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对付星链的终极大法
关于那个核爆的资料很多,我看到的日期是30日,第二贴说是30日,第一帖说31日可能是手误,说4000公里外电子设备受影响的并非孤证。这个不是专门的电磁辐射弹,转化比例低,且没有定向传播。
你说的什么烧成火球,是不是有点太夸张的说法了?咱冷静点,能损坏电子设备即可,好吧?
我说的一直是高空空爆,说低空只是为了驳斥你说的必须真空传1000米伽马射线,然后才有1000公里EMP作用距离的说法。说沙皇弹也是为了说大气层中的电磁波(而不是伽马射线)传播距离。我也告诉你了,理论上真空中电磁波衰减更少。所以空爆EMP弹的电磁波作用距离可以影响到550公里轨道卫星。这逻辑你搞不懂?
【 在 stockfan 的大作中提到: 】
:
: 你有资料赶紧给信息源,别又是漏洞百出的资料吧?
: 另外给你一个信息。沙皇蛋爆炸(是10月30日,不是31日)的第二天,苏联又在同一地区爆了两颗。你这个几千公里外烧毁苏军雷达的nb电磁波,不烧毁附近的测量设备?苏联人傻乎乎地第二天不等修复就接着爆?不要说几千km外,几十km外的飞机都没有被emp破坏。按照几千km烧毁雷达的能量,还不得把几十km外的飞机烧成火球?
: ...................
--
修改:MidNiter FROM 125.33.207.*
FROM 125.33.207.*
1.“理解低能儿,把nasa论文结论当作猜测性,难道比你引用错误百出的资料然后的出的结论还要猜测性?顺便说一下,nasa论文里提到的某卫星的太阳能板失效时间理论计算和实际观测是一致的,人家有理论有实际,你这种凭空意想的理解低能儿还有脸说人家猜测性。”
看看你引的原文,似乎你只是会抄不会读。
The artificial radiation belt can cause damage to radiation-sensitive components such as solar cells-and man. The same, of course, is true of the natural radiation belt. ---这是说核爆后的人工辐射带和天然辐射带都可能损坏敏感部件。这是猜测的部分。
后文又说:The power supplies of three satellites were damaged by the Starfish electrons. ---Starfish electrons是指Starfish prime产生的电子,应该是核爆形成人工辐射带的部分。这也属于推测性的归因。事实上没有证据可区分两种辐射带造成的损伤,只是说非常可能。
【 在 stockfan 的大作中提到: 】
:
: 理解低能儿,把nasa论文结论当作猜测性,难道比你引用错误百出的资料然后的出的结论还要猜测性?顺便说一下,nasa论文里提到的某卫星的太阳能板失效时间理论计算和实际观测是一致的,人家有理论有实际,你这种凭空意想的理解低能儿还有脸说人家猜测性。
:
: ...................
--
FROM 125.33.207.*
2.“16楼的网友说了两件事,1.立刻影响的emp,和2.长时间影响的高辐射。我的回答只是关于高辐射,没有提到emp,我怎么强行找补了?你强行篡改网友的问题,应该再加一个造谣高能儿。”
即使不说这个事情首先是电磁辐射的立即毁伤效果,就按你说的“长时间影响的高辐射”部分,你怎么可从上文信口开河得出“几颗核弹不算什么”的结论?
看另一来源没法贴链接
“The EMP had been predicted by scientists, but the Starfish Prime pulse was far larger than expected. And there was another effect that hadn’t been predicted accurately. Many of the electrons from the blast didn’t fall down into the Earth’s atmosphere, but instead lingered in space for months, trapped by Earth’s magnetic field, creating an artificial radiation belt high above our planet’s surface.
When a high-speed electron hits a satellite, it can generate a sort-of miniature EMP. The details are complex, but the net effect is that these electrons can zap satellites and damage their electronics. The pulse of electrons from the Starfish Prime detonation damaged at least six satellites (including one Soviet bird), all of which eventually failed due to the blast. Other satellite failures at the time may be linked to the explosion as well.”
【 在 stockfan 的大作中提到: 】
:
: 理解低能儿,把nasa论文结论当作猜测性,难道比你引用错误百出的资料然后的出的结论还要猜测性?顺便说一下,nasa论文里提到的某卫星的太阳能板失效时间理论计算和实际观测是一致的,人家有理论有实际,你这种凭空意想的理解低能儿还有脸说人家猜测性。
:
: ...................
