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归去来兮!
文/特约记者 张圣军
CUBA历史上运气最差的球队是哪支?是年年打进八强,却从未晋级总决赛的太原理工大学,还是两次在总决赛中遭遇黑色五分钟,与总冠军失之交臂的浙江大学?比起从来没有踏进过八强门槛的清华大学,他们已经走得够远的了。2006年,清华大学将再次参加CUBA联赛,这一次,他们能改变宿命吗?
2006年7月24日中午,当清华大学男篮的队员们提着行李走进昆明海埂训练基地的运动员宿舍时,站在大厅入口处的中国民航大学男篮主教练郑军倒吸了一口冷气,“清华从哪招的队员啊,条件真好!”
黄云龙跟在队员后面,不时和迎面走来的大学教练打着招呼,当年的篮坛名将,现在仍然是这支球队里面最引人注目的人。
而在参加这次CUBA夏令营的教练中,和黄云龙握手次数最多的可能就是郑军了。作为同一赛区的竞争对手,两支队伍曾经在CUBA赛场上多次交手,最近的一次是2004年3月,在第六届CUBA联赛东北区半决赛中,当时的夺标热门清华男篮以6分之差不敌民航学院,连续第四次无缘全国八强赛。之后清华迫于形势转战大超联赛,并以原班人马夺得当年的大超亚军,2005年11月,就在第二届大超联赛揭幕前夕,清华宣布退出大超,由于错过了第八届CUBA联赛北京预选赛,清华回归CUBA的时间表推迟了一年。
“黄指导,你们成绩那么好,怎么不打大超了啊?”郑军不解地问道,黄云龙摊开双手,眉开眼笑地说,“学校决定的事情,我照办就是,这不向你们学习来了吗?”
此次海埂之行,黄云龙看重的就是有8支CUBA队伍参加的夏季集训。冲击CUBA八强,这个6年前设定的目标,这个曾经充满悲剧色彩的命题,让这支球队时刻“痛并快乐着”。
八强怪圈
张寰宇永远忘不了2004年3月27日的夜晚,黑龙江大学体育馆里,一场残酷的PK让清华将士的满腔热血瞬间冷却。那本来应该是一个美妙的夜晚,看台上坐满了他的FANS,父母、亲戚朋友、中学校友都来到了CUBA的比赛现场,就连年迈的爷爷奶奶也专门从齐齐哈尔赶到哈尔滨,坐在球队席后面数着孙子投进了几个球,现场的气氛让这个一年前从哈尔滨九中毕业的清华小将颇有几分“衣锦还乡”的感觉。
清华男篮有足够的信心和实力击败民航学院,算上之前的小组赛,两队在CUBA联赛中交手三次,清华一场未失,而只要拿下这场半决赛,清华就将改写连续三年无缘CUBA八强的历史,为了防止队员轻敌懈怠,赛前黄云龙一再强调全队要调整好心态,戒骄戒躁,稳扎稳打,但他最担心的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
民航学院既没有对战术做出特别的调整,也没有试图在气势上压倒对手,他们专注而有耐心,在掌控比赛节奏、把握进攻时机方面,表现出了清华男篮所不具备的沉稳和老练,首节以24比18领先,这样的开局让很多人感到意外,从第二节开始,双方展开激烈的对攻,清华凭借出色的身体素质和积极的拼抢使局面有所改观,被球迷称做“科比”的摇摆人刘子秋和拿过高中联赛MVP的二中锋赵南展现出一流的个人攻击能力,但民航学院的内线组合——中锋秦聪和大前锋修涛表现更加抢眼,全场比赛两人联手拿下58分、18个篮板。
从第三节开始,双方各有四名队员被相继罚下,在关键的第四节,赵南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将分差缩小到3分,但此时黄云龙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感到不解的决定——换下赵南,形势再次发生变化,尽管最后两分钟民航学院已是强弩之末,但此时的清华男篮已无力发起冲刺,重新回到场上的赵南只打了一个回合就五犯离场,比赛在双方的板凳混战中收场,最终,此前4战全胜的清华军团以82比86不敌民航学院,止步第六届CUBA联赛东北区半决赛,进军全国八强的梦想再次破灭。
张寰宇是全队唯一一个打满40分钟的队员,他得到了个人新秀赛季的单场最高分——16分,对他来说,那场比赛有太多值得回味的细节和片段,最难忘的是比赛结束后用球衣捂住脸放声痛哭的队友,站在场地里面足足沉默了5分钟的主教练黄云龙,以及比赛结束后爷爷奶奶安慰他的一句话,“这场输了,明天赢回来就好了!”
