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pwifs 发表在HoopChina·篮球场
http://nba.hoopchina.com据我收到的线报,上周的榜单被大家认为是非常吸引人的。随着我们越来越接近乐透区(的顺位),如果球队总经理们的工作干得不赖的话,这份榜单将会一周比一周更引人入胜,不是吗?哦,情况可能没这么顺利。我们依然会看到名人堂级的球员滑落到低于其实力的顺位,同样的我们也会见到过早被选中的球员,这些人a)或者是永远兑现不了自己的潜力,b)又或者是真的拥有一段精彩的职业生涯。
本周我们有两位名人堂成员,一位联盟中顶尖的总经理,以及,依余之陋见,这项运动历史上最华丽的解说员之一。
读者们的评论来得越来越频繁,我对此总是持欢迎的态度并会一一回复。我希望这一评论数的增长同时也意味着读者群的增长。对我而言这是一个有趣的系列主题,同时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10. Flynn Robinson – No. 18 in 1965
别被某些网站上关于“Flynn是在第15位被选中”的言论所迷惑;在那个年代NBA有所谓“本地选秀”(territorial picks)的政策,球队可以放弃自己的首轮选秀权,以此获得权利来挑选一名本地的球员。在1965年,第一轮中有三支球队行使了本地选秀,而某些网站在讨论选秀顺位时没有将其考虑在内。Flynn实际上是在1965年的第18顺位被选中的。他的NBA职业生涯并不算长,但他在第2、3、4个年头里表现很不错。第二年时,这个6尺1的后卫场均拿下15.7分、3.6篮板、2.9助攻。接下去一年里他的数据上升到20.0分、3.7篮板、4.5助攻。随后,在1969-70赛季,他以场均21.8分、3.2篮板、5.5助攻的成绩入选全明星。那一年中他的89.8%的罚球命中率也领跑于全联盟。此后他的场上光芒逐渐退散,但投射能力并未失去。接下去的两年中他场均数据分别为:19.3分钟里拿下13.3分,以及15.7分钟里拿下9.9分。终其职业生涯,他共出战494场,场均在23.4分钟里拿下14.5分、2.6篮板、3.1助攻,罚球命中率达到84.9%。他同时也是1972年夺冠的那支湖人队阵中的一员。
9. Dave Corzine – No. 18 in 1978
Corzine是个朴实的大个子,职业生涯中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里担当首发,并且只要在场上就能发光发热。尽管从未入选全明星,也从未获得任何个人奖项,但他总是有着不错的球场表现和效率。他表现最好的一季是1982-83赛季效力公牛时,场均取得生涯最高的14.0分和8.7篮板,外加1.3封盖以及49.7%的命中率。生涯13个赛季中,有5个赛季的场均得分上双,7个赛季中拿下场均6个以上的篮板外加一次以上的封盖。在24岁到31岁之间,他的数据都相当稳定,出场639次,场均在27.7分钟里贡献10.4分、7.0篮板、2.0助攻、0.5断球和1.2封盖,投篮命中率达到49%,罚球命中率为75%。他职业生涯的数据为:出战891场,场均在23.3分钟里拿下8.5分、5.9篮板、1.7助攻、1.0封盖,投篮命中率48.4%。
8. Theo Ratliff – No. 18 in 1995
恐怕在如今的NBA中,当你听到Theo Ratliff 这个名字时,所会想到的仅仅是他的到期合同在去年夏天Kevin Garnett大交易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并且对这个过去多个赛季中曾表现出众、如今却是因伤修养的日子多过上场打球的日子的家伙不再抱有期望。而人们容易忘记的是,在巅峰期时,他是联盟最优秀的封盖手之一。从1997到2003-04之间的7个赛季里,他共出战408场,场均在31分钟里拿到10.1分、7.2篮板和3.2封盖。他曾7次跻身联盟赛季盖帽榜前10位,其中三次拿下盖帽王头衔。这样的威摄力帮助他在1999和20004两度入选联盟防守第二阵容,并且在2001年入选全明星。他生涯中场均得分最高为12.4分,场均篮板最高8.3个(另外还有4个赛季中的场均篮板超过7个),场均封盖最高为3.6次。他在自己的前10个赛季中有6个赛季拿到场均3次以上的封盖。如今,作为活塞队的一员,他正追寻着一直与其无缘的冠军荣誉。在迄今出场的691场比赛中,他场均在27.3分钟里贡献8.0分、6.2篮板和2.7封盖。
7. Vern Fleming – No. 18 in 1984
