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小小的手机,竟能撬动国家的“时间心脏”?
美国安局利用手机漏洞,绕过层层防御,将黑手伸向了负责北京时间的国家级单位,
手机不再是通讯工具,而成了埋伏在身边的“定时炸弹”。
为何日常设备会变成致命武器?一部手机真能盗取国家机密?
作者-常
谁在为“北京时间”装上炸弹?
一场看不见的战争,在数字世界里悄然打响,攻击者的目标,是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
中心,一个掌控着“北京时间”的心脏机构,他们没有选择强攻,而是选择了最隐秘
的迂回。
目标锁定,是几部在技术人员手中使用的境外品牌手机,短信服务模块的通信协议,
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这成了NSA首次入侵的切口,他们利用这个漏洞,悄无声息地
取得了手机的控制权。
通讯录、短信、相册,乃至实时的定位数据,全都被打包,送往遥远另一端的屏幕。
但这仅仅是前戏,是一场更大规模渗透的序章,他们真正想要的,是整个授时系统的
核心资料,是从手机中窃取的登录凭证和网络访问路径,成了他们进入内网的钥匙。
如果不是国家安全机关长期监测和深入分析,这场长达数年的入侵,恐怕至今仍处于
“潜伏期”,更令人警醒的是,攻击的源头,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黑客工具,而是我
们每天拿在手里的手机。
一部手机,竟能撬开整个国家时间系统的后门,这样的现实,比任何网络安全教材都
来得直白刺骨。
这也不是简单的网络犯罪,而是典型的国家级间谍行为,他们部署的42款特种网络武
器,几乎涵盖了所有入侵过程中的工具链。
这场攻击,不是临时起意,而是蓄谋已久,攻击者对中国授时中心的系统结
【 在 dmyk 的大作中提到: 】
: 搜狐新闻
--
FROM 1.20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