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pwifs 发表在HoopChina·篮球场
http://nba.hoopchina.com上周我们在这个10强男系列的第四篇文章中,看到了很多在首轮低位被选中而如今仍活跃在球场上的球星。本周我们来看看NBA史上第23位的选秀情况,这次我们会更多地涉及一些历史人物。
10. Ervin Johnson – No. 23 in 1993
Johnson是历史上参加选秀时年龄最大的球员之一,1993-94赛季开始其菜鸟赛季时他已经26岁。他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在雄鹿队度过(1997-2003,以及2005-06年再度加盟),在那里他担任着球队的队长。他从未在任何一个赛季中得分上双,但有四个赛季中场均篮板超过7个,其中1996-97赛季效力黄蜂时拿下职业生涯最高的场均11.1篮板(这也是他唯一一次场均篮板过十)。他同时还在四个赛季里场均封盖超过1.5次,其中在1996-97赛季拿到生涯最高的场均2.8封盖。纵观其职业生涯,一共打了845场比赛,场均出场20.1分钟,贡献4.1分、6.1篮板、1.3封盖,命中率50%。他在场上从来不引人注意,却始终是一个不错的老将兼(更衣室)领袖,外加一个防守能力不俗的、稳健的板凳球员。
9. Greg Anderson – No. 23 in 1987
Anderson被马刺队选中并为之效力了两个赛季,而这也成为了他在NBA里表现最好的三个赛季中的两个。在新秀年里(当时他在打满大学四年后年届23岁),他每场出战24分钟,以场均11.7分、6.3篮板、1.5封盖和50%的命中率入选了新秀第一阵容。在第二个赛季中他的数据提升到13.7分、8.2篮板、1.2断球和1.2封盖。他另外一次场均得分上双是在1991-92赛季作为掘金队的一员时,拿到11.5分外加职业生涯最高的11.5个篮板(该赛季中他的场均篮板排在联盟第三)。除此之外他仅有一次场均得分和篮板都过7。在职业生涯总计的680场比赛中,他场均仅出战20.6分钟,拿下7.3分、6.2篮板和0.9封盖。如果将其折算到36分钟,他的数据将成为场均12.7分、10.9篮板和1.5封盖;然而由于受困于犯规、伤病以及医疗条件的不足,这一上场时间永远也不可能成真。他五次随队进入季候赛(包括了4支不同的球队),但平均每场季候赛只打16分钟,拿到4.5分、4.1篮板。在新秀赛季的参加的三场季候赛中他场均有12.7分和7.0篮板。不幸的是,其职业生涯并未就此步步登高,而是很大程度上证明了在这个选秀的低顺位中天才球员是多么的稀少,因此他在这个位置上(被选中)是不无道理的。
8. Bobby Jackson – No. 23 in 1997
如果说Jackson的职业生涯有什么值得圈点的话,他可称是个不错的板凳球员吧。仅仅在新秀赛季中,他才在大部分比赛里占据了先发位置,在出场的68场里先发53场,出场时间为职业生涯最高的场均30分钟,拿下11.6分、4.4篮板、5.7助攻和1.5断球,并借此以掘金队球员的身份入选了新秀第二阵容。从那以后,他连续三年里的登场时间都很有限。不过从2001-02赛季开始他每个赛季都有场均得分上双的表现,直至今年,他场均得分才回落到7分。在之前的连续6个赛季中,他每场上24分钟,得到12.4分、3.3篮板、2.5助攻和接近1次的抢断,投篮命中率42.6%(这要高于他职业生涯平均的41.9%的命中率)。他标志性的一个赛季是2002-03赛季,作为国王阵中一员,他场均出战28分钟,攻下职业生涯最高的15.2分,外加3.7篮板、3.1助攻和1.2断球,荣膺最佳第六人奖项。在每支效力过的球队中,他都是替补席上的头号后卫——起码也是“头号”之一——但他总是受困于伤病,这妨害到了他的场上作用。另外一个影响其球场表现的因素是,他其实更适合担当得分后卫的角色,但他的身材过于矮小(6尺1寸,185磅)以至无法成为先发二号位的当然人选。他至今打了653场比赛,场均在22.5分钟内贡献10.0分、3.2篮板、2.7助攻和1.0断球。
7. Wesley Person – No. 23 in 1994
