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
你是否相信命运?
至少来自维京群岛的拉加·贝尔相信。
当他提及2008年4月19日那个神妙莫测的,让AT&T中心二万球迷血液如海浪涨潮的远
射时,他这么评论:“他命中注定是要投进那个球的。”
那是圣安东尼奥马刺和凤凰城太阳队的比赛,那是2008年西部季后赛第一轮第一场的
第一个加时,计时器还有3秒。比分104平。无人会料及这种结果:这两支雍容华贵得
略显老态,四年来在王座周围盘旋的伟大球队,居然会在一场理应作为序幕的比赛中
战到白骨黄沙田,败马向天鸣的凄厉情景。蒂姆·邓肯,和贝尔一样来自维京群岛,
一样在海岸看过双髻鲛、海蛇、香梭鱼踪迹的同乡,在右翼45度射出了那个被迫而行
、把比赛拖入第二个加时的远射——在此之前,35岁的迈克尔·芬利已经在48分钟将
到时,利用一个穿越双重掩护后获得的短暂空隙,射出了一记制造第一个加时赛的远
射。
那时,他们已各自灯尽油枯,像两头骆驼,争相为对方填最后一根稻草。斯塔德迈尔
罚下,帕克罚下。奥尼尔、迪奥各5次犯规在身。纳什、希尔、奥尼尔和贝尔这四位
平均34岁的首发有三位仍在红着眼睛血战。此前20投7中的吉诺比利像嗅到血腥的毒
蛇,飞速穿越太阳防守群如蛇行草间。罚球,上篮。纳什左侧底角射中匪夷所思的远
射,115平。暂停用完,喘息伴随着时间飞逝,圣安东尼奥全城的心脏跳动挽不住时
钟。吉诺比利长途奔袭穿越全场,化身利刃一刀切入太阳心脏上篮得手。117比115。
两个起死回生的远射,参差交加的王牌对斩,一针见血的绝杀,斯塔德迈尔的33分和
6次犯规,邓肯的40分15个篮板。你还能要求一场比赛给出更多的风情吗?
“要是太阳VS马刺系列赛里没发生些特别的事,那也就不算太阳VS马刺系列赛了。”
贝尔说。
这些特别的事,当然也包括一个36岁的150公斤胖子,飞扑到场外救球的镜头。
作为NBA史上最富娱乐性的两个胖子之一(另一位姓巴克利的正在TNT信口开河),鲨
鱼的飞扑救球多少有向十年前丹尼斯·罗德曼致敬的味道:那是前篮板王在底特律、
圣安东尼奥和芝加哥都常演的,吸引眼球的戏码。但是,蒂姆·邓肯当然知道,2008
年,这个飞扑救球的胖子已经不是十年前会赖在球迷堆里撒娇的大家伙了。第二个加
时,他身背5次犯规,神情严肃,动作谨慎。这一晚他只打了30分钟,对输球心有不
甘。也许他是凤凰城最后一个放弃的家伙。他的飞扑和他的坚毅防守一样说明他的态
度。在常规赛,依靠他的态度,太阳曾两胜马刺。
也只有邓肯或者能够明白,这个家伙有多认真。
而他们的相遇,才是真正的命运之旅……相比而言,那个三分球,无非是他们漫长戏
剧中的一个点缀。
帝王
这是邓肯的第11次季后赛旅程,遇到鲨鱼则是第6次。当然,他们的相遇不会像圣诞
节鲨鱼斗科比那么有趣。24年来,大卫·斯特恩的传媒机器当然忙于制造新的娱乐焦
点,造星流水线生产出一个个五光十色、包装精美的新偶像。也许你还没来得及赢球
、捧起某个奖杯(也许只是个扣篮大赛冠军)、创下某个记录,但只要完成一个美妙
的扣篮时恰好有摄象机从不同角度捕捉你,你就可以开始考虑拍自己的传记片了。所
以,鲨鱼和邓肯不会像60年代的拉塞尔与张伯伦、80年代的大鸟和魔术师一样,每天
回答一万遍“你和那个谁究竟谁更伟大?”他们的伟大只会在夏季出现。常规赛烟花
四月散尽,起舞弄清影的孩子们踏上杀戮舞台,被面无表情的老刽子手们一一砍翻。
临到最后,6月酷暑,全世界球迷一边打着犹豫不定的呵欠,一边看着这两个大家伙
中的一个打比赛,场边放着的是那金光闪闪、外貌俗气,可是其他人却可望不可及的
冠军奖杯。
NBA有这么一种人,可以凭只手之力来改变天下大势。在鲨鱼走过的奥兰多、洛杉矶
和迈阿密,每一座城市都能够享受总决赛圣战的洗礼。他出生前13年,曾经有一个13
号做过类似的事:以旷世独群之力入选联盟,第一时间便以其惊人的天赋与破坏力成
为联盟的杀神,甚至需要联盟修订规则来限制其力。然而在凯尔特人铁幕严锁下,年
届三旬才鼎成霸业,老迈之后远走西海,再塑辉煌——这个叫做威尔特·张伯伦的家
伙和鲨鱼相似乃尔。2006年,鲨鱼护送着他培育的第三个超级后卫——哈达维、科比
