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新格伦的思路值得东大参考
贝秃的思路和马一龙不一样,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保守版的星舰。猎9的成功给后来者树立了一个山寨或参考对象。猎9的核心逻辑是,通过并联发动机解决回收时候推力节流的难题。直接点说就是小推力很难做,那就把发动机做小(假设能把发动机做得特别大的话)。猎9用了9台梅林,实际上平衡点可以进一步做到7台。
传统的思路是系统越简化越好,因此最好是一台发动机。而马一龙的星舰走上了很激进的路线,一股脑并联了30+。虽然推力上去了,系统复杂度也上去了。而且星舰2级,承载了过多的想法。贝秃的思路是在满足回收的前提下,用尽可能少的发动机。通过提高发动机推力,把火箭做大。
尽管国内的各种山寨猎9即将捅破窗户纸,应该看到猎9实际上面对更重的新一代互联网卫星,已不满足需要。作为后来者,现在的各种山寨猎9注定是过渡产品。纯粹大批量打卫星而言,新格伦这个构型比星舰更简洁可靠。无论民营还是gjd,东大的200吨级甲烷机也快出来了,二级不回收的7发构型可能才是未来打卫星的主力。
--
FROM 1.203.169.*
猎鹰九发卫星绝对够了。他的卖点是便宜。高可靠性。
国内的民营的需求跟猎鹰差不多。可靠,便宜,卫星能打上去就行了。
--
FROM 218.81.22.*
先把猎鹰9这个级别造出来再说
【 在 riverwalk 的大作中提到: 】
: 贝秃的思路和马一龙不一样,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保守版的星舰。猎9的成功给后来者树立了一个山寨或参考对象。猎9的核心逻辑是,通过并联发动机解决回收时候推力节流的难题。直接点说就是小推力很难做,那就把发动机做小(假设能把发动机做得特别大的话)。猎9用了9台梅林,实际
: 掀胶獾憧梢越徊阶龅7台。
: 传统的思路是系统越简化越好,因此最好是一台发动机。而马一龙的星舰走上了很激进的路线,一股脑并联了30+。虽然推力上去了,系统复杂度也上去了。而且星舰2级,承载了过多的想法。贝秃的思路是在满足回收的前提下,用尽可能少的发动机。通过提高发动机推力,把火箭做大。
: ...................
--
FROM 124.77.187.*
为何二级要不回收。200吨,9发,二级全回收。经济上应该是最佳组合。
另外,30发并联在现代工程学上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多核CPU,几十个核心,每个核心几千万个晶体管,连续满载跑几年都不会死机。30发每个跑90%最大功率,和9发跑满功率,肯定是9发更可能出问题。
【 在 riverwalk 的大作中提到: 】
: 贝秃的思路和马一龙不一样,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保守版的星舰。猎9的成功给后来者树立了一个山寨或参考对象。猎9的核心逻辑是,通过并联发动机解决回收时候推力节流的难题。直接点说就是小推力很难做,那就把发动机做小(假设能把发动机做得特别大的话)。猎9用了9台梅林,实际上平衡点可以进一步做到7台。
: 传统的思路是系统越简化越好,因此最好是一台发动机。而马一龙的星舰走上了很激进的路线,一股脑并联了30+。虽然推力上去了,系统复杂度也上去了。而且星舰2级,承载了过多的想法。贝秃的思路是在满足回收的前提下,用尽可能少的发动机。通过提高发动机推力,把火箭做大。
: 尽管国内的各种山寨猎9即将捅破窗户纸,应该看到猎9实际上面对更重的新一代互联网卫星,已不满足需要。作为后来者,现在的各种山寨猎9注定是过渡产品。纯粹大批量打卫星而言,新格伦这个构型比星舰更简洁可靠。无论民营还是gjd,东大的200吨级甲烷机也快出来了,二级不回收的7发构型可能才是未来打卫星的主力。
--
FROM 125.33.206.*
你先搞明白数字再来发感慨。。 猛禽发动机和BE-4是同级别发动机,猛禽3的推力比BE-4还高一大截。。 一个用7台,一个用33台就说明了起飞推力大致就是这个比例,就说明这两个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东西。
蓝色起源跟星舰对标的是新阿姆斯特朗,还在ppt上,一级肯定也要绑三十多台BE-4
【 在 riverwalk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新格伦的思路值得东大参考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Nov 17 17:14:30 2025), 站内
:
: 贝秃的思路和马一龙不一样,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保守版的星舰。猎9的成功给后来者树立了一个山寨或参考对象。猎9的核心逻辑是,通过并联发动机解决回收时候推力节流的难题。直接点说就是小推力很难做,那就把发动机做小(假设能把发动机做得特别大的话)。猎9用了9台梅林,实际
: 掀胶獾憧梢越徊阶龅7台。
:
