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感觉spaceX的技术路线让我国开始跟不上了
技术革新从来就不止有一条路线的,怎么很多人连这么基本的道理都不明白?怎么可能赶不上?
【 在 Casllux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前认为美国的优势在于技术底子和创新能力,中国的优势在于集中力量,善于追赶。所以美国在前面探路,验证技术方向,中国在后面薅羊毛,逐渐缩小差距,这是非常好的路径。现在spaceX搞了可回收火箭,spaceX每做出一个火箭,就实打实的攒下一个火箭。我们每发射一次火箭,就损失一个火箭,得再新做一个新的,这就很难在发射量上追赶美国了。而且马斯克是只使用一两个火箭型号,产品成熟度达到非常高的水平。带量采购,研制成本也能控制的很低。我们航天得从顶层开始规划,学习spaceX这一套技术路线,否则新一轮航天竞赛很难竞争过美国。
--
FROM 223.72.24.*
我是不是不影响我说这句话吧,科学规律就是这样,条条大路通罗马,攀登科学高峰不是只有一条路,没有所谓的“最优”路线。
【 在 Casllux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是航天口的吗?
: :
--
FROM 223.72.24.*
攻关是攻克某个难题,不是方法论的范畴,不要迷信马斯克的模式,凡事都是有利就有弊,中国的科研方法,前进路线有自己的优势,不必羡慕人家,能学习借鉴的,我们就学习,不能学习的我们就不学。我还就不信,降龙十八掌还打不过黯然销魂掌了?非得别人会的我们全都会?
【 在 Casllux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是 我认为有些攻关是绕不开的
: :
--
FROM 223.72.24.*
还是要看阶段,抛开时间阶段去解读问题都是扯淡。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中国,中国的科研水平,已经积累的实力和人才梯队,是不能用原来的眼光来看待的。
【 在 chaobill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的,我记得美国人挖了冯布劳恩搞航天,我们一看,这不错,于是挖来了斯贝发动机之父结果学老外的方式水土不服,还不如直接进口斯贝发动机来得快。
--
FROM 223.72.24.*
二三十年了,中国聊这种话题一直都怕论坛被封,但是这不妨碍中国这二三十年来的高歌猛进。两者没有正向或者反向的关联性。
【 在 lvsoft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质没变。
: 等什么时候能轻松聊这种话题不用怕论坛被封了再说吧。
:
--
FROM 223.7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