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第一手星链测评
- 用户连到卫星,卫星连到地面站
 【 在 happy0105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就是相当于用户侧设备,连接到地面站,然后地面站在和卫星通信嘛?然后用户手机用用户侧设备的WiFi?
 :
 : 【 在 Oceanian 的大作中提到: 】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ad Pro (9.7-inch)」
 --
 FROM 123.116.120.*
 
- 这类用户会通常同时使用光纤和无线同时传输两个copy
 无线切换断线的时候光纤数据自动顶上,不断线的时starlink能把99.99%的数据延迟降低,已经足够有价值了
 
 带星间链路的starlink是目前唯一的跨洋低延迟宽带技术,没有竞争对手的。
 
 【 在 qgg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换星的时候ZOOM都会断线,到年底就能满足高频交易的要求?也不是不可能吧,但觉得不靠谱。
 :
 --
 修改:zzybh FROM 123.112.70.*
 FROM 123.112.70.*
 
- 马斯克牛逼,中国是不是也应该考虑搞一个?
 【 在 Oceani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常用的id不知道发了什么敏感词被别的版面封了28天,没积分发不了贴了。只能换这个几年没发帖的id来还愿
 : 先说基本的:
 : 网速够快。下载最高到了330M,上传大概20M,超过马一龙保证的100/10M。比我自家30刀一个月号称600M但是从来没有超过80M的xfinity“宽带”要快得多
 : ...................
 --
 FROM 111.18.135.*
 
- 现在的偶尔断线是换一颗星的,你要玩星星链路跳上百次,那就是时刻断线了
 
 【 在 zzybh (大头)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类用户会通常同时使用光纤和无线同时传输两个copy
 : 无线切换断线的时候光纤数据自动顶上,不断线的时starlink能把99.99%的数据延迟降低,已经足够有价值了
 : 带星间链路的starlink是目前唯一的跨洋低延迟宽带技术,没有竞争对手的。
 : ...................
 --
 FROM 27.91.71.*
 
- 星链天线不是相控阵的吗?为什么非要静止使用?还容不得一点风吹草动?
 【 在 Oceani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常用的id不知道发了什么敏感词被别的版面封了28天,没积分发不了贴了。只能换这个几年没发帖的id来还愿
 : 先说基本的:
 : 网速够快。下载最高到了330M,上传大概20M,超过马一龙保证的100/10M。比我自家30刀一个月号称600M但是从来没有超过80M的xfinity“宽带”要快得多
 : ...................
 --
 FROM 49.90.49.*
 
- 一个“geofence”就只有一个用户?
 【 在 Oceani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常用的id不知道发了什么敏感词被别的版面封了28天,没积分发不了贴了。只能换这个几年没发帖的id来还愿
 : 先说基本的:
 : 网速够快。下载最高到了330M,上传大概20M,超过马一龙保证的100/10M。比我自家30刀一个月号称600M但是从来没有超过80M的xfinity“宽带”要快得多
 : ...................
 --
 FROM 49.90.49.*
 
- 六边形的绿色蜂窝代表什么?一个卫星的总覆盖范围还是一个geofance? - 【 在 Oceanian 的大作中提到: 】 - :  https://satellitemap.space/- : 红点就是地面站 - : 基本是一些无人值守的天线集群+光纤节点 - : ................... - -- - FROM 49.90.49.* 
- “ 跨洋低延迟宽带技术”
 你在搞笑,星链现在连星间链路都没有,跨个白洋淀吗?
 【 在 zzybh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类用户会通常同时使用光纤和无线同时传输两个copy
 : 无线切换断线的时候光纤数据自动顶上,不断线的时starlink能把99.99%的数据延迟降低,已经足够有价值了
 : 带星间链路的starlink是目前唯一的跨洋低延迟宽带技术,没有竞争对手的。
 : ...................
 --
 FROM 222.129.1.*
 
- 先设想一个伪需求,再脑部一个伪解决方案,之后忽略N个物理极限即可
 
 【 在 puke (人在江湖飘) 的大作中提到: 】
 : “ 跨洋低延迟宽带技术”
 : 你在搞笑,星链现在连星间链路都没有,跨个白洋淀吗?
 --
 FROM 27.91.71.*
 
- 对星链来说,需求是真实的,解决方案也是真实的。伪需求和伪解决方案倒是有一个例子,量子通信。
 
 【 在 xiaoju 的大作中提到: 】
 : 先设想一个伪需求,再脑部一个伪解决方案,之后忽略N个物理极限即可
 :
 --
 FROM 172.58.29.*