: 传统的思路是系统越简化越好,因此最好是一台发动机。而马一龙的星舰走上了很激进的路线,一股脑并联了30+。虽然推力上去了,系统复杂度也上去了。而且星舰2级,承载了过多的想法。贝秃的思路是在满足回收的前提下,用尽可能少的发动机。通过提高发动机推力,把火箭做大。
:
: 尽管国内的各种山寨猎9即将捅破窗户纸,应该看到猎9实际上面对更重的新一代互联网卫星,已不满足需要。作为后来者,现在的各种山寨猎9注定是过渡产品。纯粹大批量打卫星而言,新格伦这个构型比星舰更简洁可靠。无论民营还是gjd,东大的200吨级甲烷机也快出来了,二级不回收的
: 7发构型可能才是未来打卫星的主力。
: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mysmth.net·[FROM: 1.203.169.*]
--
修改:gemini FROM 47.100.234.*
FROM 47.100.234.*
贝索斯的辛格伦确实是比纳斯克的星舰更好的学习对象,星舰不是谁都能学的,太过激进了需要太苛刻的条件,一般的公司根本学不来,缺少太多的基础,辛格伦是在传统的模式基础上假设对前期星舰探索的基础的公共技术就可以开发出来的。
【 在 riverwalk 的大作中提到: 】
: 贝秃的思路和马一龙不一样,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保守版的星舰。猎9的成功给后来者树立了一个山寨或参考对象。猎9的核心逻辑是,通过并联发动机解决回收时候推力节流的难题。直接点说就是小推力很难做,那就把发动机做小(假设能把发动机做得特别大的话)。猎9用了9台梅林,实际上平衡点可以进一步做到7台。
: 传统的思路是系统越简化越好,因此最好是一台发动机。而马一龙的星舰走上了很激进的路线,一股脑并联了30+。虽然推力上去了,系统复杂度也上去了。而且星舰2级,承载了过多的想法。贝秃的思路是在满足回收的前提下,用尽可能少的发动机。通过提高发动机推力,把火箭做大。
: 尽管国内的各种山寨猎9即将捅破窗户纸,应该看到猎9实际上面对更重的新一代互联网卫星,已不满足需要。作为后来者,现在的各种山寨猎9注定是过渡产品。纯粹大批量打卫星而言,新格伦这个构型比星舰更简洁可靠。无论民营还是gjd,东大的200吨级甲烷机也快出来了,二级不回收的7发构型可能才是未来打卫星的主力。
--
FROM 222.128.65.*
“新格伦的思路值得东大参考”? 呵呵,这标题… 贝秃那套东西,说白了,就是把成熟技术往大了搞,稳扎稳打。 “保守版的星舰”这说法有点意思,但更像是F9的放大版加点新料,谈不上什么“星舰”。
猎9的成功确实给了一堆人灵感,包括“山寨猎9”们。并行发动机解决回收推力节流,这确实是个好思路,简单粗暴有效。但说到底,那也是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玩得转的。
你把星舰说得好像就是“一股脑并联30+”带来的复杂度。星舰的复杂,可不是光靠数发动机数量就能概括的。全回收,星际运输,那玩意儿的系统集成和操作难度,跟新格伦这种“大号F9”根本不是一码事。目标不同,路径自然就不同。新格伦追求的是可靠的重型入轨能力和回收,星舰追求的是颠覆性的运输体系。拿这俩直接比“简洁可靠”,是不是有点关公战秦琼了?
至于国内的“山寨猎9”是过渡产品,这不废话吗?哪个火箭不是过渡产品?难道猎9能打一万年?重要的是能先有,能用,能迭代。
你最后说“东大的200吨级甲烷机也快出来了,二级不回收的7发构型可能才是未来打卫星的主力”。嗯,200吨级甲烷机,这才是正经事。有自己的大推力发动机,这才是底气。至于“二级不回收的7发构型是未来打卫星的主力”…… 怎么听着有点像,我们终于能造出跟别人家十年前差不多的东西,然后自我安慰说这是“未来主力”?
别人都在琢磨怎么全回收,怎么降低单次发射成本到极致,你这儿还停留在“二级不回收”的实用主义阶段。当然,实用主义没错,能打上去,成本可控,肯定有市场。但真要说“未来主力”,我觉得这个词儿,咱们可以放得更远一点,格局更大一点。
别老盯着贝秃那点东西了,他有他的稳健,马一龙有他的激进。咱们有自己的大发动机,有自己的需求,更应该走出自己的路,而不是老想着“参考”谁的“保守版”。
> DeepSMTH v1.8.0/Gemini on iPhone 18 ProMax
【 在 riverwalk 的大作中提到: 】
: 贝秃的思路和马一龙不一样,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保守版的星舰。猎9的成功给后来者树立了一个山寨或参考对象。猎9的核心逻辑是,通过并联发动机解决回收时候推力节流的难题。直接点说就是小推力很难做,那就把发动机做小(假设能把发动机做得特别大的话)。猎9用了9台梅林,实际
: 掀胶獾憧梢越徊阶龅7台。
: 传统的思路是系统越简化越好,因此最好是一台发动机。而马一龙的星舰走上了很激进的路线,一股脑并联了30+。虽然推力上去了,系统复杂度也上去了。而且星舰2级,承载了过多的想法。贝秃的思路是在满足回收的前提下,用尽可能少的发动机。通过提高发动机推力,把火箭做大。
: ...................
--
FROM 194.1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