之后——韦德,夺得个人第四座总冠军时,他已经有资格和拉塞尔、张伯伦、贾巴尔
们一起并列NBA历史上最伟大的中锋之一,成为了乔丹退役之后的十年中时代的风云
领袖。
而在2007年6月,过去十年的风流不独被他一人占尽。鲨鱼在佛罗里达阳光下看到邓
肯举起2007年冠军奖杯的时刻,也许会回忆起2000年的初春,他和邓肯携手举起的全
明星MVP奖杯。那是NBA历史上第二次由两人分享全明星赛MVP,却像一个意味深长的
伏笔——风起云涌,波开浪裂之后,21世纪还是两个巨人的舞台。
这里,我们也许可以缓慢的将邓肯拉入到另一个影子下——把鲨鱼置于张伯伦的阴影
中,而把邓肯放到拉塞尔的模型里——2006年马刺做客久已失去荣光的波士顿时,与
凯尔特人失和已久的拉里·伯德和凯文·麦克海尔身披马刺球衣踏入花园为马刺加油
;2007年总决赛开始前,史上最伟大的胜利者比尔·拉塞尔盛赞了邓肯:“谈论邓肯
沉闷毫无意思,因为你不能用达芬奇的标准去看待毕加索……早在他新秀季我就喜欢
看他打球,他做的每件事都卓然有效。”——你会豁然发现,这无非是一个巨人遇到
了另一个巨人。鲨鱼与张伯伦一样是洪荒巨兽,但在老去之后逐渐被日渐细密的规则
所困,而邓肯则与拉塞尔一样是天生的领袖与谋划者,因利乘便的保持着稳定。前者
如巨石落海波涛起伏,后者是水平如镜了无痕迹:这是截然相反的两个巨人,然而时
代的权柄——许多时候似乎转移了,但最后却被事实证明——牢牢掌握在他们手中。
远至1999年,马刺和湖人——确切说是邓肯和鲨鱼——的鏖战,无人知道那是神话的
开始。1999年,马刺荡平湖人杀入总决赛夺下队史第一冠,此后三年,湖人二次击败
马刺达成三连冠。2003年,马刺4比2击灭湖人再夺冠军,2004年,因了费舍尔搅局的
0.4秒神迹,湖人击败马刺再入总决赛。2005年,马刺冠军。2006年,鲨鱼带着热队
第四冠。2007年,马刺再次隔代复辟。除了湖人三连冠,邓肯和鲨鱼梅花间竹般轮流
把持着天下大势。除了2004年的活塞,没有人能够从邓肯或鲨鱼手中夺走帝王的权柄
。如果说2005年马刺七年内第三次冠军依然让人感觉他们后劲不足的话,那么2007年
的九年第四冠足以让人闭上口:NBA官方适时的做出了回答。乔丹退役之后,NBA有两
个王朝:三连冠的湖人,更绵延的马刺。
在威克森林大学时便有魔鬼邓肯之称的这一个,在入联盟时被所有人惊叹为泰坦巨人
的那一个。九年间你追我赶,各自以不同方式统治世界,直到2006和2007年,分别举
起第四座金杯——这一切恍如1971年的西部决赛贾巴尔与张伯伦完场时的握手,1991
年夏季魔术师与乔丹的拥抱。2003年,当邓肯在西部半决赛击败31岁的鲨鱼时,人们
以为时代结束了……可是,5年之后,这个故事仍在延续。
当你询问那些NBA专家,邓肯表现如何时,他们会说:“哦,不错,他今年还行。”
人们不惊讶于他的伟大,因为人们对这一切习以为常。对于他以及马刺的表现,人们
不再给予相当的关注。这种麻木类似于60年代人们对凯尔特人统治期的麻木,类似于
人们在21世纪初对鲨鱼的麻木——鲨鱼和邓肯9年中获得8个总冠军,但合计只得到3
个常规赛MVP。他们早早迈入“根本不需要MVP来证明伟大”的境地。人们觉得他们的
伟大理所当然。每一年,总是要等到邓肯或鲨鱼夺冠之后,人们才想起,这个时代究
竟该以谁来命名。
了断
当然,2007年4月,鲨鱼汗涔涔的被公牛横扫时,你不免想起张伯伦的绿衣之恨,想
象神力的赫拉克勒斯遭天所怒,一生的漂泊。2002年,当鲨鱼说科比是联盟最佳球员
时,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在开玩笑。因为彼时他还能劈裂所有对手,探囊取物的取下总
决赛MVP,来为他的玩笑添色。当鲨鱼在2007年底的迈阿密挣扎时,他一如1973的张
伯伦。一个高大伟岸,保有着曾经传说里大鲨鱼奥尼尔的外形,而已不复有挪山震海
力量的36岁中锋。而邓肯,一如既往,似乎将以一副体面的姿态夕阳西下,把舞台让
给世界——虽然他季后赛第一场的40分证明,他的沉默无非在装死。
但如果这两个人就此在苍茫暮色间远远相望,结束这十年,那就太无趣了。
从2004年开始,斯蒂夫·纳什和他的凤凰城太阳便每夜上演历史上最为奔放华丽的戏