张寰宇说,不懂篮球的奶奶怎么也想不明白,赢了五场球,只输了一场的清华男篮怎么就被淘汰了呢?而黄云龙苦苦思考的则是,为什么清华就过不了八强这个门槛呢?
第二天中午,李群在哈尔滨办婚礼,大宴宾朋,黄云龙也在邀请之列。下午四点,当他带着几分醉意赶到体育馆的时候,清华男篮和河北建筑工程学院队的三四名决赛还剩3分钟开打,黄云龙进场后做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把主力中锋李丛从首发名单中拿掉,直到中场休息的时候,他才瞟了一眼李丛,示意他“上去投几个篮”,看到身高2米的李丛漫不经心地从自己身边溜达着走到篮下,带着明显的抵触情绪扔了几个球,黄云龙脸色铁青,眉头紧拧,他想骂一句粗口,但最后还是忍住了。
“我嗓子都喊哑了,有些人就是无动于衷,没办法,这个队必须得整顿一下了,”当天晚上,黄云龙又一次借酒浇愁,在他面前坐着的是清华体育部副主任吴跃健,这个赛季,从主管领导到学校师生,都对球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值,就这样两手空空地回去,黄云龙感觉压力很大,“国家队都能进世界前八,清华就进不了CUBA八强,我就不信这个邪!”黄云龙重重地放下酒杯,掷地有声。
两年前,黄云龙的前任,清华男篮历史上第一位外聘专业教练董志权也说过同样的话。而要完整的追溯清华男篮冲击CUBA八强的历史,则要从四年前说起。
2000年3月,清华大学首次把男篮列为重点建设的“A类”运动队,加大招生力度,改善训练条件,完善运动员学籍管理办法,聘请前八一女篮主教练、国家女篮教练员董志权担任主教练,在推出一系列配套措施之后,清华男篮提出了“三年打进CUBA八强”的目标。
“那时候CUBA联赛已经举办了两届,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多清华校友都很关心这个比赛,电话打到校领导那里,希望能在CUBA看到清华男篮的身影。因为清华篮球是有传统的,60年代清华男篮曾经打赢过全国10省市的青年队,那时候不要说比赛,就是平常男篮训练,都有很多学生拿着小马扎去看的。后来因为大学生比赛弄虚作假成风,清华就逐渐把篮球当成一般性的群体项目了,”一位长期在清华工作的教练员这样解释清华启动“男篮复兴计划”的背景,“后来校领导就这个事专门做了批示,责成体育部组建高水平队,力争打好CUBA比赛,至于三年进前八的目标,是体育部根据队伍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学校并没有下达硬性的指标和任务。”
组队第一年,清华男篮就一鸣惊人,在2000年11月举行的第三届CUBA联赛北京预选赛中,清华战胜了称雄京城10余年的人大男篮,以北京市冠军的身份昂首进军分区赛。当时的东北赛区是四个大区里面参赛队伍整体实力最强的一个,在冰天雪地的长春,首次出征的清华小将表现不俗,小组赛连克东道主东北师大、河南大学、南开大学,半决赛仅以3分之差负于老牌劲旅山东科大,离全国八强只差一步。
如果一个高考考生只差3分没被录取,再复读一年的话上线把握有多大?对清华男篮来说,第一年的“摸底考试”让全队上下信心倍增。次年,清华男篮蝉联北京预选赛冠军,为了增加进八强的安全系数,清华大学考虑到了地利、人和的外部因素,他们主动提出承办第四届CUBA联赛东北区比赛。从小组赛到交叉赛第一轮,清华男篮顺风顺水地连胜4场,平均每场净胜对手42分,谁也没有想到,这支阵容整齐、训练有素的队伍会在半决赛意外失手,当天大约有4000多名清华师生到场观战,从未见过这等大场面的清华男篮明显不适应场上的气氛,在有备而来的东北师大队面前,队员情绪急躁,动作变形,投篮次数比对手多出26次,命中率仅有32%,反以13分之差告负,第二次被挡在八强门外。