Fleming职业生涯前11个赛季效力于步行者队,而其最后的一个赛季则在新泽西度过。他在新秀季一加入联盟就成为一个多产的球员,场均在31分钟里拿到14.1分、4.0篮板、3.1助攻和1.2抢断。身高6尺5的他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双能卫,但之后5个赛季里他在印第安纳阵中承担起了组织进攻的责任。他个人的前7个赛季的表现堪称高效而稳定。在他所打的前549场比赛中,场均在32.7分钟里拿到13.6分、4.1篮板、5.9助攻、1.2断球,投篮命中率为51%,罚球命中率77%。在那段时间里,他在除开新秀季以外的赛季中场均助攻都不低于5次,场均篮板也仅有一季低于3.9个,场均得分从未低于12分,投篮命中率同样也只在新秀赛季里才低于50%。但对他而言不幸的是,他仅仅参与了37场季候赛,而不管是个人还是所在的球队都在季候赛中乏善可陈。他职业生涯共出战893场常规赛,场均登场27.7分钟,拿到11.3分、3.4篮板、4.8助攻、1.0断球,投篮命中率49.8%。
6. David West – No. 18 in 2003
West(在选秀大会上)的顺位一路滑落到第18位——那届选秀大会如今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新秀阵容之一——因为他被贴上了那令人忧虑的“不三不四”的标签。这意味着,尽管有着6尺9的身高,但他看起来在NBA中并不能像他在大学时那样担当大前锋并在低位发挥威力,而同时他也不具备足够的外线实力来担任小前锋。实际上人们从不相信他的实力足以在NBA中找到一席之地,尽管他在大四赛季中场均拿下接近20分10板的成绩(大学生涯场均17分10板)。但黄蜂队对他抱有信心,而他也回报给球队梦幻般的表现,如今已达到全明星级的水平。他在联盟中的上场时间逐年递增,得分和篮板也逐年递增。看到这一趋势了吗?你觉得我们已经见识到他的最佳表现了吗?很难确认这一点,但我并不认为有什么理由会阻止他继续进步,尤其是考虑到他在Chris Paul身边打球。今年是他担任球队先发大前锋的第三个年头,这三年来他场均分别有17.1分/7.4篮板、18.3分/8.2篮板、以及19.7分/9.0篮板。明年他也许能加入20-10俱乐部。他的效率也很高,生涯投篮命中率达到48.3%,罚球命中率81.2%。他今年场均1.3的封盖甚至也达到了生涯最高,而这一切都是在一支联盟顶尖的球队中取得的成绩。
5. B.J. Armstrong – No. 18 in 1989
Armstrong随同公牛队在1991、92、93年三夺总冠军。作为一个主要的替补球员,他在前两次(夺冠过程的)季候赛征途中场均分别出场16分钟和19分钟,并在最后一次夺冠时以先发身份场均出战33分钟,拿下11.4分、3.3助攻和1次抢断。他在NBA中打了11个赛季,其中7个赛季效力公牛。他在出任先发的4年里表现相当稳健,场均贡献13.4分、2.1篮板、4.0助攻、0.9抢断,投篮命中率48%,三分命中率45%,罚球命中率86%。他在1994年入选全明星(当年效力于没有MJ的公牛),那年他场均有14.8分,外加2.1篮板、3.9助攻和1.0断球。他共出战了747场常规赛,职业生涯自始至终都拥有惊人的效率,仅有两个赛季中三分命中率低于40%(其中4个赛季跻身联盟三分命中率前10位),仅有三个赛季的投篮命中率低于46.8%,也仅有三个赛季的罚球命中率低于85%。其职业生涯42.4%的三分命中率排在史上第7位。他的数据与你想像中全明星球员的数据相比也许并不出挑,但他在场上的影响力超出了数据的范畴,这正是他能够在一支冠军球队担纲主力的原因所在。
4. Ricky Pierce – No. 18 in 1982
Ricky Pierce在NBA打了17个年头,辗转8支不同的俱乐部,但他最成功的岁月来自效力雄鹿队时。他是个梦幻般的得分手,球队板凳席上随时待命的微波炉,两度赢得最佳第六人奖项(1987,1990)。在其中的第一次(1987),他场均登场31分钟,以53.4%的命中率拿下19.5分,外加3.4篮板和1.8助攻。第二次得奖时,他场均出战29分钟,以51%的命中率攻下惊人的23分(生涯最高),外加2.8篮板和2.3助攻。接下去一个赛季中他也差点蝉联这一奖项(最终Detlef Schrempf赢得最佳第六人),场均在27.8分钟里拿到20.5分、2.4篮板和2.2助攻,这一年中他入选了全明星。此后一年他在西雅图担任先发,场均有21.7分,罚球命中率达到生涯最高的91.6%。他的高峰期维持了7个赛季(在他27-33岁之间),此间他出战483场(仅有187场为首发),场均在29.3分钟里拿下19.6分、2.7篮板、2.3助攻、0.9断球,投篮命中率50.3%,罚球命中率88.2%。他曾7次跻身联盟罚球命中率前10位,生涯平均87.5%的罚球命中率排在历史第13位。他12次随队杀进季候赛,其中5次场均得分超过15分,9次得分上双。在参加的97场季候赛中,他场均出战27分钟,拿下14.9分、2.4篮板和1.9助攻。在总计969场常规赛中,他场均登场24.4分钟,拿到14.9分、2.4篮板和1.9助攻,投篮命中率49.3%。
3. Mark Jackson – No. 18 in 1987