Person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三分球能力,而凭借这一手他一进联盟就出人头地。职业生涯里他场均投中1.6个三分,命中率达到41.8%——这在历史上已经可以排到第8位——这是在其每场出战的28分钟里完成的。在他的前5个赛季中,场均得分都达到两位数,另外在职业生涯末期也有两个赛季中场均得分上双。他表现最好的两个赛季都是在骑士队度过。1997-98赛季他场均14.7分,另外在39分钟的出场时间里有职业生涯最高的4.4篮板、2.3助攻1.6断球和0.6封盖,投篮命中率46%,三分命中率达到43%。在2001-02赛季,同样是效力骑士队,他场均有职业生涯最高的15.1分,另有3.8篮板、2.2助攻、1.0断球和0.5封盖,投篮命中率同样是生涯最高的49.5%,三分命中率则为44.4%。在个人总共11个赛季里,有5个赛季他的三分命中率排入联盟前10位。在他参加的733场常规赛中,场均11.2分、3.3篮板和1.7助攻。他同时也有两次非常不错的季候赛表现,但球队两次都在首轮就出局。1995-96赛季的4场季候赛里,他场均出战45分钟以上,拿下14.3分、5.8篮板。随后一年,他在5场季候赛中场均有15.6分和6.6篮板,三分线外33投14中。能够在如此低的顺位上选到一位有如此一技之长的球员,永远都不会是什么坏事。
6. Brian Taylor – No. 23 in 1972
尽管被NBA在选秀大会上选中,Taylor的前四个职业赛季却是在ABA中度过,在那里他跟随Julius Erving拿下了一次总冠军。其后一年(1976-77)他以25岁之身进军NBA。他在坎萨斯国王队中立刻展现了自己的作用,场均在35分钟时间里以50%的命中率拿到17.0分,外加3.3篮板、4.4助攻和2.8断球,由此在当年防守第二阵容中占得一席之地。随着时间的流逝,Taylor越来越少地出现在得分后卫的位置上,转而更多地出任控位。他在NBA效力的6个赛季中有5季场均得分上双;其中在1978-79他加盟快船队的首个赛季里,他只出场了20次,每场仅仅打10分钟(这也是他唯一一个场均上场时间少于28.9分钟的赛季)。尽管在个人的最后两个赛季里每场仅仅只有10分进帐,他的助攻却分别达到了5.5和5.6次。他的组织能力、投篮能力、以及出色的防守功力,帮助他成为一个堪称出色但还谈不上伟大的全能球员。在参加的330场NBA赛事中,他场均有12.3分、2.4篮板、4.5助攻和1.8抢断。
5. Terry Tyler – No. 23 in 1978
Tyler是个异类分子:以6尺7身高出任锋卫球员,却在职业生涯前半段中扮演着联盟最好的盖帽手之一的角色。在他的前5个赛季里,他的场均封盖从未低于2次,场均断球也仅有一季中少于一次。但不知道是为什么,他从未享受过最佳防守阵容成员的荣誉,不过他还是在新秀赛季里,凭借在场均31分钟中攫取的12.9分、7.9篮板外加1.1助攻、1.3断球和2.5封盖、以及48%的命中率,入选了新秀第一阵容。在上述个人前5个赛季中,他均效力于底特律,场均出战30分钟,有12.1分、7.0篮板、1.6助攻、1.2断球和2.3封盖进帐,命中率为49.6%。同样值得一提的是,他从新秀赛季(1978-79)到1984-85赛季之间,每个赛季都打满82场常规赛,连续7年中从未缺席一场。在1986-87赛季他又再度重演这一幕,。不过,撇除他的前5个赛季外,其后他单季的场均出场时间再未超过24分钟,而他的场均数据也因此受到了影响。直到事业生涯结束,他总共出战871场比赛,每场在25分钟里贡献出10.2分、5.4篮板、1.2助攻、0.9断球和1.5封盖。他的季候赛经历十分有限。在1985年的季候赛中,他出战9场,场均登场19.9分钟,拿到13.3分,抓下4.4篮板,命中率为49%。
4. Tayshaun Prince – No. 23 in 2002
在肯塔基大学(Kentucky)打满4年后,Prince在2002年被活塞选中,其后他在自己出战的比赛中仅仅只有39场是作为替补身份登场。尽管在大学时是个出色的得分手,他在底特律却是凭自己顽强的防守而赢得了出场时间。如今他被认为是全联盟最出色的防守球员之一,连续三年入选联盟防守第二阵容——考虑到他在竞争第一阵容时所面对的前锋位置上的对手:Tim Duncan, Kevin Garnett, Bruce Bowen, Shawn Marion, Andrei Kirilenko等一长串名字,防守第二阵容的名号并非是对其的贬低。在我印象里Prince最棒的一次防守是在2004年东区决赛中,在第四节的关键时刻,从球场另一头回追Reggie Miller并将其上篮扇出界外,而Miller当时以为自己已经可以一马平川地完成一次快攻了。那个赛季里底特律拿到了总冠军。在度过场均仅仅10分钟外加3分进帐的新秀赛季后,Prince在他的第二年里飞速跃升到场均出战30分钟以上,攻下10分和4.8篮板。而他在其后至今的三个半赛季里表现更是堪称杰出,并且不仅限于防守端——他在进攻端同样能做出稳定的贡献。尽管只是球队进攻时的第四选择,他场均仍有14.1分、4.9篮板和2.8助攻。他的投篮命中率也不赖,职业生涯平均有46.4%,三分线外则有36.8%。如今27岁的他才刚刚进入自己的高峰期,随着活塞队核心球员(尤其是Billups和Wallace)的老去,他对球队的贡献将会有增无减。