2002年3月,因未能就薪资待遇问题与校方达成一致,董志权在执教未满三年的情况下提前解约,投靠奥神俱乐部,前国手黄云龙接掌清华男篮帅印,随之而来的是队伍人员结构的大调整,董志权时代的队员,除李丛和陈峰仍然担当主力,大部分遭到弃用。这次重组使队中产生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第五届CUBA联赛清华仍然杀入了东北区半决赛,并以3分之差负于当年的黑马河北工程学院队,但队员们更象是一群有勇无谋的斗士,相互之间的信任程度、配合默契程度都不够,比赛结束后李丛和后卫周翔宇甚至因为最后一个三分球应该由谁来投的问题当场发生争执,给人的感觉是这支队伍内部存在很多的问题和隐患。一年后,当球队再次重蹈覆辙,兵败哈尔滨,黄云龙终于下定决心全盘整顿。
执教清华的前两年,如果说大多数队员如黄云龙所言,还没有完全理解篮球这项运动的规律,那么黄云龙本人也在摸索如何调教好一支大学球队的规律,抛开技术问题,优越感强、凝聚力差、爱出风头、骄傲浮躁、缺少韧劲、不敢承担责任,这些个性特征都是球队打不了硬仗的原因,”人家都说我的队员好,我就纳闷了,我怎么就没看出他们哪点好来呢?”有一次跟记者闲聊的时候,黄云龙半开玩笑地说。
黄云龙意识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从作风和纪律抓起。”你觉得自己很牛是吗,那国家队怎么没调你呢?”黄云龙经常这样向队员发问,言外之意是别在我面前翘尾巴,我在国家队待的时间比你们练球的时间都长。除此之外,经常挂在他嘴边的另外一句话是,”要想把球打好,先要学会做人。”在纪律要求方面,黄云龙从前骂得多,罚得少,现在,凡不服从指挥、不遵守队规队纪、达不到训练要求的一律”量刑施罚”,李丛和陈峰的离队让每个队员都看到了他治理球队的魄力和决心。
就在黄云龙准备率领清华男篮第五次冲击CUBA八强的时候,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做出的一项决定改变了球队的运行轨迹。
见好就收
2004年6月,由大体协和中国篮协共同主办的首届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正式创立,在总共16所院校的参赛名单上,清华大学赫然在列。
最初清华并无意更弦易辙,尽管CUBA联赛的“八强怪圈”已在队员们心里蒙上一层阴影,但大超联赛向专业运动员敞开大门,与CUBA提出的建立小学-中学-大学-职业队“金字塔型”篮球人才培养体系的主张背道而驰,对坚持自主培养高水平学生运动员的清华来说也是一个原则性的分歧。一位知情者透露了当时清华校方的三点顾虑,“清华一开始就不想参加大超,理由有三个,第一,我们所有的队员都是从中学上来的,学校没有招收专业运动员的政策和指标,除非你是世界冠军,因此从我们的人员结构来说,不具备打大超的实力;第二,全国大运会上关于运动员资格问题的争议就很多,我们对雇佣军,冒名大学生这一类的现象有所顾忌;第三,我们没有专项经费,没有足够的财力去打这个比赛。”
但在主办方的诚意邀请和大力动员之下,清华最终还是搭上了大超联赛的末班车,“后来校领导针对此事做出了一个批示,大概的意思是参加大超联赛,但只打一届,用通俗的话说就是‘给面子,不恋战’”。
当年大超联赛的16支参赛队中,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体工队、俱乐部二线乃至一线队伍成建制转移或挂靠,一类是学生运动员为主,吸收少量青年队球员,只有清华男篮是清一色的学生军。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支“近视眼”最多的球队,竟然一路创关夺隘,夺得全国亚军。
“那个赛季对清华男篮的锻炼价值非常大,从没有信心到树立信心,从打进季后赛就算超额完成任务,到与总冠军擦肩而过,队员们从技战术、心理素质到意志品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整个赛季清华校方只拨给球队25000元经费,这些钱打CUBA联赛刚好够用,但对于全程采取主客场制的大超联赛来说,就只能是杯水车薪了。为了省钱,清华男篮9次出征客场,坐的都是火车,即便这样,加上主办方补贴的9万元,清华体育部才把主场接待费和外出比赛的开支结清。在拥挤的车厢里,身材高大的队员们蜷曲着身子躺在窄小的床位上,脑子里还在想着第二天的比赛。同甘共苦的经历让这支曾经各行其是的球队空前团结。
