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好像咱们这边很少讨论顶吧什么的
- xcar上有个玩睿智的高人,测试了无顶吧和装了碳纤顶吧以后的区别,能差2厘米多。
 链接如下:
 http://www.xcar.com.cn/bbs/viewthread.php?tid=9299204
 【 在 tsinghuazjw (唐太宗) 的大作中提到: 】
 : GTI是不是都没有专用的这东西,那天在爱卡上看到个人装,还要切割,好麻烦
 : 过弯的时候车身变形顶多也就是毫米级别的吧,有必要非得那么刚性么
 --
 FROM 210.78.55.*
 
- 我没有仔细看,他这个测量只是测量翼子板轮弧上边的高度吧 - 但是他没有计算几次测量的时候避震的压缩量 - 这个因为顶吧穿力的不同,左右两侧塔顶的受力状况肯定不同,导致两侧避震的压缩量可能不同,实际上这两厘米可能有很大成分是避震压缩的差异,而不是车身变形 - 所以他这个测量是不准确的,他还应该减去轮子上皮与轮弧之间距离的差值,才准确 - 【 在 turbo911 (white sagitar champion) 的大作中提到: 】 - : xcar上有个玩睿智的高人,测试了无顶吧和装了碳纤顶吧以后的区别,能差2厘米多。 - : 链接如下: - :  http://www.xcar.com.cn/bbs/viewthread.php?tid=9299204- -- - FROM 219.141.185.* 
- 嗯,我看了,测量方法不科学
 
 【 在 tsinghuazjw (唐太宗)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没有仔细看,他这个测量只是测量翼子板轮弧上边的高度吧
 : 但是他没有计算几次测量的时候避震的压缩量
 : 这个因为顶吧穿力的不同,左右两侧塔顶的受力状况肯定不同,导致两侧避震的压缩量可能不同,实际上这两厘米可能有很大成分是避震压缩的差异,而不是车身变形
 : ...................
 --
 FROM 123.118.99.*
 
- 由此可以看出,他的结论里,碳纤维顶吧,也就是最硬的那个,号称变形最小的,实际可能是因为车身太刚性了,导致被顶起一侧避震压缩量很大,
 
 而如果车身没有这么刚性,实际上变形可能并没有大多少,但是力的传递完全不同,反而能够让其他几个轮子多分担一些避震压缩
 
 【 在 tsinghuazjw (唐太宗)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没有仔细看,他这个测量只是测量翼子板轮弧上边的高度吧
 : 但是他没有计算几次测量的时候避震的压缩量
 : 这个因为顶吧穿力的不同,左右两侧塔顶的受力状况肯定不同,导致两侧避震的压缩量可能不同,实际上这两厘米可能有很大成分是避震压缩的差异,而不是车身变形
 : ...................
 --
 FROM 219.141.185.*
 
- 嗯,我感觉就是力传递方式被改变以后,左右侧避震的压缩量不一样了而已
 
 【 在 freshcool (改车玩车版[AutoMod]欢迎您)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我看了,测量方法不科学
 --
 FROM 219.141.185.*
 
- 我又仔细看了下那个帖子的照片,他号称变形最小的那个顶吧,测试的结果就是顶起的轮子以及对角的后轮避震压缩量较大,另外两个轮子压缩量较小
 
 我感觉这样搞的话过稍微大一点儿的颠簸路面就会极大的影响四轮的抓地稳定性……
 一个对角的轮子抓地力突然增高,另外一个对角的轮子抓地力突然降低
 
 过弯的时候也是,负荷会一股脑全压到外侧的避震上,而内侧车轮可能会比原厂车体的抓地力差
 
 原厂避震伸长量比较大的可能还好些,改装避震几乎都没什么伸长量的,岂不更危险了……
 
 所以我感觉顶吧这个东西……应该不是越硬越好,本身车体刚度不够的可以强化一下,本身刚度可以的,就没必要弄得过于刚了,弄过了似乎倒有副作用……
 
 或者可能需要配合更加粗壮的防倾杆来平衡左右两侧避震的压缩差距?
 
 【 在 freshcool (改车玩车版[AutoMod]欢迎您)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我看了,测量方法不科学
 --
 修改:tsinghuazjw FROM 221.217.207.*
 FROM 221.217.207.*
 
- 我去....
 
 不要想当然了,你看赛道上跑的那些车,哪个不改避震,而且
 都往硬里改,为什么阿?
 
 纯理论讨论很没意思的,有没有效果,自己改一套,立马明白了.
 
 在我看来,避震是改车的第一步,甚至比轮毂和胎提前都不夸张,
 效果非常明显,立竿见影.
 
 【 在 tsinghuazjw (唐太宗)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又仔细看了下那个帖子的照片,他号称变形最小的那个顶吧,测试的结果就是顶起的轮子以及对角的后轮避震压缩量较大,另外两个轮子压缩量较小
 : 我感觉这样搞的话过稍微大一点儿的颠簸路面就会极大的影响四轮的抓地稳定性……
 : 一个对角的轮子抓地力突然增高,另外一个对角的轮子抓地力突然降低
 : ...................
 --
 FROM 116.30.105.*
 
- 过颠簸路面很硬的避震显然就失去抓地力了 从换了避震之后过颠簸路面更容易出asr跟abs就能看出来 换硬避震应该都是为了赛道呗
 
 【 在 tsinghuazjw (唐太宗)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又仔细看了下那个帖子的照片,他号称变形最小的那个顶吧,测试的结果就是顶起的轮子以及对角的后轮避震压缩量较大,另外两个轮子压缩量较小
 : 我感觉这样搞的话过稍微大一点儿的颠簸路面就会极大的影响四轮的抓地稳定性……
 : 一个对角的轮子抓地力突然增高,另外一个对角的轮子抓地力突然降低
 : ...................
 --
 FROM 61.135.165.*
 
- 确实听说(车身刚性)不能太过硬(不平衡) 似乎是杂志上中国某车队的人写的?
 【 在 mpyu (民工于某)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去....
 : 不要想当然了,你看赛道上跑的那些车,哪个不改避震,而且
 : 都往硬里改,为什么阿?
 : ...................
 --
 修改:EVOzhen FROM 61.149.247.*
 FROM 110.17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