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spx再破记录,同枚一级14次成功发射+回收,十五手火箭诞生
因为下行光路有限,
最多下行到区域中心然后再路由到各个终端。
【 在 lvsoft 的大作中提到: 】
: 嗨呀,本版去年就有中国首次商业航天天地激光通信实验圆满成功一片拍手叫好的声音,你那个时候咋不跳出来说这是民科嘛。
--
FROM 223.74.122.*
我说的可不是带宽的事,
我说的是一颗星有几个光转发器的事。
如果只有一个转发器,哪怕带宽有1Tbps,也只能给一个人用,对准一个人的发射终端。
激光就那么大点发散角。
【 在 lvsoft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来就是这么玩的啊,光纤是固定端,星链天地激光自然也是固定端,移动端才需要RF。
: 一颗星光路有限,去年中国的首次天地激光实验是100Mbps。我们就假设成熟的天地激光只有1Gbps带宽好了,那1万颗星就有10Tbps带宽了,4.2w颗星就是42Tbps了。
: 2019年全球互联网的总带宽大约是466Tbps,
: ...................
--
FROM 223.74.122.*
用户又不是平均铺在地球表面的,除了远洋轮船以外,其他有聚集又没有光缆连接的,没有多少了。
【 在 lvsoft 的大作中提到: 】
: 天地激光链路肯定是需要地面站的。你就把它当成是某种5G基站好了。
: 星链v1.5版的激光链路有4个tranceiver,构成mesh网络。
: 星链v2.0版体积是v1.5版的10倍。假设每颗能整10个对地的激光链路。
: ...................
--
FROM 223.74.122.*
城市有光缆,就不用卫星了
问题还是在于无线电可以一个天线和多个终端来往信息,时分复用码分复用频分复用,但是光转发器不行。一个卫星服务一百个人?那整个星座也就能服务几万人,最多加个0。有钱又接不上光缆的也就那点。
【 在 lvsoft 的大作中提到: 】
: 估算嘛,很多细节我不可能算那么准确,随便就会有1个数量级的误差的。
: 大陆大约占30%地球面积,再考虑人口的聚集性,把陆地面积缩成1/3,也无非是再增加一个数量级的差距。
: 天地激光链路这块我的估算是比较保守的。比如天地激光链路能传多远还不知道呢,如果能支持的俯仰角比较大,那单星的覆盖面能迅速扩大的,同时v2.0版的星链也不是只能有10个收发器啊,7米长1.2吨重的星,一个nm级精度的云台也就拳头大小而已,有100个收发器也不是不可能啊。再
: ...................
--
FROM 223.74.122.*
因为目前对于多个不同频率的电信号混合可以很容易用fft分频,还有大把滤波器。
光分频要分光光栅,频率分辨率做不高,激光器又很贵。时分是可以的,不过同步问题在五公里范围和四百公里外难度不一样,不过好歹算是个代价问题,是可解的。
但是还有问题是下个雨来朵云彩就没信号这个你不能忍吧。遇上江南梅雨半个月看不到太阳这咋整?
【 在 lvsoft 的大作中提到: 】
: 光收发器的唯一限制就是只能点对点,但时分复用码分复用频分复用跟光收发器有啥关系啊?
: 光收发器怎么就不能时分频分码分了?
: 一个卫星服务100个基站,每个基站再二次分发给100个基站不就行了。5G都有前传中传,凭什么天地激光就咬死只能直连100个人?
: ...................
--
FROM 223.7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