3. A.C. Green – No. 23 in 1985
我必须用一项非凡的成绩来开始关于Green的这一段:在他效力联盟的16个赛季里,他仅仅缺席了3场常规赛。16年!而这3场缺席都发生在他的第二个赛季中,在此之后他连续出赛1192场,成为了NBA的一项纪录。他的前8个赛季都效力湖人队,其中6个赛季的篮板球数为全队最高,同时也有6个赛季中场均得分上双。离开湖人后,他又在之后的两个赛季里场均得分上双,然后成为了一个游走各队、时而先发时而替补、场均登场时间徘徊在17-32分钟之间的球员。他在8个赛季中场均篮板超过8个,其中三个赛季里超过了9个。同时他还在另两个赛季中分别达到每场7.8个和7.9个篮板。1990年他入选全明星,那一年他场均12.9分、8.7篮板。在那之前的一年中,他被选为联盟防守第二阵容的成员。他的防守能力从未在数据上反映出来(他的场均封盖仅在一个赛季中达到1次以上,另有4个赛季里他的场均抢断达到1.1次,而这也是其职业生涯的最高数据了),而更多地体现在卡位上,因此数据在这里会让人产生误解。他在参加的1278场常规赛中先发832场(出场总数排在史上第17位),职业生涯场均9.6分、7.4篮板、1.1助攻,命中率为49.4%(他有七个赛季里命中率超过50%)。他同时参加了13次季候赛(其中在个人前11个赛季中全部杀进季候赛),在总计出战的153场季候赛里每场打27分钟,贡献8.6分和7.1篮板,并跟随湖人队在1987、1988和2000(他再度加盟湖人时)三夺总冠军。
2. World B. Free – No. 23 in 1975
你能相信这家伙直到第二轮第5位才被选中吗?除了拥有NBA史上最酷的名字之一以外,他同时也是一个极有天赋的后卫。职业生涯中他有6次跻身联盟场均得分榜前10位,其中两次仅次于George Gervin而名列第二位。他有6个赛季的罚球命中数排联盟前十,还有三个赛季中三分球命中数排前十位——这也显示出了他的多才多艺。他在个人第四个赛季加盟快船队后蜕变成了一个明星。他的场均得分从第三个赛季的15.7分上升到第四个赛季的28.8分,命中率达到48%。同时他在那个赛季中场均还有3.9篮板和4.4助攻进帐,但却未能入选全明星。他唯一的全明星之旅发生在之后的一个赛季中,他场均攻下生涯最高的30.2分,外加3.5篮板和4.2助攻。此后的6个赛季中他的场均得分也维持在22分以上,并且直到个人倒数第二个赛季年满35岁之前,他仅有一个赛季中场均助攻低于4次;而在其最后一个赛季中由于充当不太出场的板凳球员,其场均数据也低于上述的指标。在1978-1986的8年间,他参加了583场比赛,场均取下华丽的数据:24.8分、3.1篮板、4.4助攻和1.2抢断,投篮命中率达到45.8%。他职业生涯总计886场比赛的场均数据则为20.3分、2.7篮板、3.7助攻和1.0断球。
1. Alex English – No. 23 in 1976
在第二轮成功偷到Free的之后一年,English(的选秀经历)则更能被称作神偷之举:尽管在大四赛季有着场均22.6分和10.3篮板的成绩,这个名人堂球员却在第二轮第6顺位才被挑中。在他最初效力雄鹿的两个赛季里出场机会并不多,但随后在第三年转投印第安纳之后,他的场均得分跃升到16分。而在其第四个赛季刚过半时,他又被交易到掘金队,以此换取George McGinnis——此人两年后就在联盟中销声匿迹。而众所周知,English则踏上了成为掘金队史上最伟大球员之一的道路,他的2号球衣最终在球队中退役。在此后效力丹佛的9年里,这位高产的得分手的场均得分从未低于23.8分。在那些年头中,他场均贡献26.9分、5.7篮板和4.6助攻。这段时间中他七度入选全明星,其中最后一次是在1988-89赛季,35岁的他场均仍有26.5分、4.0篮板和4.7助攻的表现。其职业生涯中有三个赛季的场均得分超过28分。另外有8个赛季里,这个6尺7的摇摆人的场均篮板超过5个——其中4个赛季中超过7个——另外还在8个赛季里场均助攻超过4次。这些数据看起来与他获得的荣誉并不相称(三次入选联盟第二阵容,而那时还不评选第三阵容),但你得考虑到他在锋卫线上面对的竞争对手:Larry Bird, Bernard King, George Gervin, Julius Erving, Michael Jordan, Dominique Wilkins,这些还只是那个时代值得铭记的一大串名字中的一部分。但他的名人堂资格是毋庸质疑的,因为他在生涯的1193场常规赛里场均有21.5分、5.5篮板、3.6助攻,命中率达到50.7%;并且在参加的65场季候赛中也有场均24.4分、5.5篮板和4.3助攻。
--
FROM 211.99.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