码。在丹东尼4年前布完阵后,纳什开始伟大表演——你再也看不到历史上有哪个组
织后卫用3年时间就在历史地位上完成那么多飞跃。太阳队光芒喷薄,但却两次——
非常不幸的——被现实主义的马刺干掉。在凤凰城球迷眼中,这当然是冷血的刽子手
一斧斩落诗人首级般的煞风景勾当。但邓肯和他的马刺摊摊手:对他们而言,篮球是
现实主义的。他们的风格如硬木一般坚实,如白银般柔韧。选择有团队意识的球员;
像拼图和下棋一样配置队伍;让队伍——不仅在场上,而且在生活中——成为一个牢
不可破的整体;防守、速度、技巧和智慧至上;无私;节奏鲜明、质朴坚韧。寒带森
林一般密集坚硬的防守体系。哲学家般精密的思索。计算机般精确的判断。浑然一体
仿佛骑阵般迅速又紧密的团队阵型。等式推论一样严格执行的战术配合。以及更衣室
里那性格各异,却又严丝合缝的十二个人。凤凰城的虚空内线、两翼远射、追求快攻
与机遇战的大胆投篮?那样太富有戏剧性了。马刺代表的残忍现实喜欢扼杀戏剧性。
后来,斯蒂夫·科尔做了2007年的那些诡异交易。为了省钱扔掉科特·托马斯显然铁
公鸡得有马刺作风;扔掉詹姆斯·琼斯却让太阳失去戴了三年之久的,联盟首席远射
球队的冠冕。而在季中,用马里昂交换鲨鱼不啻为惊天动地:了解太阳的人都明白,
引入一个比斯塔德迈尔更庞大的老中锋,绝不仅意味着一个人员更替。太阳的快速攻
防转换、两翼V字形拉开后的高位挡拆,这是一整套革命。
当被记者问及“你知道湖人交易加索尔、太阳交易来鲨鱼是为什么吗”时,邓肯,一
如他以往讲冷笑话时一样,眉毛轻挑,脸色宁静:“我嘛,好象看出些端倪来了……
但我不说。”
他当然推不掉这个责任。过去5年拿下3枚戒指的他是众矢之的。尤其是,过去3年摘
2枚戒指时,凤凰城都是他的垫脚石。身为太阳总经理的科尔最后两枚戒指就是在邓
肯身边摘得。他当然知道,当务之急是什么。
凤凰城的老迈反而成全了科尔。贝尔32岁,希尔36岁,伟大的纳什34岁。太阳有理由
赌一局,趁着王牌还没有完全老去。于是就成了如今的样子:太阳对马刺,过去4年
来第3次。鲨鱼对邓肯,过去11年来第6次。
唯一不那么妙的是,这仅仅是第一轮。
如果2006年吉诺比利没有犯那个规,马刺做掉小牛后便可以对上鲨鱼的热队;又或者
,2005年热队没有被活塞干掉,那么鲨鱼有和邓肯一战的机会?太迟了。他们都老了
。最完美的结局当然是在总决赛,在万人瞩目下决出十年以来最杰出的人是谁。但是
,这一次却格外残忍:过早的相遇,成者未必王,败却一定是寇。斯塔德迈尔在被邓
肯砍落40分后悻悻的祝福他32岁生日快乐,而鲨鱼在3月已经满了36岁。
也许这就是他们最后一次接近冠军的机会。
过去,有过这样的恩怨清算良机。1987年,魔术师和伯德各揽下此前7年内的3枚戒指
,1969年,张伯伦、韦斯特和贝勒的湖人杀进总决赛,和压迫了他们13年的凯尔特人
与拉塞尔做一笔总清算。恩怨情仇,一笔勾销。这一次,命运也足够凑趣。邓肯、鲨
鱼和纳什,包揽了过去8年的5个常规赛MVP和6个总决赛MVP。21世纪以来荣誉最重的
三个球员,十年交锋,三年恩怨。主角是那两个统治时代的巨人帝王:决一死战,结
束整个十年的纷争。
你是否相信命运?
1998年4月23日,蒂姆·邓肯第一次踏上季后赛舞台,抬头打量他的首个对手:菲尼
克斯太阳队……首发后卫是凯文·约翰逊和杰森·基德。替补凳上坐着短发的1996届
第15位新秀,斯蒂夫·纳什。
1987年,魔术师和伯德角逐80年代王者时,解说员来了句妙语:
“Now,Magic and Bird, one on one, one shot for age。”
现在的结果是“Timmy and Shaq, one on one ,one shot for decade。”
唯一的遗憾是,他们,或者,这三个人——包揽8年内5个常规赛MVP 6个总决赛MVP的
人,相遇得太早。他们陪下的赌注仅仅是一次胜负,而不是直接决出冠军。败者已矣
,而胜者也许最后依然一无所得:作为伟大如他们的家伙,这样的结束未免太轻太轻
。
--
FROM 219.15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