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大众新能源真是惨绝死!
这几个方向目前电车优势还挺大的
【 在 CanonFans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开车只限于上下班代步,或者出行,不会在车里生活,每次开车的时间不超过一小时
: 我更在意的是车的座椅是否舒服,底盘滤震是否好,侧倾是否大,内饰是否精致
: 至于其他的,没什么用。除非无聊到了极致,或者强迫自己去相信什么智能化,才会纠结车机如何如何,导航如何如何,智能驾驶如何如何。
: ...................
--
FROM 124.64.121.*
都不用拉到30万,小鹏的各方面体验基本都高于同价格34c
【 在 moonfish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把价位提高到三十万以上再横评,不要轻易立flag。只要价位到了,操控NVH内饰都不是问题。
: :
--
FROM 124.64.121.*
实际你这个就是扯淡了,纯粹的外行人。目前主流的汽车厂家实际上就是集成商,大部分汽车厂商能拥有的核心技术就是发动机技术和设计团队,其他的技术基本都来自于零部件供应商,变速器、底盘、刹车等等核心技术都在供应商手里,对于新能源企业,只要电机能搞好,设计团队能挖过来,电池技术找好供应商,其他都不是问题。
【 在 CanonFans 的大作中提到: 】
: 简单地说,造车底蕴就是有技术方面的历史数据积累,有成熟的工艺和设计流程,有完整的生产线和生产方法、生产计划,有丰富的供应商渠道和品控
: 否则,就是攒车,这个去陈田随便找一家都能干。攒一辆车不难,甚至攒出精品车也不难,但是要实现大批量生产,又能保持高度一致性的品控,还能控制成本在最合理的区间,没个几十年的积累是不可能的。
:
--
FROM 124.64.121.*
这个我早就说过,行内人也给讲过,但水木的无知青年都很自大,不相信。
【 在 Geraint 的大作中提到: 】
: 跟诺基亚一样,
: 公司内部的传统汽车业务,从管理层到一线劳工,都很难转型,要付出被替代的代价,放给谁谁都不会干,还要全力阻挠。
: 或者这么强势的传统汽车部高层、中层,谁会眼睁睁看着新业务的一套人马摆布自己、革命自己。
: ...................
--
FROM 124.64.121.*
等et7出来吧,别说a6,a8都不行。
【 在 CanonFans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请你举例说一个能达到A6级别的电车,注意不要suv
--
FROM 124.64.121.*
同价位大众帕萨特迈腾这几点还真的不如凯美瑞啊。。。。。
【 在 carcharias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在意,大多数人不在意,要不然满大街的本田丰田日产买菜车是谁在开?别告诉我座椅舒服,地盘滤震好,侧倾小,内饰精致。
--
FROM 124.64.121.*
雅阁是差点意思,但凯美瑞确实舒适性比同价位大众强,10多万也是靠比的,可能国产的会好些吧,听说吉利的轿车舒适度有20多万的水准。
【 在 carcharias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几点我那20万的雅阁都不具备,更别说十万出头的其他日系了。
--
FROM 124.64.121.*
车厂有一定的调教能力,但很多零部件,空气悬架之类的,也是供应商的技术啊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底盘也在供应商手里?
:
--
FROM 124.64.122.*
你这就属于胡说八道了,新势力厂商都是一堆干互联网的么?你就不知道看看他们的管理层都是什么人?这些人还找不到相关的技术人脉?例如蔚来是一个可以研发出ep9的企业,你敢说蔚来就是个攒电脑的?稍微有点智商都不会是你这个判断能力啊。
【 在 CanonFans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是中关村攒电脑想的吧
: 如果你说,制造厂是集成商,那还可以理解。但是设计呢?绝对不是集成商那么简单,当然你可以说可以ODM,结果就是造出一堆工业垃圾
: 就说底盘技术,车辆分满载和空载,车重相差上百公斤。请问该如何选择弹簧,以适应各种负载的支撑?别告诉我说只要找到弹簧制造商,订购对应磅数的弹簧就行了。这恰恰是某些渣渣车的做法,直接采购参数规格上看着差不多的,攒上就行了。
: ...................
--
FROM 124.64.122.*
大厂的车没有断轴过么?蔚来的断轴是通病么?一个能生产纽北最快电车的企业,会连底盘设计技术都没有?你这智商是真不行啊,从来都是拿着幸存者偏差当真理。
【 在 CanonFans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请问蔚来的底盘是谁设计的,经过多少路试,路试中没有出现的故障,为什么生产交付后会断轴?
--
FROM 124.6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