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这些名字原来都是出自教园诗词?
不是西风压倒了东风,就是东风压倒了西风。
【 在 larryxin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些导弹名字原来都是出自教园诗词?
: 《清平乐 六盘山》: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 红旗
: ...................
--
FROM 111.30.223.*
百度有一个词条,叫《满江红·庆祝第一次核试验》,你可以看一下。
当然,这里边提到是一个存疑词条。
【 在 typo 的大作中提到: 】
: 惊雷 不是
--
FROM 111.30.223.*
我也说了,这是一个存疑词条。
但是呢,这个一直没有人出来认领。
至于里边质疑的理由吧,看着很有道理,但是其实也站不住脚。
比如,质疑理由之一,说这风格不像8086的风格,太通俗。可也别忘了正式出版的8086的诗词集里“不须放屁”的词汇都是有的。红色朝代成立之后,8086的用辞风格转变较大,应该是因为面对的主体已经改向了普通百姓的缘故。即使红朝之前,也有“黄洋界下炮声隆”这种不怎么文的大俗语,和这首“伪作”里的“礼炮声隆”没啥大区别。
质疑理由之二是许明远写过一首格式极其类似的,这个就有点牵强,因为有时间先后的区分,你拿一首时间靠后的去碰瓷一首时间靠前的,不怎么严谨。最重要的是,你说都是他写的,然后他把自己头一首弃之不用或者忘掉了,然后习惯性地同样风格又写一首,这就有点强行替人找理由了。而如果说风格一致,许多人不管是“步其韵”还是“次韵”来“和诗词”都是“文人间”常见的活动形式了。历史上也更有不少人强行模拟别人的风格语气形式等来作托伪偶像的东西,也是屡见不鲜。所以,你要说这后一首是模仿偶像的cosplay行为那也说得过去。
而最主要的是,大家猜测的“真作者”并没有出来认领这一首,而他已经认领了好几首其它伪作。这一点第三方怎么也没法解释。
【 在 typo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不是说伪作吗?
--
FROM 111.30.223.*
“土豆烧熟了,还有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打油不打油?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打油不打油?
【 在 gunzip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不一眼假?纯打油诗
--
FROM 111.30.223.*
主席曰:一(架或队)阵风(战果太雷人了),雷(得)惊(呆了)(整个)世界!
小巴:嗯,原来如此!
达索:我了个大去!起名草率了。
【 在 Peugeot888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时候就知道有阵风
--
FROM 111.30.223.*
这是鲁迅的,一代只是抄了一遍
【 在 longsan 的大作中提到: 】
: 于无声处响惊雷
--
FROM 111.30.223.*
“不需放屁”也是引经据典了呗?
如果引经据典的下限这么低,那所有的文字都能找到经典。
【 在 simplelife99 的大作中提到: 】
: “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是打油诗,当代地青可能不懂。这在诗词里算是引经据典,只不过来自赫鲁晓夫语录
--
FROM 111.3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