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国内这些做低轨通信卫星的企业有通信技术积累吗?
谢谢
我看了一下低轨卫星通信应该主流都会follow 3GPP NTN标准,基本上是3GPP 5G的拓展。要实现标准规定的东西还是需要技术积累的,从物理层的编解码调制放大需要专有的芯片,到上层的小区切换等需要丰富的网优网管实操经验等等,尤其是基站上天后多普勒频移的解决以及必不可少的波束赋形等技术,华为这种深耕多年的大厂肯定没问题。我的问题是2021年及之后新冒出来的这些小设备商,虽然大都有航天的背景,但是没有通信技术的积累,除非挖角完整的大厂团队,我感觉他们不太能做出商用的产品,一年发一两颗星实验一下可能还行。
【 在 polaire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这两家牵头整体的工程建设和运营,具体的卫星制造会委托不同的卫星整星厂家进行生产,但是其实各种通信载荷、技术标准等等都是定好的,下游的卫星平台厂家就是按照技术标准生产出来而已。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3」
--
FROM 111.199.184.*
探测目标用的雷达,和多用户通信的基站,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 在 stockf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军用雷达啊,早用上了。
: 何况只要花钱,很快就能找到人才。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3」
--
FROM 111.199.184.*
现在讲究一体化了。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
【 在 suyingwl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国内这些做低轨通信卫星的企业有通信技术积累吗?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Nov 11 15:32:26 2025), 站内
:
: 探测目标用的雷达,和多用户通信的基站,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 【 在 stockfan 的大作中提到: 】
: : 军用雷达啊,早用上了。
: : 何况只要花钱,很快就能找到人才。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3」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www.mysmth.net·[FROM: 111.199.184.*]
--
FROM 1.203.169.*
事实上,你提到的“2021年新冒出来的这些小设备商”,没有专门做通信卫星的。基本上都是以遥感、SAR、或者科研载荷为主。
通信卫星(尤其是低轨互联网卫星)不是谁都能做的,有技术原因,也有国家管理的原因,就如同地面上的运营商,不是说你有技术有产品就可以自己开始做移动通信服务一样。所以回答你的疑问是其实就是不存在“这些做低轨通信卫星的中小企业”。
事实上,我们也会看见市场中会有一些卫星公司说自己在造低轨通信卫星,那么这种情况基本上99%可以确定他们是在用自己的相对成熟的卫星平台(电源、热防护、辐射管理、姿轨控、遥测测控等),加上星网或者垣信指定的通信载荷,沿用星网/垣信的整体方案,给星网/垣信造试验星或者业务星。这是目前很多你说的这些“做低轨通信卫星的企业”眼巴巴地想去争取的未来可见的最大的市场。这里说的是卫星的整星厂家;也有一些做单机、部组件的厂商,比如你说的华为就是做核心的无线和路由的载荷;还有专门做星间激光传输的,做柔性太阳翼的,做星上处理的,等等诸如此类。大家彼此交错融合,是一个庞大的生态体系,而这个生态链的链主目前看就是星网和垣信。
【 在 suyingwl 的大作中提到: 】
: 谢谢
: 我看了一下低轨卫星通信应该主流都会follow 3GPP NTN标准,基本上是3GPP 5G的拓展。要实现标准规定的东西还是需要技术积累的,从物理层的编解码调制放大需要专有的芯片,到上层的小区切换等需要丰富的网优网管实操经验等等,尤其是基站上天后多普勒频移的解决以及必不可少的波束赋形等技术,华为这种深耕多年的大厂肯定没问题。我的问题是2021年及之后新冒出来的这些小设备商,虽然大都有航天的背景,但是没有通信技术的积累,除非挖角完整的大厂团队,我感觉他们不太能做出商用的产品,一年发一两颗星实验一下可能还行。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3」
--
FROM 222.249.70.*
谢谢
你说得很对:“基本上都是以遥感、SAR、或者科研载荷为主”
但是现在这些企业有些拓展产品线开始做通信载荷了。资本要寻求新的增长点能理解,我就是在想这些设备商如何快速跨过技术门槛
【 在 polaire 的大作中提到: 】
: 事实上,你提到的“2021年新冒出来的这些小设备商”,没有专门做通信卫星的。基本上都是以遥感、SAR、或者科研载荷为主。
:
: 通信卫星(尤其是低轨互联网卫星)不是谁都能做的,有技术原因,也有国家管理的原因,就如同地面上的运营商,不是说你有技术有产品就可以自己开始做移动通信服务一样。所以回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3」
--
FROM 124.64.22.*
很简单呀,这些企业的下一级分包商就是中兴华为大唐之类的。
【 在 suyingwl 的大作中提到: 】
:
: 谢谢
: 你说得很对:“基本上都是以遥感、SAR、或者科研载荷为主”
: 但是现在这些企业有些拓展产品线开始做通信载荷了。资本要寻求新的增长点能理解,我就是在想这些设备商如何快速跨过技术门槛
: 【 在 polaire 的大作中提到: 】
: : 事实上,你提到的“2021年新冒出来的这些小设备商”,没有专门做通信卫星的。基本上都是以遥感、SAR、或者科研载荷为主。
: :
: : 通信卫星(尤其是低轨互联网卫星)不是谁都能做的,有技术原因,也有国家管理的原因,就如同地面上的运营商,不是说你有技术有产品就可以自己开始做移动通信服务一样。所以回
: :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3」
--
FROM 36.45.3.*
中兴公司是航天集团下属控股上市公司。
【 在 suyingwl 的大作中提到: 】
: 貌似这种公司挺多的,规模不大,大都是做卫星平台或者光学卫星出身的。现在要做通信载荷有源相控阵,我理解之前只有华为等大厂有经验。这些新型小厂能做成吗?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3」
--
FROM 175.2.50.*
应该有关联,不会突然冒出来,否则哪来那么多钱
【 在 suyingwl 的大作中提到: 】
:
: 貌似这种公司挺多的,规模不大,大都是做卫星平台或者光学卫星出身的。现在要做通信载荷有源相控阵,我理解之前只有华为等大厂有经验。这些新型小厂能做成吗?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3」
#发自zSMTH@22041216C
--
FROM 106.34.231.*
通信有啥技术 知道说了你不高兴
【 在 suyingwl 的大作中提到: 】
: 貌似这种公司挺多的,规模不大,大都是做卫星平台或者光学卫星出身的。现在要做通信载荷有源相控阵,我理解之前只有华为等大厂有经验。这些新型小厂能做成吗?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3」
: ...................
--来自微微水木3.5.17
--
FROM 171.219.203.*
有源相控阵都烂大街了,还问这种问题。雷达展微波展上面逛逛,国内至少几十家在做的。
成都、西安、北京为最多。
【 在 suyingwl 的大作中提到: 】
: 貌似这种公司挺多的,规模不大,大都是做卫星平台或者光学卫星出身的。现在要做通信载荷有源相控阵,我理解之前只有华为等大厂有经验。这些新型小厂能做成吗?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3」
--
FROM 114.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