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央视:确认歼-35可以兼容滑跃起飞,可弹可滑~
其实基本所有的新花样都早被前人玩过了,只不过时不时有人翻出来旧东西,以现有技术重新尝试。
我个人偏好二战德国那种尾坐式,额外死重最小,机械部分最简单可靠,尾焰烧蚀和姿态控制垂直回收的火箭DC-X 30年前做得都没啥问题。现在的矢推也比以前成熟多了。
起降观察和调整的困难,现在可以通过自动化和VR全景技术解决,就是最大推力决定了最大垂直起飞重量而已。
【 在 flukeox 的大作中提到: 】
: 除了玩个花样,实用性降低~
:
--
修改:MidNiter FROM 125.33.200.*
FROM 125.33.200.*
专门的可移动地面辅助设施是需要的,宁愿地面增加点公共设施的重量,别让每架飞机增加死重。其实泛化点,弹射器阻拦索之类的就这个思路。
尾部有个能张开的四角支架就行,起落架类似。
【 在 mdkkurt 的大作中提到: 】
: 尾坐的话,地面支持设备会比较别扭,至少得有个起重机能把飞机放平,不然挂蛋什么的实在是难受到蛋疼
: 而且尾坐必须要设计一个够大的尾巴才行
:
--
FROM 125.33.200.*
一次性助推早就用过,是水平起飞的,其实比垂直更容易和合理。然而火箭助推在航母上用存在挺多弊端,有安全问题,也有保障问题。
【 在 solobupt 的大作中提到: 】
: 加个一次性助推火箭就行了
:
--
FROM 125.33.200.*
也可以考虑弄个高速水面平台放飞和接回,没准前人都想到过。
【 在 superisaac 的大作中提到: 】
: 可以搞个巨大的四轴无人机专门把飞机带上去,也可以接回来
: :
--
FROM 125.3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