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经过这次空难,霍尼韦尔的垄断地位要被打破了
云端存储解决不了最后两分钟的问题。
这个我在上次帖子里面解释了。
【 在 jocusperrin (致敬大妈!反对)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个鸟毛黑匣子,还用着50年前的技术
: 现在连个最普通的民用监控,比如海康威视的,都能本地云端同时存储,视频实时监控
: 霍尼韦尔这破玩意儿,只能记录音频,还鸡毛只能记录两个小时的,还只能记录到本地......
: ...................
--
FROM 123.117.85.*
这种只能用存储器。
航天用的存储器能够抗住这次快速下坠。
【 在 qgg (天天~天天天蓝) 的大作中提到: 】
: 正常飞行肯定没问题,出现异常情况,比如这次的快速下坠,感觉飞机就很难连上卫星了,最后可能是两套方案都得有,而极端情况下还是传统方案保险。。。
--
FROM 123.117.85.*
海事卫星关键是,北极航线不好通信吧。
【 在 jocusperrin (致敬大妈!反对) 的大作中提到: 】
: 连一艘轮船上的船员,普通水手,一个月都可以有1g的流量
: 这海事卫星能贵到哪儿去?
: 数据出处:李船长笔记。 请自行搜索视频。
: ...................
--
FROM 123.117.85.*
传不出来的。
航天火箭都是采用存储后,压缩快发,解决发射场不能覆盖阶段。
遥测我是专家级别了。
【 在 nohup (空)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么说吧
: 就高铁的速度,为了保障高铁上的人上网,都得有个专门的方案
: 飞机这样高速飞行,异常下坠的场景
: ...................
--
FROM 123.117.85.*
关键是前面阶段,分离阶段不好传输。
速度不是问题,通过天链系统,这点速度能够跟踪上。
毕竟距离远。动态变化不大。
不过按照质量管理经验,故障现象不是一下子就出现的。
前面大数据能够分析出不少问题。
结合数据,故障树分析,基本上能够判断问题。
【 在 jocusperrin (致敬大妈!反对) 的大作中提到: 】
: 每秒260米 每秒7900米,区别很大的
--
FROM 123.117.85.*
东航737最后3分钟,只能采用火箭。导弹的模式了。
基本上如同弹头打靶。
【 在 jocusperrin (致敬大妈!反对) 的大作中提到: 】
: 飞机在火箭面前,本来就是慢速设备,火箭要考虑到的问题,在飞机上就根本不存在
--
FROM 123.117.85.*
弹射基本上是自动了。
只要不是翻转对地弹射,基本问题不是很大。
关键看运气而已。
最惨的那次因该是特技女飞行员在天津杨村弹射出问题。
【 在 xiaoju (可爱的龙猫)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年飞豹有一次垂直坠机,两人只弹射出来一个还受了伤
--
FROM 123.117.85.*
最后三分钟数据也很关键的。
故障复现才能明确。
而且对探索这种极端情况,这个三分钟数据应该是价值十个亿以上。
【 在 jocusperrin (致敬大妈!反对)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后3分钟不重要
: 是什么导致最后3分钟很重要
: 不就是想弄清事故原因吗?
: ...................
--
FROM 123.117.85.*
本地存储为主,能够连上卫星后,通过卫星信道传输到运维服务器。
云只不过是备份而已。
【 在 jocusperrin (致敬大妈!反对) 的大作中提到: 】
: 谁说就没有本地存储了?
: 云端存储和本地存储都有。
: 本地也会把所有的摄像头实时存储下来。
: ...................
--
FROM 123.117.85.*
北斗支持不了这么大通信量的。
【 在 jocusperrin (致敬大妈!反对)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啊,就是如此。
: 再加上每隔几十秒向北斗发个短信,报告一下最基本信息,比如本机坐标
--
FROM 123.11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