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海淀:试用AI控制红绿灯时长
 这个主要是传感器侧需要建设,以前是用物理硬件,现在可能可以用摄像头视觉识别。
其实本身调度算法就是个优化问题,不一定非得用AI,爆算力之前就可以做,只是传感器建设比较费劲。
但是视觉识别交通流量状况这个可以说是AI。不过这个以前也有的,只是AI让它性能爆发。
【 在 sampl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技术十几年就能实现吧,拖了么多年,还是在海淀
--
FROM 125.33.200.*
不是退步啊。AI技术本身在传感器侧发挥了作用,可以降低初始投资和后期维护费用。但是那个调度优化算法本身早就有各种优化策略和算法,不用太复杂,也没太多继续优化提高的余地。。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听起来是退步。
--
FROM 125.33.200.*
类似ETC系统那样的需要全体车端配合。有路面/路边电子硬件的传感器也都需要运维。系统也需要维护。
全局调度也不可避免地需要数据连接和调度主机之类的,这部分用啥方案都避不开。“简单可靠”的线圈可能并不是那么“简单”。
现在的AI方案,估计会尽可能硬件轻量化或者通用化,所以对前端硬件维护的需求会低挺多的吧。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认为是简单可靠的线圈,被复杂不可靠的电子产品代替了。
: 
--
FROM 125.33.200.*
你路面设施金刚不坏吗?不怕风吹雨打雪霜水淹,也没有故障?维修的时候得断路?
这东西要出故障了,维修很麻烦且昂贵。
而且,感应线圈这个东西要统计流量还是需要上传数据到上位处理机才能实现全局的交通信号优化。这部分跟别的方案一样,也同样容易出问题。
另外,你觉得交通摄像头或者激光雷达之类的建设就不考虑台风因素?
线圈有辆车趴那里它也失灵了,要说对这种情况的适应能力,现在的技术比以前强。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认为那个细杆可靠性可比路面差多了。刮巨风,超高车辆都能摄像头完蛋。
: 路面完蛋不了。
: 
--
FROM 125.33.200.*
故障率和MTTF只是一个指标,前面我说了很多其他因素。市场会自动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方案。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与细杆比,的确金刚不坏。
: 
--
FROM 125.3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