常规赛结束后,清华男篮获得了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选拔赛的资格,他们又一次扬名立万,战胜人民大学、湖南大学和广东工大三支劲旅,以冠军身份获得组队权。2005年8月,黄云龙率领由6名清华队员入选的中国大运男篮代表队出征土耳其,在总共有26支队伍参加的比赛中,最终取得第14名。
对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媒体的关注程度一向不高,除了获得百米金牌的清华田径队员胡凯被树立为“清华模式”的代言人,并在社会上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其他项目只有零星的消息见报,男篮更不用说,第14名的成绩不要说媒体不感冒,就连拥有600多名高水平运动员的清华大学都不拿着当回事。
直到大运男篮抵达北京的前一天,清华团委才决定派车接机,并赶制了欢庆横幅,此前主事人的反应是,“这个成绩不是很理想,接机就不用了吧!”
一周之后,学校为参加大运会的清华健儿开了一个庆功宴,算是肯定和鼓励。事后很多人问起黄云龙发了多少奖金,他的回答令人愕然,“王义夫拿雅典奥运会金牌时,也是清华的学生,你问他拿了多少奖金?一分钱都没有,这就是清华的方式,喜欢这个事你就干,不喜欢就走人,不要提条件。”
清华最终兑现了他们的承诺,2005年11月,就在第二届大超联赛开幕前夕,清华男篮正式退出联赛,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第八届CUBA联赛北京预选赛已经开打,北科大、北交大分获冠亚军。次年3月的CUBA分区赛,他们双双被淘汰。而此时的清华男篮正面临着“无赛可打”的境地。
对于清华男篮退出大超的举动,很多人表示不解。是见好就收还是另有隐情?各方对此都三缄其口。之后一度传闻清华将参加全国青年联赛,但这个消息最后也没有得到证实,而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清华开始向CUBA靠拢了。
2006年元旦,首届CBA-CUBA青年篮球四强对抗赛在武汉举行,黄云龙悄然一人来到比赛现场,证实了清华将参加下届CUBA联赛的消息。
这期间,清华代表北京参加了在印尼举行的雅加达友好城市邀请赛,并在比赛中战胜了马来西亚国家队、马尼拉远东大学队以及印尼当地的两支职业队,获得冠军。有意思的是,马来西亚国家队主教练,澳大利亚人莱斯特·布里安在输球之后说,“我有两名主力在中国打CUBA,不然不会输给你们的。”
布里安提到的两个人就是华侨大学男篮的后卫古加尼和中锋陈利伟,很多人把华大男篮四年之内三夺CUBA联赛总冠军的头功记在他俩身上,事实上,华侨大学最有威胁的球员即不是古加尼,也不是陈利伟,而是黄云龙的小老乡——陈荣仁,这个身高只有1.86米的福建小将具备了一名优秀前锋的所有特点和主宰比赛的能力,而当年第一个找到他的就是黄云龙。
“我问他高考能考多少分,他说,也就一百多分吧,我一听心就凉了半截,”黄云龙叹了口气说。在跟队练了一星期,问清楚学校的招生政策之后,陈荣仁最终决定报考更有把握的华侨大学。
“球学”之路
清华从来不愁招不到好学生,但要想招一个打球好,学习成绩又说的过去的学生运动员,并不是一件很容易办到的事情。
2000年以前,清华男篮还是学校的B类队,也就是说只能在重点线基础上降50分录取运动员,那时的主力队员像周宏峰了、张乐等人,读的是工科专业,而且还能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保送读研,但说到球技,就和高水平这三个字不沾边了,董志权刚接手球队的时候,挨骂最多的就是身高2.03米的中锋张乐了。
“不用他吧,长了个2米多的个子放着不用,有点可惜,用他吧,一点意识没有,脑子都用到学习上去了,打球是不灵了!”
