你知道雷霆是这么一支队伍:沃特森只知道罚球线上日复一日试他那隔半小时进一个的跳投,威斯布鲁克在半场战还不够老到,球队又集体缺乏上好的掩护。而他是第一进攻手。你可以想象他的无球跑动、接球跳投有多么艰难。因为跑位的进步,他减少了那些自己走到死角、被包夹、强行运球干拔的份额。这样的进攻依然会出现,只是,他打得更自如轻松了。
他已经能够利用身体护球来制造投篮机会,在无球跑动方面格外聪明,各类切跑、接球后的调整和迅速出手,更是联盟摇摆人里的典范。三分线外48%,18英尺外的中远距离,除了罚球线左侧和底线外,也都准得令人悚栗。切入上篮,命中率也接近60%。
他的盲点,主要在禁区周边的近距离跳投。你知道:本季总命中率49%的勒布朗,在那一圈一共44投7中;本季总命中率40%的皮尔斯,在那一圈70投31中。
——明白了吧?这是属于背身小球大师们的地盘。
这就是他的现状:就摇摆人来说,外围投篮方面,他已经进化到足够漂亮了。接下来要处理的,是进入内线的问题。他的持球技巧、中近距离制造投篮空间的能力,都会经受考验。最需要锤炼的,就是他的对抗能力。
随着身体进化,你几乎可以想象他会变成一个怎样的选手。一个208公分、能在外围随意制造投篮空间并投中的选手,在对位慢的家伙时可以切入篮下,在对付矮的家伙时可以背身。
听上去有一些像加快版的诺维茨基吗?
依然是那句话:考虑到球队只有他、格林和威尔金斯可以投三分,考虑到沃特森和威斯布鲁克的分球很不精明,考虑到科林森本季跳投报废,队上最可靠的中投手是乔·史密斯,考虑到球队无论是掩护质量和递球都不过关,他,一个一半以上进攻依靠无球移动的射手,能够以46%的命中率和48%的三分率得到场均23分,这真是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3
如果成为超级得分手,那么,将来他会怎样呢?
超级摇摆人作为核心立队,而能够获得成功的队伍,屈指可数。以进总决赛为标准:科比的湖人,勒布朗的骑士,乔丹的公牛,J博士的费城,里克·巴里的勇士,哈夫利切克的凯尔特人……正常历史到此为止。
乔丹与科比的技巧全面度不必细表,J博士、巴里、勒布朗和哈夫利切克,都带有组织前锋的意味。翻阅70年代的史料,你会赫然发现POINT FOWARD这个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正是缀在1975年勇士队巴里的背上。
而伟大的纯得分手们,结果如何?伯纳德·金在纽约和首都从未成为帝王,威尔金斯一生的巅峰是和伯德对战,丹特利、阿圭利都没能作为核心成功过,英格利什只是随丹佛狂奔。马什本、格伦·罗宾逊们,同样扮演配角时居多。
纯得分手们大多有以下问题:需要持球,担任进攻终结点,无法策动进攻。为什么控卫和中锋被认为是重要的伟大位置?因为两者都是可以最直接影响进攻的位置。相比而言,纯得分手们杀伤力不及内线,如果不兼备控卫级的组织大局观,就只能是局部破坏了。
即,纯锋卫得分手作为核心的球队,成功的先例,非常,非常,非常罕见。
这是凯文·杜兰特真正的课题:理想的他,如果有迈克·米勒般空切后策动分球转移,或是特科格鲁那利用高位掩护后组织的能力,无疑是完美的。但迄今为止,他只是一个平淡的传球手,有好的意识,但远不够敏锐。距离控卫级的组织或使对手防守失衡的杀伤,都还相去甚远。因此,本季以来,他的表现很好,却对球队帮助不大。
许多时候,不只是风格决定命运,位置也决定命运。
对他来说,最积极的意义是:他还在大踏步提升(近5场平均27分),他的进攻技巧越来越完备,他的学习和适应能力很惊人。而且,比起联盟其他锋卫选手那华丽的持球攻击技巧,他的无球进攻能力弥足珍贵。这可以大大减少他成为球队毒瘤的机会,而且大大拓宽他未来的角色——比如,由于不怎么存在球权问题,他可以和其他球队核心共存。
毕竟他还只是一个缺点显然的未完成体。
也许我们还是太心急了点。这个世界恨不得在你一入联盟就兑现所有的期望,24岁就把王朝塑就把记录刷破……他有足够的时间磨练运球、熟悉防守、吃壮身躯、磨练技巧。他本季无人注意的伟大进步,仅仅发生在他离开大学一年零五个月之后,一个本该读大三还不许饮酒的男孩,现在场均23分而且是NBA第二准的远射手……毕竟他只有20岁,而已。
--
FROM 60.2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