--
FROM 125.33.207.*
3.“首先你给的资料(如果算资料的话)里沙皇蛋的emp数据就不对(其实根本就没有emp数据),然后你根据它推算。你不仅仅是理解低能儿,还是意淫高能儿。”
我说了那个不是孤证,没有数据但是有描述。你这里只有吵架,完全忽略了计算部分,也回避了我提到的非核电磁脉冲和核爆电磁脉冲强度差别问题。
4.你还在回避你信口开河的核爆激光反导问题。
【 在 stockfan 的大作中提到: 】
:
: 理解低能儿,把nasa论文结论当作猜测性,难道比你引用错误百出的资料然后的出的结论还要猜测性?顺便说一下,nasa论文里提到的某卫星的太阳能板失效时间理论计算和实际观测是一致的,人家有理论有实际,你这种凭空意想的理解低能儿还有脸说人家猜测性。
:
: ...................
--
FROM 125.33.207.*
1.“资料很多,拿出来啊?我来提供一个资料:Shirokorad, A. B. 苏联航空装备 1941-1991,提到在几百km外产生无线电干扰,中断了40分钟。这个和几千km烧毁苏军雷达,不是差一点点。”
这个当量、高度和类型你没说出来,但是就说这个几百公里的电磁影响,跟你说的几公里的伽马射线,几十公里的电磁传播距离似乎差得不少是吧?跟我说到550公里轨道的卫星距离应该差不多吧?当然,这个只是干扰,而没损坏。但是如果以损坏为目的设计核爆的话,对于非加固卫星还是可以破坏的。
雷达天线和接收机的增益很大,本就脆弱。
2.“45km(不是450,更不是4500)外的飞机,金属壳不得产生大电流?emp就是在电子设备里产生大电流和高电压。”
错了,金属壳是电磁屏蔽。可能有点热效应,但是电阻低。
3. “我也再次告诉你,nEMP主要是在大气层里产生的,不是核弹自己产生的(更谈不上分束瞄准这些花活),产生后还要穿越电离层(有反射折射和吸收作用)才能辐射到太空。也许在爆点上空的550km卫星会被辐射到(我没有根据,瞎猜的),在远离爆点(从而emp幅度大幅度下降),影响是很低的。”
我也一再告诉你,大气层里产生的EMP也可以通过真空“传播”(当然要穿过电离层,具体跟时间,入射角,频率这些都有关系,这我承认),这是前面掰扯了好久,用低空核爆的例子跟你说事,你还没弄懂?
你一直在否认550公里的卫星可以被电磁波影响到,现在说也许,呵呵。我告诉过你,所谓的远离爆点也就是距离平方的关系能量密度下降而已。影响很低似乎并不是业内共识。
另外,多束瞄准我一直在说的是核爆反卫星的另一个方案:核爆激光反卫星,我一直在说电磁脉冲弹是面杀伤,核爆激光反导可以1打N。你不要胡扯搅浑水。
【 在 stockfan 的大作中提到: 】
:
: 资料很多,拿出来啊?我来提供一个资料:Shirokorad, A. B. 苏联航空装备 1941-1991,提到在几百km外产生无线电干扰,中断了40分钟。这个和几千km烧毁苏军雷达,不是差一点点。
: 45km(不是450,更不是4500)外的飞机,金属壳不得产生大电流?emp就是在电子设备里产生大电流和高电压。
: ...................