男篮升格为A类队后,录取分数一下直降200分,招生政策更加优惠,专项测试合格的考生只需考到300分左右,就可以被录取为高水平运动员,即便如此,对一些从小接受系统训练的小孩来说还是有些困难。2001年董志权从北京体育师范学院竞技体校招来的李丛,从一所职业高中选中的刘子秋,都是在专项过关以后就开始闭门苦读,才考够录取分数的。现在清华每年在高水平运动员专项测试之前,都要先进行一次语文、数学、外语三科的摸底考试,调查了解考生的真实文化水平,凡选中的小孩,签定预录意向书之后,高考之前一律停止训练,复习功课。
“我们每年只有3-4个名额,假如纳入计划了,因考分不够录取不了,等于白白浪费名额,这对球队是一个损失。”清华大学助理教练李波说。
按照教育部2005年新出台的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办法,每所试点院校每年招收高水平运动员总人数不超过当年国家核定的该校当年招生总人数的1%,考生文化成绩要求达到当地本科第二批次录取分数线,少数体育专项测试成绩特别突出的考生,文化成绩可下调到二本线的60%,但该类考生不超过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总数的30%。以清华为例,每年本科招生3600人,可以招收36名高水平运动员,其中按二本线60%录取的不超过10~8人,而清华目前有男篮、田径、跳水、射击等6个A类队,这11个招生名额可以说十分宝贵。
2005年初,回到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校执教的董志权向李波透露了一个消息,长春11中有个叫刘晓宇的孩子,条件相当不错,董志权想说服他来北体,可小孩甩给他一句话,“非清华北大不上”。李波借着去长春打比赛的机会,专门去了刘晓宇家,谁知广东宏远俱乐部早就下手与刘晓宇签约。这件事情对李波触动很大,“所谓的清华模式,在男篮是行不通的。只要小孩选择去打专业队,清华只能放弃。”
事实上,清华男篮在全校的高水平运动项目布局中一直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定位,田径是清华的龙头项目,在全国大运会、全运会甚至国际比赛中都有夺牌的实力,跳水是特色项目,全国开展跳水训练的高校也只有清华一家,赛艇是国际交流项目,射击和奥运选手培养计划有关系,男篮呢,既不能培养拔尖运动员,也不具备在全运会、大运会上争光的条件,如果连高校系统的单项赛事都打不好,就更没脸见人了。
当然,运动员无法完成学业的情况在清华十分少见,“对于普通生,清华提出的目标是培养优秀的大学生;对于特长生,目标则是培养合格的大学生,起点不同,要求也不一样。清华对体育特长生采取的是单独编班,单独授课,单独管理的模式,统一在经管学院就读,在校学习年限延长到五年。”
在很多高校较为普遍的优秀运动员保送读研究生政策,在清华也不具备实施的条件,去年9月,后卫周翔宇成为球队历史上第一位由体育部推荐读研究生的队员,”我们磨破嘴皮子才落实了这么一个,体育部只有向经管学院推荐研究生的权力,招不招由导师决定。而且学校对所有研究生的要求是一样的,运动员只在本科期间实行专门的学籍管理办法,读研以后只能靠自己努力,基本上也就没有时间参加训练和比赛了。”
至于训练补助的额度,则是同上一年的比赛成绩直接挂钩,”去年打了大超联赛亚军,训练补助涨到10—15元,今年没打全国比赛,暑假后就恢复到5—7元了。”
最让教练组头疼的是训练和比赛经费问题,7月底至8月初的CUBA夏令营之行,长达15天的集训,学校只给了一笔交通差旅费,无奈之下,李波只好向队员们收取食宿费,在参加夏令营的17支队伍中,让球员自掏腰包的也只有清华男篮。
“我不敢说有多大的把握打进八强,不过我敢肯定,现在的清华男篮已经具备了CUBA八强的水平,”黄云龙说,“这支队伍也该到了成熟的时候了。”
--
FROM 211.151.8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