Jackson同样在NBA效力了17个赛季,但他比Pierce多打了300场比赛。令我着迷的是,Jackson在他生涯的前15年中都几乎稳坐先发主力的位子,直到他的倒数第二个赛季效力犹他时为止,而他那时已37岁。Jackson是个纯控位,尽管他也能得分(个人前9个赛季中有6季的场均得分上双),但他更为人所知的是其捏合场上队友的能力。他从来不是一个伟大的射手(生涯投篮命中率44.7%,三分命中率33.2%),但已经足以吸引防守队员的注意力,从而有助于他完成传球。他曾有两个赛季的场均助攻上双,另有7个赛季中场均助攻超过8次,还有5个赛季中场均助攻超过5次。同时他在14个赛季中有11个赛季的场均断球超过1次。他在新秀年以场均13.6分、4.8篮板、10.6助攻、2.5断球的杰出表现夺得最佳新秀头衔。第二个赛季他入选全明星,场均拿下生涯最高的16.9分,外加4.7篮板、8.6助攻和1.9断球。我习惯于评价一名球员巅峰期的表现,但对于Jackson你很难去断定(他的巅峰期在哪里),因为他在个人前15个赛季中,仅有1季的场均出场时间少于27分钟。但还是让我们来看看他的前14个赛季里、35岁之前的表现,因为这段时间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在此期间他出战1090场,其中先发1007场,场均在31.7分钟里攻下10.4分、4.0篮板、8.4助攻和1.3抢断。对于一名NBA的控位而言这是相当稳定而成功的表现。在他的131场季候赛征程中也不乏成功之作——尽管算不上很多。1999-2000赛季他随同印第安纳步行者杀进总决赛,最后败给处于三连冠时代起点的湖人队。
2. Calvin Murphy – No. 18 in 1970
Murphy只有5尺9、165磅,却成功地凭借其灵活性在NBA里砍下了将近18,000分。我认为正是他的身材使得他迟至第二轮首位才被选中,尽管他在大学三年里场均有33分进帐。虽然有着那样(矮小)的身材,Murphy却不是一个纯控位。他有两个赛季中场均助攻超过7次,而除此之外,他的赛季场均助攻从未达到5次以上。但他却几乎能在任何人面前得分,而这一点从他一进入联盟起就展露无疑,他在新秀年就以场均24.6分钟里拿到15.8分的成绩入选新秀第一阵容。尽管在个人前10个赛季里有5个赛季的场均得分超过20,他却只在1979年入选了全明星阵容。他同样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具有破坏性的防守者,能利用其敏捷性来抑制对位球员。他表现最好的阶段在1973-74和1979-80赛季之间。这段时间里他参加了557场比赛,场均拿到20.5分、2.2篮板、5.1助攻和1.7抢断。他的投篮命中率也达到49.6%——这对于他的身材而言实在是难能可贵,并且罚球命中率达到89.8%。他生涯中的罚球命中率达到89.2%,排在历史第5位。1980-81赛季他创造了连续罚中78球的纪录(之后只有3人超越这一纪录)。那一赛季中他的罚球命中率达到95.8%,这是NBA单赛季罚球命中率的纪录。他职业生涯始终效力于火箭队(最初被圣迭戈火箭队选中,然后在第二个赛季中随队搬迁到休斯敦),他为队出战了51场季候赛,场均拿到18.5分和4.2助攻。他率队在1980-81赛季打进总决赛,离登顶仅一步之遥。他出战了1002场常规赛,场均拿下17.9分、2.1篮板、4.4助攻和1.5断球。
1. Joe Dumars – No. 18 in 1985
Dumas全部的14年职业生涯都在底特律活塞度过,并且是球队在80年末到90年代初期取得成功——其中包括89年和90年的两连冠——的关键人物之一。1989年他获得总决赛MVP,季候赛中场均有17.6分、2.6篮板、5.6助攻,在总决赛中有场均27.3分进帐。他是个6尺3的全能后卫。他能得分(连续7年中场均得分超过17分)、传球(在全部14个赛季中,有11个赛季的场均助攻超过4次)以及防守。实际上,防守正是其职业生涯中的金字招牌。尽管身高要矮了3寸,但他在季候赛中多次成功盯防Jordan,从而令Jordan把他称为NBA中面对过的最好的防守者。事实上他比大多数对位球员都要矮小,因为他在大多数时间里出任得分后卫,直到1994年Isaiah Thomas退役为止。他表现最好的一段时间是从1988-89到1994-95赛季之间。在这7个赛季中他场均有19.6分、2.3篮板、4.9助攻和1.0断球,投篮命中率46.6%,三分命中率38.1%,罚球命中率84.3%。Dumars六度入选全明星(1990-93,1995,1997),四度入选防守第一阵容(1989,1990,1992,1993),还在1991年入选防守第二阵容(也就是说他连续4年跻身联盟防守最好的4名后卫之列),1993年入选联盟第二阵容(当年场均拿下生涯最高的23.5分),两次入选联盟第三阵容(1990,1991),并在1985-86年入选新秀第一阵容。他同时也在1996年获得联盟首个体育精神奖,而此奖项之后也被命名为“Joe Dumars杯”。他在2006年入选名人堂。
--
FROM 211.99.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