--
修改:MidNiter FROM 125.33.207.*
FROM 125.33.207.*
这个人工辐射带的加速劣化效应,实际上难以确定性地区分开原始辐射与后来的附加部分的贡献,也不知道劣化速度跟辐射强度的关系是否线性的,只能说是按提出的劣化模型拟合了一个常数参数,与试验中的数据符合,这也可能用类似于过拟合的说法来解释,除非它能提出个预测有效的模型经过验证。
更主要的是,它的数据外推于现在讨论的星链卫星是否合适,用它来考虑星链的情况也是猜测。
该论文定性的结论是没问题的,那就是人工辐射带相对于天然辐射带部分具有明显的加速劣化效应,就这部分而言,你信口说的一个核弹的辐射根本无所谓之类的表述才是最大的问题,不知你是否意识到。这是争论的源头。
【 在 stockf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原文有人工放射强度(三颗爆炸前发的卫星,以及爆后发的卫星的探测),和自然辐射强度的对比,以及各强度下太阳能板的老化速度,以及卫星穿越电子云的累计时间,算出1个星期的失效时间,和实际时间相符。
: 这么强的证据,你能在不看论文的情况下,臆想它们是猜测,不愧是臆想高能儿。
: 我抄的是结论,论证部分好几页。
--
FROM 125.33.207.*
但是似乎现在美国方面的人还在为此焦虑呢。它损伤的不光是电池板,可以损坏敏感的电子部件。我不知道星链的电池板是否有足够的防护,接收器和天线算不算敏感部件。
【 在 stockfan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不知来源的资料没有说明电子云是如何影响卫星的。我引用的nasa文章说的很清楚,而且指出这是很容易防护的。前面说了早期卫星没有做防护,所以被它长期影响。
--
FROM 125.33.207.*
大伊万的电磁干扰确实没找到英文资料证据,有个凤凰台的中文的想必你不会认可。大伊万的英文资料了有对电离层干扰导致几百公里外通信受干扰的说法。
其他资料说,低空(4千米以下)和地面核爆具有较强的EMP效应,高空核爆具有特别强的EMP效应,中间高度EMP效应很低。低空低当量EMP的影响范围不超过超压破坏区,但从1百万吨当量开始,就会超出超压破坏区(对1NT当量为大于5英里)的范围。对5千万吨当量的大伊万该范围多少无报道。
另外,国内文献称,“以百万吨 TNT 当量级的空间核爆为例,卫星或导弹距离核爆点 120 km 以内,会遭受巨大 X 射线和 γ 流的瞬时效应引起的热–力学破坏,导致毁伤、变形、甚至解体;卫星或导弹距离核爆点 120~800 km 范围内,会遭受 X 射线与 γ 射线导致的高能电离辐射效应以及 X 射线引起的瞬时表面充放电、γ 射线引起的瞬时内电磁脉冲的影响,导致电子学系统的失效与毁伤;卫星或导弹距离核爆点 800 km 以上则基本可以只考虑总剂量率效应可能导致的电子学系统失效与寿命缩减。”《空间核爆对地面与航天活动的影响_夏彦》
这可直接证明NEMP机制对星链卫星的毁伤可能。
【 在 stockfan 的大作中提到: 】
: 饶舌鬼,第100遍,给资料。
--
FROM 125.33.207.*

【 在 EricCartm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年冷战时候提出的一种猜想,理论上并不太靠谱,实际上就更是天知道了。
: 太空核爆可能没啥卵用。
:
--
FROM 125.33.207.*
“这个说的就是沙皇蛋。理解低能儿,你不看上下文的吗?另外知道这个只是干扰,谈不上损伤,还拿出来说。既然几百km只是干扰,你自己想想550km外的过顶卫星会不会有事。”
--你看我后边贴吧,我说大伊万的电磁干扰距离,只是为了说NEMP形式电磁波传播的距离,并非一定借助中真空γ射线才能传那么远。我一直在说真空(和稀薄大气传播)更容易。我确实没有找到电磁波低空传播距离的直接数据,但是我在另一贴了提供了一些资料。
另外,星链卫星跟那个论文里的卫星可能差别挺大的,有可能现在的电子部件比老式的更敏感,有可能星链那个天线会是个木马门。所谓的干扰和毁伤,一看信号强度,二看本身特质,前者作为武器肯定会保证够用才开发。
“理解低能儿,电阻低不就大电流更容易烧?公式忘了?热量和电流平方的关系。再次强调,离暴心只有45km”
--你别忘了对于强电磁干扰,外壳充当法拉第笼的作用,你也别忘了发热是需要有电阻的。倒是天线和有类似作用的馈线之类的更容易导入电磁波,先烧坏内部部件。
在45KM的距离,如果金属外壳烧红烧化的话,更可能是由于热辐射、X射线、伽马射线这类的。
所以你就别信心满满地信口开河了吧。
你别忘了你说错的话,一颗核弹不算什么;还有,核爆激光无法瞄准高速目标,爆一次只能打一个目标。建议你说低能儿这个词的时候,指向你自己的鼻子。
【 在 stockfan 的大作中提到: 】
:
: 这个说的就是沙皇蛋。理解低能儿,你不看上下文的吗?另外知道这个只是干扰,谈不上损伤,还拿出来说。既然几百km只是干扰,你自己想想550km外的过顶卫星会不会有事。
: 还有,既然(你提供的虚假资料里提到)几千km外高增益的雷达都烧了,苏联人也是心大,24小时后又在同一地区(100多km内)连爆(几分钟内)两颗核弹,这是嫌弃数据太多不想收集了?
: ...................
--
FROM 125.33.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